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02 21:35:29秤子

階級

新聞上看到三重淹水,想到自己幾個跟三重的相關處;除了因為住新莊的關係,青少年時期起搭公車就必須經過三重才能「進城」,高中同學有住在三重的、小時後常去的眼科也在擁擠狹窄的三重,還有工作後有個小同事也來自三重,他總說自己生長在盛產流氓的地方,所以即使他大學唸了最高學府、頻頻拿書卷獎,還是看不出慣常從「好學校」的學生身上透露驕傲的、貴族氣息;總是謙虛誠懇而討人喜歡的。

朋友在三重的補習班教英文,總說救一個算一個,說那是個社會流動很低的地區。其實階級仍然存在吧,不然,為什麼孟母要三遷呢?住在台北市東區的小朋友們,競爭的會是另一番光景。孩子的言談和氣質,早在我們能想像的歲數之前,已經得以成型。

其實每次想到這種話題都覺得沉重,縱使總說教育是流動的力量,但資源的不均卻是既定而難以改變的事實;所謂社會公平正義,當然只在某種不公平條件下的表象。

就我自己,每每提及生長背景,總要自卑又自豪似假裝漫不經心地強調自己藍領階級家庭的出生;父親在我青少年時期前,口出的穢言可長達數十字、數小時連續的咒罵;也隨著家裡孩子年齡增長,經濟壓力稍減及父母生活眼界的開展,口不擇言的情況方變得稀少。當然,言語暴力只是其一。

在這種或淺意識或直接表現的彆扭心態,在深識友人或對人的一般觀察時,也難免將此點列入心中的沉吟,雖知那種過關斬將的優秀,另有高處不勝寒的寂寞與苦楚,但我仍免不了心裡酸溜溜地忌羨著較佳的培養環境。

不過也是,這些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某種程度上的知足安命,以及某種程度上的積極競爭,也看個人性格的應變。

另一方面來說,社會上普同的價值觀念是從中產階級的角度思考,所謂向上提昇,因此,被認同的必得是中產階級以上的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在傳媒最潛移默化、最有效的「教育」下,人人都朝著這個目標邁進,至於更高層次的「上流社會」,於今恐怕流於揶揄,或者雲深不之處的金字塔頂端。有時候我也會天真地想,是否能讓每個人尊重彼此的各式生活環境,但大眾文化總是習於簡化的形式,多元真能被接受,恐怕只能藉以美麗新世界的「索麻」之效才能達到,卻也是另一種簡而化之了。

或再說,可能常有喜以生物世界比喻,言其亦多有階級型態存在作為人類社會的比擬;縱使人類跳脫不開某種程度「動物性」的宿命,若真在人類社會裡結構又解構之後往如此反璞歸真的理論靠去,也有些諷刺就是。

嗯…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