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0 00:06:06懶人咪
傑夫
傑夫,應該是我來英國這麼多年,遇到最典雅的一位紳士。他有著高高瘦瘦的身材,寬寬的肩膀,他的鼻子又高又挺,細長的臉,帶著深邃的眼神。平時他喜歡戴扁平的帽子,寬大的肩膀穿起西裝十分好看,他走路筆直,步伐很大,幾次他才剛走出門,正要趕緊跑出去叫住他,發現他已經走到路口了。下雨時他一撐起傘,就顯得更高挑了,我想他年輕時候一定是帥氣的男士。
每次跟他對話,總是很有距離感,當然不只是身高的問題,同時也是口氣問題,而這樣的感覺也不會因為認識久了而縮短。英國人的用字遣詞總是很委婉,對於真正的感覺更是不會有什麼切身說法,倒是第三人稱的用語會經常出現,而這也常令我摸不著頭緒。他同時也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跟他開會幾次,發現他十分注意細節,從開會的時間到議題的討論,他都會秉持自己的信念來發聲。
舉例來說,按照慣例一年的會議通常在每年一月就訂好,整年度通常有12 個會議,開會時間通常是在每個月第二個禮拜的周二晚上,記得有一次,有人提議將下半年度的開會日期重新做調整,因為英國冬天夜晚實在令人不想出門,如果改成周末下午,將不需要在周二晚上出門。這時候傑夫便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在一月的時候已經訂好了整年度12個會議,就是為了讓參與的人可以將時間提早空出來,然而在下半年度,突然要將會議時間改成周末,那對之前將周二晚上特地空出來的意義在哪裡呢?
這樣的原則性思考,當然還有很多。如: 一開始聘任的管理員如果是時薪制,可以從中途改成全職嗎? 原則上來說,一開始時薪制,是因為當時的需求並不繁重,所以並不需要全職人員。那如果需求增加就可以在中途將時薪制改成全職嗎? 原則上當然也不行,應該重新昭告一個全職的缺額,若是這位管理員自己願意申請成為全職,才可以將合約從時薪制改為全職。傑夫很注重這樣的流程,因為這也是原則問題。
這只是兩個目前我能舉例的事件,諸如此類的情形經常在討論時發生,他的原則性思考有時也令人跳腳,因為實際執行起來可能很麻煩,沒有彈性,並缺少改變的空間。但是他的意見絕對是有參考價值的,也因為類似這樣的意見,才能讓一個決定更加周全。
在一次去牛津玩的旅途中,我透過朋友的對話,才知道傑夫是在一所很傳統的牛津學院畢業的,可能歷經這樣傳
統式的思維訓練,所以讓他在往後的日子總是深思熟慮的思考每一件事情。就個人而言我很欣賞他的作風,總是能秉持自己的意見,貫徹始終得表達完整,讓我這個後輩對他每次的發言都更加聚精會神。
當然傑夫不是一個無趣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必須帶領大家做一些律動活動,我看到傑夫也在這組裡面,當下我十分緊張,心想要怎樣讓這個高個子動起來,卻又不太為難他。沒想到他配合得非常好,並且很認真地聽我的指令做動作,我們的活動有一個主題為"take this moment"(呈獻此刻),他也一起幫忙思考如何將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用肢體表達出來。
傑夫從沒到過台灣,卻對台灣一點也不陌生,並且要說他曾經與台灣的某段歷史交錯而過也不一定。傑夫在受封成為牧師之後,除了牧會的工作之外,還曾經在某個公益組織裡面擔任要職,當時戰後的重建需要許多幫忙,他所經手的案件不計其數,台灣也曾經是受幫助的國家之一。
也正是因為他這樣豐富的經驗,退休之後他竟然還被某個知名圖書館邀請成為檔案管理員。該圖書館保有許多戰後重建的資料,便邀請他過去幫忙整理,其實資料本身性質十分凌亂,從照片類,印刷品,書信類,報告類,到報章類的資料都有,真是很難想像他如何整理,不過對於之後需要那段時期資料的研究者,無非是一個莫大的幫助。
傑夫同時也是一個很正面思想的人,他曾經用焚而不毀來做一個主題,說起法國,英國的基督教歷史如何在社會的改變下仍然焚而不毀。他解釋焚是燃燒自己,燃燒身邊的人,將一股希望的火焰注入在社會中,因此焚卻不至於燒毀。當然之後我也回應傑夫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徽章裡面,就有焚而不毀這四個字,這樣的精神也存在台灣中。
