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7 22:10:23尚未設定

鄭臻貞◎用媽媽的語言溝通最好 (213)

請各位想想自己學習和使用外語的經驗,就可以了解外籍媽媽說中文時戰戰兢兢的心情了。英文是我的第二語言。我在台北美國學校用英語授課,教導從世界各地來的孩子。但我必須老實承認,下班後用中文說話輕鬆自然多了。我有信心說英文,但我說中文時更有信心,我更能用切確的字眼和他人互動。外籍媽媽們如果不能用她們最自然的語言和孩子溝通的話,親子之間的互動可能會減少許多,因為媽媽會怕說蹩腳的中文,就乾脆什麼話都不說。即使媽媽們努力使用才學不久的中文和孩子溝通,有時卻無法避免使用錯誤的中文詞彙或句法,如此反而影響了孩子的語言學習。

我再舉個反面的例子。在台灣,希望孩子把英文當作第一語言的父母大有人在。許多父母將兩三歲的孩子送到所謂的全美語幼稚園,想要孩子從小就學習英文。在家裡也儘量用程度參差不齊的英文和孩子說話。孩子也許能用簡單英文和老師和家人對應,但因為台灣不是英語國家,沒有環境讓孩子們扎實地發展英文。而且只和孩子說英文的後遺症可不能輕忽。沒有一個正確的語言學習模仿的對象,孩子的英文發展有限,中文也沒機會學到,這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嗎?

外籍媽媽的孩子能在一個有兩個不同語言環境中固定和爸爸說中文,和媽媽說另外一種語言,會自然順利地成為一個深度雙語學習者。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即使孩子都是媽媽帶,和忙碌的父親接觸不多,但孩子和玩伴同學說中文,親人鄰居也說中文,電視卡通也是中文。孩子有的是機會發展中文能力。

同時如果和媽媽學說另外一種語言的話,反而讓孩子在語言學習上占了優勢。因為他們接受的語言刺激更多,腦神經可以建立更多語言學習的通路。這些神經通路會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從實際的層面來看,學外語比較快和會說不同語言的人在求學就業時比較吃香。就文化或精神層次來說,語言是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隨著語言旅行,我們有機會欣賞到不同的文學作品,和不同的人討論分析各自的想法,可以更了解自己,也可以學習了解各個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思考方式,會讓我們更願意用謙卑和尊敬的態度來對待其他不同想法的人。


以上段落抄自

鄭臻貞◎用媽媽的語言溝通最好

中國時報 / 92.12.7 / A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