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08:39:21iekokdoieww

從種植開始,發展食農系列課程

種植玉米不只讓孩子體驗農事,更是課堂中的一部份。其實早在民國99年,瑞平國小便開始推動食農教育,教導學生如何種植有機作物、如何吃得健康。十年過去,食農教育在瑞平未曾消逝,而是隨著時間積累成長茁壯。過往煙火般的單點式課程,也逐漸轉為具脈絡的系列課程抖音代理商

 

時至今日,瑞平的特色課程發展出四大主軸,分別為「文史軸」、「藝術軸」、「生態軸」、「語文軸」,這些軸線又跨越許多科別。瑞平國小教導主任林雁平解釋,四個軸線裡,會依照低、中、高年級制訂合適課程,再安排不同專長的老師教學,期待學生能在一套課程中培養多種素養圍板貼

 

例如,「食農小書」雖屬藝術軸,內容卻不限縮在藝術領域。瑞平國小自然科教師楊佳蕙說明食農小書的製作歷程,「我們利用玉米葉,把玉米跟廢紙做結合之後,有了再生紙的這個素材,利用再生紙這個素材去做卡片或者是小書。」

 

玉米的種植屬生態領域、再生紙的製作屬藝術領域、小書的內容書寫屬語文領域。因此光是一本食農小書,就橫跨了自然、藝術、語文三個領域。此外,更希望學生能從中了解資源再利用、友善環境的重要性。

 

生態軸的課程則以玉米種植為主,且在玉米成長過程中,老師除了帶領學生認識植物的構造和栽種方法之外,也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和價值判斷。如蔡佳容便將食農相關議題融入自然課,課堂中,蔡佳容拋出「使用農藥對環境會有影響嗎?」「為什麼慣行農法要使用農藥?」等疑問,帶領學生進行反覆論證和思辨,再回頭思考自身消費行為抖音廣告

 

不過最吸引學生的,還是到農園耕種。蔡佳容又無奈又好笑地說:「因為這是他們很深刻的體驗,自然課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學生也會問說:那可以不可以在農園啊?」因此設計課程時,老師多嘗試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例如討論「不要噴農藥」的主題時,先由學校有機農園起頭,幫學生建立畫面感和連結性,再向外延伸。蔡佳容解釋說:「因為如果他沒有這樣的生活基礎,他沒有感覺,那你跟他談東西或者是在課程設計上,他會聽一聽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