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6 23:42:51Pui

不夠飢渴

因為要填滿飢渴的肚子,所以才要出外覓食。覓食過程也許艱辛,但因為要維持生命,只好想盡辦法克服困難,把食物帶到手,送進口填飽肚子。這是人為何要努力工作謀生的最根本理由。

 

但,若果有人不用覓食也不會餓肚子,那就是所謂的食物都已經為他準備好,那麼,因為不用捱餓也就沒有努力工作謀生的意識,那也就能解釋為何當一個社會越來越安定繁盛時,一代會比一代人生活得更慵懶無目標,因為,社會為他們準備好食物,父母為他們準備好慵懶的條件。

 

經常說,七十後比不上六十後,八十後比不上七十後,當然,在五十後的眼中,六十後也不算什麼。這一種比較,完全基於對生活條件的渴求。五六十後,不謀生就沒食物了,那會致命的。七十後,不努力工作便會被社會拋棄了,他們努力工作不只要填飽肚子,還要努力和社會接軌。八十後,基本都不存在餓肚子的問題,是否與社會接軌,大概父母都為他們準備好了,例如一出生家裡就有電視機,讀書時有遊戲機,旅遊時坐飛機,大學時拿手機。他們到社會工作,並非要填飽肚子,也非與社會接軌,而是好像例行公事。

 

不是標籤出生年代的差別,而是社會進步帶來的後遺症。戰爭年代,填飽肚子是首要;天下太平時,吃喝玩樂最緊要。

 

前幾天,朋友說了一個例子,學校舉行二手物品義賣會,一個小學五年級女孩子,把LVCHANNEL都帶來了。老師們看見都驚訝不已,女孩表示物品都是父母和父母的朋友送的,她家裡還多著,用不完就拿回學校做義賣了。

 

再說第二個例子,朋友的侄兒,家裡營商的,生意也不少,只是從小到大都沒有零用錢,他今年十三歲,最大的願望是等到十六歲就出去做兼職,為自己賺點錢。

 

都是家境不錯的孩子,誰比較飢渴呢?我想是後者吧。飢渴是心態,並非條件。將來到社會工作,後者也會較容易獲得垂青,主要原因是,後者懂得什麼是爭取,而非純粹的接受。

 

A8507056@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