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3 14:00:00回聲

劉一峰 玉里天主堂的聖光


2012平安夜,隻身來到花蓮玉里天主堂;召喚我的,不是信仰,而是無私奉獻的人格。因為就在一個月前,才從朋友的臉書認識玉里「環保神父」劉一峰,聽聞他十多年來辛苦從事資源回收,以支持啟智中心運作的事蹟。基於新聞人的求真求實,我需要眼見為憑的感動。

72歲的法籍神父劉一峰(法國名Yves Moal),25歲申請來台,至今47年,會說國語、閩南語、阿美族語,也略懂客語及布農族語。民國88年,創辦「安德啟智中心」的顧超前神父過世後,劉一峰接受教會指派,成了中心負責人,扛下照顧花東地區身心障礙者的棒子。



啟智中心目前收容四十五位15到50歲的中重度身心障礙生,但由於經濟不景氣,民間捐款越來越少,中心財務困窘,讓劉神父傷透腦筋。十多年前某一天,神父將教堂累積的舊報紙拿出來賣了十塊錢,數目雖小,卻開啟他的靈感,號召教友捐舊報紙,並與義工、修女、啟智學員一起整理瓶瓶罐罐和廢紙板,開啟資源回收「大業」。

目前,劉神父的資源回收成績公認是花蓮第一,收入不只提供安德啟智中心使用,還能捐給其他弱勢團體。又由於回收物品中有不少是書況良好的書籍,甚至罕見的珍本,神父就把二手書整理好,在天主堂設立閱覽室,2008年更成立二手書店,將各地寄來的書籍分門別類,以一本20元的低價賣給有需要的人。



有媒體說他是撿破爛神父,看到這種略帶貶抑的標題,都讓我生氣,後來轉念一想,也沒錯啦,劉神父關注、付出的對象,都是社會最邊緣的弱勢者--身心障礙孩子、精神病患、遊民、失業的原住民、窮困餓肚子的家庭......。在某些沒心沒肺的人士眼中,這群人,或許只是不值得一看的破爛,只有劉神父愛惜、看顧他們,平等、尊嚴的對待他們。

平日的神父,穿得像台灣的歐吉桑,住在老舊的天主堂,開著破破的紅色麵包車在玉里奔波、勞動,哪裡需要他,他往哪裡去,勤奮節儉,連小七的咖啡也捨不得買。

扛舊沙發、扛紙箱、低頭做垃圾分類、下田種稻、關懷弱智學員的生活與健康,回應著身邊每一個大小問題,回應每一雙渴求關懷的眼睛。我幾乎沒有看到神父在傳教,而是身體力行的活出基督精神,見證基督信仰。


他不顯揚自己的名。就在我拜訪神父的前幾天,他才獲頒花蓮榮譽縣民的獎項,但天主堂沒有任何大紅慶賀布條,也沒有人提起這件事,只有之後在電腦搜尋引擎中,發現原視短短兩分鐘的報導。

聖誕節到玉里榮民醫院主持彌撒,神父面對上百名老老少少的精神病患,就像面對自己的手足與孩子。一名少年湊到神父身邊撒嬌,神父親切的拍拍他乾淨的臉:「鬍子誰幫你刮的?自己會不會刮?」並告訴我台前跳舞的是少年的哥哥,媽媽也住在玉里榮民醫院,一家三口都是病患。我想,當社會遺忘這個家庭時,神父卻記掛著他們,關懷程度百分百。



神父太忙,能與他說話的時間不多,但他看到我的渴求,讓我搭著他的資源回收車到處跑。在安德啟智中心東里院區,學員包圍著他視他如父;東里國小主任談著神父,眼中有光有感恩;社工義工講到神父,捨不得他的辛勞;從小就到天主堂躲颱風的原住民帶著孩子回鄉探望神父,埋怨政府部門資源分配不公。

我不安定的心,在平安夜之後平安了!看到劉神父的作為,聖誕節對我有了全新的意義~~我們過聖誕節,歡欣迎接的,應該是耶穌基督捨命救贖的精神,而不是聖誕老公公。不要期待奇蹟憑空發生,想要改善社會不公義,最實在的是大眾奉獻愛心、一點一滴努力。



我喜歡神父說的,人不快樂,是因為愛自己太多,忘掉自己,多為別人著想,就會得到滿足。

現在我看台灣地圖,玉里,就像夜空中發亮的一顆星星。因為劉一峰神父住在那裡,為傷殘貧苦的人勞動著、奔波著,玉里因他而發光。

聖經說:「誰願為大?得先為僕人啊!」神僕說得好聽,但有多少人真的做得到?道貌岸然、高高在上要求別人順服的倒是不少。

玉里天主堂的建築,是花蓮玉里鎮各個宗教中最老舊、最不光鮮的,發揮的能量卻最大。「誰願為大?得先為僕人啊!」想到神父奔波的身影,淚,又止不住滑落下來。


(照片/東里國小提供)



延伸閱讀:

公視 玉里的巴黎神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aK6rUHx4V8

TVBS 小鎮神父好爸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JJpOky8X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