2002-07-08 12:43:39靜靜

我的廿六歲

生活上出現了問號,關於自己的年紀。

與家人好友一次次的對話中,我對廿六歲這樣一個數字產生了驚奇。「已經廿六了」,或是「只是廿六」,成為我們日常用語中頻繁上場的句子。「有沒有可以結婚的對象」更是站穩了認定一個人是不是有未來的標準。我交不出一個可以結婚的男人,就被打入了「異端」的牢籠,除非奮力跳進婚姻的圈圈內,否則從此不得見天日。

真是莫名其妙。

廿六歲,不就是一個很棒很完美的年紀嗎?我們累積了一堆好的壞的喜怒哀樂的經歷,成為廿六歲的自己。儘管只是一個小老百姓,可能這輩子不會再有機會成為小時候常誇口要變成的人物;但是,我們也不必再像小男小女時代,跌跌撞撞還外帶多愁善感、悲天憫地的。能夠有自己的意見和主張,當一個「年輕」的大人,為自己的衣食住行隨心所欲的打理;能夠一步步成就自己小小的夢想,又有體力上山下海到處玩樂。我們是社會的主流啊!這就是要好好做自己的時候。於是在喝著茶的下午,或是在疲累工作後的小小空檔,對於意識到自己是廿六的黃金年紀感到無比的驕傲。

我以為該是這樣的。

可是在享受近一年紐約時光後,回來面對的感覺到的,還是那丟不開的行之有年的黏漬。我是這麼好好用心地生活,雖然不會再隨著年紀長甚麼新的專才,但也是努力吸收新識見、培養更樂觀的心懷。我為這樣的自己感到滿滿的滿滿的感動。不過,這些東西在他們眼中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他們感受不到我豐盈的人生體驗,也體會不出我散發的幸福光采。對於立足於不同的天空而擁有的快樂與驚嘆,對於制式外的精彩篇章,他們不想不看也不聽聞。

面對老人們的叨唸便也罷了,到底是一條深不見底的鴻溝橫隔著我們。雖然我還是再三試圖告訴,「找一個人嫁了」這件事並不能讓我感到多期待;如果這人不是我所愛的,我恐怕會過著更悲慘的下半生。然而他們對於幸福的體認,很顯然是與我不同。他們乖乖從了這個社會四、五十年,只知道要結婚要生子才是對的,才是做為一個人應該要負的責任。至於愛不愛、快不快樂,他們並不在意,也不是十分的關心。

既然不能扭轉彼此的認知,便就選擇退一步,尊重陪了他們這樣久的觀念。我於是不再爭辯,反正是說不清的;可是對於朋友們也覺得這年紀應該要趕緊找個人結婚,我卻是感到相當不明白。

我們比上一代多了的新觀念,在這節骨眼上,居然一點也使不上力;尤有甚者,大部分人竟都跑去站在另條線上。儘管並不同意,但好些廿六歲人在這個年紀,就是跳不出這制式的枷鎖。尤其在參加了朋友的婚禮後,內心的慌亂更是無從管理,只想趕緊也找個人結婚,堵住「關心者們」的嘴巴,也堵住自己心裡最深處那道源源流出的不安。

想婚並沒有甚麼不好,但只是因為數字的變化而成全的婚姻真的好嗎?不能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這樣結下去的婚姻真的會幸福嗎?還是婚嫁後,就該認命,就該順著這個所謂安排好的人生,無所謂快不快樂的過下去?我也希望自己找到一個相知相惜的人,可以攜手共渡一生。卻不是因為年紀到了,就應該跟著大家一樣走進婚姻,茫然過一輩子。

我實在很不喜歡身旁一堆「趕快找個人嫁了」、「這個年紀就是要結婚」等等沒營養的話題。雖然不懂為什麼跟我一樣年紀的女性同胞,會如此焦慮自己在這年紀沒結婚,雖然對著貧乏的嫁娶話題感到無聊又不耐,我的廿六歲,就是要好好堅持所想,不會因結婚而結婚,而且我要持續快樂。這樣的我,在遇見對的人時,才能也如單身時候一樣的幸福。

我喜歡周杰倫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