關於傑夫還有許多可以說的故事,這就等下次慢慢說了~
每次跟他對話,總是很有距離感,當然不只是身高的問題,同時也是口氣問題,而這樣的感覺也不會因為認識久了而縮短。英國人的用字遣詞總是很委婉,對於真正的感覺更是不會有什麼切身說法,倒是第三人稱的用語會經常出現,而這也常令我摸不著頭緒。他同時也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跟他開會幾次,發現他十分注意細節,從開會的時間到議題的討論,他都會秉持自己的信念來發聲。
舉例來說,按照慣例一年的會議通常在每年一月就訂好,整年度通常有12 個會議,開會時間通常是在每個月第二個禮拜的周二晚上,記得有一次,有人提議將下半年度的開會日期重新做調整,因為英國冬天夜晚實在令人不想出門,如果改成周末下午,將不需要在周二晚上出門。這時候傑夫便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在一月的時候已經訂好了整年度12個會議,就是為了讓參與的人可以將時間提早空出來,然而在下半年度,突然要將會議時間改成周末,那對之前將周二晚上特地空出來的意義在哪裡呢?
這樣的原則性思考,當然還有很多。如: 一開始聘任的管理員如果是時薪制,可以從中途改成全職嗎? 原則上來說,一開始時薪制,是因為當時的需求並不繁重,所以並不需要全職人員。那如果需求增加就可以在中途將時薪制改成全職嗎? 原則上當然也不行,應該重新昭告一個全職的缺額,若是這位管理員自己願意申請成為全職,才可以將合約從時薪制改為全職。傑夫很注重這樣的流程,因為這也是原則問題。
這只是兩個目前我能舉例的事件,諸如此類的情形經常在討論時發生,他的原則性思考有時也令人跳腳,因為實際執行起來可能很麻煩,沒有彈性,並缺少改變的空間。但是他的意見絕對是有參考價值的,也因為類似這樣的意見,才能讓一個決定更加周全。
在一次去牛津玩的旅途中,我透過朋友的對話,才知道傑夫是在一所很傳統的牛津學院畢業的,可能歷經這樣傳
統式的思維訓練,所以讓他在往後的日子總是深思熟慮的思考每一件事情。就個人而言我很欣賞他的作風,總是能秉持自己的意見,貫徹始終得表達完整,讓我這個後輩對他每次的發言都更加聚精會神。
當然傑夫不是一個無趣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必須帶領大家做一些律動活動,我看到傑夫也在這組裡面,當下我十分緊張,心想要怎樣讓這個高個子動起來,卻又不太為難他。沒想到他配合得非常好,並且很認真地聽我的指令做動作,我們的活動有一個主題為"take this moment"(呈獻此刻),他也一起幫忙思考如何將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用肢體表達出來。
傑夫從沒到過台灣,卻對台灣一點也不陌生,並且要說他曾經與台灣的某段歷史交錯而過也不一定。傑夫在受封成為牧師之後,除了牧會的工作之外,還曾經在某個公益組織裡面擔任要職,當時戰後的重建需要許多幫忙,他所經手的案件不計其數,台灣也曾經是受幫助的國家之一。
也正是因為他這樣豐富的經驗,退休之後他竟然還被某個知名圖書館邀請成為檔案管理員。該圖書館保有許多戰後重建的資料,便邀請他過去幫忙整理,其實資料本身性質十分凌亂,從照片類,印刷品,書信類,報告類,到報章類的資料都有,真是很難想像他如何整理,不過對於之後需要那段時期資料的研究者,無非是一個莫大的幫助。
傑夫同時也是一個很正面思想的人,他曾經用焚而不毀來做一個主題,說起法國,英國的基督教歷史如何在社會的改變下仍然焚而不毀。他解釋焚是燃燒自己,燃燒身邊的人,將一股希望的火焰注入在社會中,因此焚卻不至於燒毀。當然之後我也回應傑夫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徽章裡面,就有焚而不毀這四個字,這樣的精神也存在台灣中。
關於傑夫還有許多可以說的故事,這就等下次慢慢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