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3 14:04:19萬格格
成長的試煉
小學五年級的孩子,昨夜在自己臉書上po了一篇問答(似乎是臉書低齡使用者的一種流行?)
在回答是否有討厭的人的題目時,孩子數次使用「婊子」一詞來指涉自己討厭的女同學。
我驚訝又生氣。
私下傳訊給孩子,告訴她要使用一個詞之前應該先搞懂其定義,並傳了維基詞典連結給她。
孩子:「好喔!」
姑姑:「你真的覺得隨便用這個詞去形容他人是應該的嗎?我很不高興,但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還有,網路並不如你想像的安全,不是想說什麼都不用顧慮,你說了什麼,都會留下紀錄。三思而後言。」
孩子:「我知道。」
姑姑:「你真的知道嗎?好好的想一想。」
孩子:「所以我現在都很小心。真的。為什麼這樣問?」
姑姑:「你現在po的東西哪裡有很小心?光你今晚po這篇問答,討厭的人,針對性就很明顯。」
孩子:「但是我只是說我討厭這種人!大家又不知道我是在說誰!」
姑姑:「姑姑真的很不喜歡看到你這樣汙辱他人。誰不知道?」
孩子:「很多人。」
姑姑:「聽你說過她的人就每個人都知道。」
孩子:「不一定。」
姑姑:「你可以討厭任何人。但是你要知道...」
孩子:「不是每個人我都有跟他說。」
姑姑:「你使用的文字代表的是你自己的品格水準。」
孩子:「是喔?」
姑姑:「當然是。」
孩子:「我現在才知道。」
姑姑:「我看到你今晚po的這篇,直覺就會覺得這個小女孩沒氣質,不會去聯想對方是不是真的如你所說。受傷的是你自己。」
孩子:「好喔!那我要改嗎?」
姑姑:「我希望你改,但你可以自己做決定。我最希望的是你真正弄懂那個詞的意思。」
孩子:「好喔!嗯嗯。」
姑姑:「你真的懂了嗎?」
孩子:「真的。」
姑姑:「你知道那個詞有多難聽了嗎?」
孩子:「可是我還是很恨他。我放不下。」
姑姑,「所以,用難聽的詞汙辱她,妳真的覺得開心了?很開心?」
孩子:「沒有,我不是在說他。」
姑姑:「那就不應該用。妳知道妓女是什麼嗎?妳知道婊子就是妓女的意思嗎?」
孩子:「不知道,但是現在知道了。」
最後,我找了篇佛印和蘇東坡的小故事給她看。
小學五年級大的孩子,知道多少?不知道多少?我無法拿捏。
試圖用淺白的文字與她溝通,但又難免夾帶著情緒,我也怕演變成情緒勒索。
不禁覺得父母好難,師長好難。
除了用詞問題,更讓我驚心的是她說她很恨,她放不下。
我聽她提過那個女同學,老實說,在她的描述中,我看不出對方哪裡有傷害到她,甚至讓她動用到「恨」這麼濃厚的情緒。
也許是她還不懂什麼叫做恨,也許是她的表達能力不足。
也許是她還不懂什麼叫做恨,也許是她的表達能力不足。
我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助到她呢?
恨這種情緒,身陷其中的人,哪一個好過了?
我反思,再反思。
是我小題大作嗎?或許這本就是成長的必經過程,只是我走過就忘了?
我是不是投射了自己的經歷?
曾經被霸凌過,我投射的自然是被針對的那一方。
恨過,也被恨過。
那種滋味,是人生必嚐嗎?
我知道,我不能代替孩子去經歷去追尋去成長。
傷人,被傷,都避無可避,是成長的試煉。
我只能陪伴,只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