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4 15:09:34黃連

如何安全使用抗凝血劑?


92歲的台灣科技之父李國鼎,近日因腦動脈瘤破裂,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昏迷住院。當時,院方立即停止李國鼎因心臟宿疾長期服用的抗凝血劑,以免加重出血的情況。
抗凝血劑為甚麼會加重出血的情形?平日必須服用抗凝血劑類藥物的心臟病患者,又該注意哪些事情?
其實,如果血壓控制得宜,定期監測出血情形,抗凝血藥物引起出血併發症機率並不高。「一般不超過千分之五,」台北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郭靖海肯定地表示。
但是抗凝血劑會抑制血中的凝血因子,止血不易,「出血情況會更嚴重、更危險,」萬芳醫院住院藥局組長黃麗華慎重地說,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像血友病患者一樣,如果有任何出血的徵兆,都要立即回診。
一般說來,心臟病患者所服用的口服抗凝血劑,如Warfarin,會抑制肝中凝血因子的形成,減少血塊及血栓發生的機會,素有「強力血液稀釋劑」之稱。常用於心臟瓣膜手術後、心臟有血栓、血塊、深部靜脈血栓、心率不整。
血壓控制好,出血機會少
在台灣,最常被心臟科使用的抗凝血藥物,是干擾血小板凝集作用的老藥阿斯匹靈,「幾乎90%的冠狀動脈病人必須長期服用,以避免血管栓塞,」郭靖海醫師表示。
醫學報導指稱服用高劑量的阿斯匹靈,容易引發腦內出血,造成出血性中風,但郭靖海亦指出,目前醫界均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為心血管用藥,造成出血的副作用相對降低。「反而是因為血壓控制不好,引起出血的機會增加,」他說。
因此,專家提醒,服用抗凝血藥物的人,應特別注意血壓控制、是否有出血情形及定期監測凝血因子。
如同糖尿病需驗血糖調整降血糖用藥劑量,服用抗凝血藥物,也需定時測量血壓,即時覺察出血的徵兆。
再來,最好定期抽血監測凝血功能。
尤其是使用抗凝血劑Warfarin患者,更需嚴密監測,以便作劑量調整,萬芳醫院住院藥局組長黃麗華指出。
通常病情穩定後,醫師會要求病患每隔1~3個月回醫院作凝血酵素原時間(PT,正常值是12-17秒)及國際標準凝血時間比(INR,正常需控制在1.5~2.5倍),研究顯示,如果INR的數值大於3.5,出血機率增高,應調整抗凝血劑的劑量。
此外,若心臟病患者出現以下徵兆時,請立刻就醫:
出血症狀
■解黑便,紅或棕色尿液。
■月經出血異常增多
■牙齦出血
■頭痛想吐
■皮膚有紫色斑點
■小傷口血流不止
或是血栓危險訊號
■頭暈看不清楚
■口齒不清
■呼吸困難或胸痛
■突然手或腳無力
■四肢腫脹劇痛
■身體某一部份麻痺或刺痛
郭靖海醫師提醒,服用抗凝血劑者,特別注意行動要小心,不要碰撞,容易導致出血。
(審稿專家:萬芳醫院住院藥局組長黃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