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7 22:53:03回聲
出版的未來,雲知道?(下篇)by周浩正
親愛的朋友,這篇報導帶給我太多感慨:一是「上網時間」大於「閱讀書刊時間」的長期趨勢已經形成,它蘊含了什麽未來性?一是「起點中文網」四千萬的註冊用户,這股像未爆發火山的巨大能量,為什麼不是由傳統出版業者掌握?而更嚴重的是,在即將來臨的U時代的雲端世界裡,像「起點中文網」這樣的內容產業經營者,比任何傳統出版業者更容易存活、發展、茁壯。
我想問的是,當年產生網絡出版平台的「最佳時機」出現時,為什麽傳統出版失之交臂?是自負?是不屑?是昧於情勢?是膽怯?是別具懷抱?
也許下面描述的情景一時還不會發生,但若很快成真的話,傳統出版走入歷史的時程,恐怕不遠了:
一旦雲端運算時代成熟,世界又將是另一種風貌。當內容只存活在雲端,實體書店還有沒有存在價值?或者應當如何堅持下去,這還真需要好好想想*註17;紙本書和電子書閱讀器之間的戰爭,到了雲時代,勝負其實已定﹔當手機、電子書閱讀器、小筆電「聚合」(converging)為一*註18,意思是說,數位化內容替代紙本閱讀的轉捩點終於出現,傳統出版若不先未雨綢繆,到那時必措手不及;當PC只需99美元以下就可購得、當上網漫遊打破所有疆界一無阻隔時、當所有媒體都被Google支配的那一天到來時──我們將目睹世界以犬年的速度前進,很快的,那個世界肯定不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樣子了。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也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接納,「雲時代」就這樣大喇喇地登堂入室,傳統出版雖然不是首當其衝,但難逃生死門前一躍(顯然不是傳統的跳躍方式了)。傳統出版應何去何從,當是現在手握經營權的領導階層最大的挑戰*註19。傳統出版和「雲端運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連,究竟有何牽扯?傳統出版要怎麼「鯉魚跳龍門」,躍上雲端成龍?也許,以下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認清楚「形勢比人强」的基本處境。未來的「內容」,大勢所趨,必然移向雲端(全世界同在一個網域)。雲世界處處是無主之地,誰開發就屬誰。那麽,我們要問的是,雲上的「內容產業」這一大塊,未來誰屬?會是現在還活著的出版社嗎?你現在若是出版社的負責人,會好好利用雲端,成為史上最大的(中文)內容供應中心嗎?
第二,假如現在的出版社想繼續生存於雲上,該怎麼跨出下一步?目前看來,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那可是天文數字的投資),恐怕得跨界結合,甚至成為被購併的一方(當然,你必須有被購併的價值)?
第三,即使存活於雲端,一切也將大大不同了。產業鏈必然重組,從生產端到供應端,都不再是現在的運作模式──典範移轉之後,將是什麽樣子的面貌?
第四,以生產端言,主要是內容來源的掌握。傳統觀念裡的作家,定義更加寬鬆,我們要問,讀者期待的新作品藏身何處?用什麽方法找得到?
第五,以供應端言,主要是如何讓讀者(客户)得到最佳服務。許多已成為公共財的經典,都已可免費從網路下載,免費是網路最大特點。除了免費,除了貼心的服務,還有什麽是別人沒有的?
第六,同時問問自己,未來的獲利模式在哪裡?
