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6 16:13:50CoCo

看問題/ECFA,台灣的十字路口!

看問題/ECFA,台灣的十字路口! 記者林修卉/分析報導 民進黨26日舉辦的「反對一中市場、人民公投作主」大遊行,雖然在集會演講時,老天下起傾盆大雨,但整場活動仍圓滿結束。在擋不住馬政府簽署ECFA的情勢下,終於讓積憤已 久的農民與勞工,有了表達反對意見的管道,並藉此抒發對政府極度不滿的情緒。 然而,從這場遊行的深層意義來看,其實台灣社會正發生「全球化與反全球化」,或者稱之為「區域統合與反區域統合」的並存現象。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經濟規模規較大的經濟體勢必吸納周邊的小經濟體,而吸納的能量與範圍,可包含經濟層面、勞工層面、政治層面,以及文化層面;同樣地,強大的經濟體也 可強勢輸出經濟、勞工、政治、文化等各層面的商品與價值觀點。 馬政府其實很清楚,這種吸納與輸出的力量,對台灣而言,卻是兩面刃,有些人可從此獲利,但有些人因此受到損失與傷害。至於這些傷害與損失,恐影響馬政府在年底與2012年 總統大選的得票,才會分10年編列預算,針對受損產業提供輔導或其他協助。 既然馬政府已承諾補貼或其他協助,為何民進黨、台聯,以及前總統李登輝還要站出來強烈表達反對意見?從政治面來看,反對全球化、反對區域整合確實有選票,但最主要令人 擔憂的是,簽了ECFA 之後,台灣除了經濟損失,還會失去什麼? 有些研究全球化的學者認為,經濟統合之後,除了小國政府的功能會被弱化之外,大國的強勢文化也會入侵小國,小國的在地文化恐不再成為主流;反之,有些學者則認為,全球 化會讓政府的功能更加強壯,在地文化也會更加興盛。 但回過來看台灣的現狀,朝向區域經濟統合的路途上,政府在軍事、外交的功能確實逐漸被弱化,在地文化也被冠上「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台灣文化」,該名稱好聽,有中華也有 台灣,但卻不是以台灣文化為主體性的思考邏輯。 簡言之,在野黨憂心簽了ECFA之後,除了經濟之外,政治層面、文化層面也都有可能受到傷害,讓台灣失去主體性,屆時台灣在很多層面都有可能都會受到中國的控制和影響。 馬政府可以用政治語言批評626反ECFA遊行的訴求「無正當性」,也可以反駁說「一中市場根本不存在」,但遊行背後所透露的隱憂卻不得不加以重視,因為遭受損失的民眾手上握 有選票,他們可以決定年底的五都選情,以及2012年的總統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