第七,好好研究像「起點中文網」那種經營模式吧!看看還有沒有機會做個大寫的N(關於N,參閱第32信<出版2.0>,p.174),做個與眾不同的N,做個有利基的N,做個能讓所有小小的n,如同蜜蜂見到蜜汁一樣,捨命奔向你懷抱的N。
信不信由你,來到「雲時代」,雲端可能孕育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未來出版之夢。
這些日子,我讀了一堆似懂非懂的資訊,基於對出版的關心,杞人憂天地整理成這篇心得。整理過程中,我知道出版所面臨的是典範移轉的巨變,總結一句話:什麽都不一樣了。所以,我們應該用新的眼光認真觀察眼前發生的事:「雲端運算」是繼Web2.0之後,又一次資訊革命,張明正甚至說,2009年是「雲端運算元年」*註20。這麽快速的科技進化力道,既令人痛苦,亦使人歡愉,不禁想起前不久我才抄下20世紀美國詩人康明斯(e.e.cummings)的詩句,置放在這裡,還真別有滋味,詩曰﹕
「進步是一種舒服的病(Progress is a comfortable disease.)。」
多可愛的病,既然躲不了,請享受吧!敬祝健康快樂
浩正2009/5/14
──────────────────────────────────
*註1:引自《數位時代》179期(2009/4月出刋),李欣岳專訪特稿<張明正(趨勢科技董事長)﹕十年前我們賭Internet,現在我們賭雲端運算>,p.94-97。倘若你還沒讀過這篇稿子,快去找來讀讀,可吸收更多東西。
*註2:引自《商業周刊》第1120期(2009/5月11日出刋),曠文琪採訪整理的<蔡明介﹕我只把注意力放在機會上>,見p.94-96。
*註3:請參閱《南都周刊》特約記者王瑞斌(編輯王延礴/欄目主持王慧琴)的專文<「雲」的暢想>,經任殿順於2008/9/14,轉引於「數字出版在線」發表(http://www.epuber.com/?p=675)。他說:「人們可以把各種應用軟體放在遠程的服務器上,就像天邊的雲,你連上網才把它拿來用,平常就放在雲上,有專人幫你管理。」。這是我讀過介紹「雲端運算」觀念最詳實、最全面性的文章,他也將何謂「雲」、何謂「端」做了說明(台灣沒將兩字折解)。
「數字出版在線」(http://www.epuber.com)是很新穎的進步網站,隨時關注最新的數位發展,它可免費訂閱,我訂閱之後,就沒錯失任何一篇文章了。
*註4:參閱大前研一的兩部著作《專業》/呂美女譯(天下文化/2006/3/20出版)p.64以及《再起動》/陳光棻、王俞惠譯(天下文化/2009/3/31出版)p.32,這裡敘述的文字,均出自以上兩書。大前研一的書,基本上是針對日本讀者寫的,外人昧於日本國情,讀起來難免有隔閡,但他的觀念真棒!
*註5:根據《亞洲週刊》(2008/11/23出版,p.9),李永峰質疑:「所謂雲端運算(大陸譯作「雲計算」),就是指網民將信息的存儲、運算、處理等功能統統交給Google、IBM等巨頭設立的計算機集群,自己只保留一個瀏覽器類做為接入口,就可完成現在需一台完整電腦才能完成的所有事情。……但,雲計算真的有這麼多的好處嗎?早已有人提出質疑,雲計算也許將導致更高的壟斷!在經濟動盪中,Google這麼熱心雲計算,是為了造福網民,還是為了依靠新概念乘機將對手甩開,由自己來主導行業的洗牌?有待觀察。」大前研一在《再起動》中,將Google的野心稱之謂「Google策略」,大膽而犀利。請參閱該書p.280。
*註6:引自《數位時代》179期(2009/4月出刋),封面故事<顛覆產業的革命,台灣突圍的契機:小筆電風暴加速擴大>,把小筆電崛起的來龍去脈,解釋的很清楚,我建議大家從出版立場去作理解。
*註7:同註1,《數位時代》179期,請參閱記者何宛芳撰寫的<為雲端運算起飛/踢進臨門一脚>,見p.70-71。
*註8:同註1,這段文字全部摘自李欣岳精彩的訪問內容,見p.96。
*註9:同註5。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張元杰認為,小筆電是典型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見p.56。
*註10:隨後,台灣的宏碁(acer)立刻加入競爭,成功的行銷策略,使它後來居上,在小筆電市場上,勇奪全球第一。不過,暫居第二的華碩,又重新佈局,兩雄相爭,最後由誰勝出,年底便可揭曉。
*註11:參閱《亞洲週刊》(2009/4/26出版)的封面故事「NetBook魔力﹕台灣掀起熱潮/改變全球生活方式」,見p.26-33,張殿文報導。
*註12:「Win-tel帝國」(Windows+Intel),已統治資訊產業超過20年,正面臨強力的挑戰,它的地位會不會開始鬆動?會不會被開放的Android,一口吞噬?且拭目以待。
*註13:引自《數位時代》180期(2009/5月出刋)封面故事「超級手機龍捲風暴」<電腦時代看微軟/網路時代看Google>、<Android將引爆下一波科技創新>(何宛芳採訪/撰文)等,請參閱p.48-79。
*註14:引自《天下雜誌》第418期(2009/3/25出刊)。
*註15:典範(paradigm)一詞是由孔恩(Thomas Kuhn)在1962年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遠流有中譯本,已絕版)中所提出。典範又分為兩種,一是「典範革命」(revolution),尤指科學革命一類;一是「典範移轉」(shift),社會科學通常以典範移轉為主,變化幅度大多小於典範革命。
*註16:見2009/4/10出刊的《文匯讀書周報》<網上看書漸成一種風尚>/記者謝雪艶報導。
*註17:據記者林欣誼2009/3/22訪問實體書店龍頭「誠品書店」負責人吳旻潔的報導:「眼前誠品最大的挑戰,是找到『新的賣書方式』,總不能20年、30年用同樣的方式賣書下去。只是和大部分企業一樣,除舊已然不易,創新更是艱難的挑戰。她也承認,現階段『誠品網路書店』尚無法以銷量為經營目標,而是視為凝聚網路社群的平台。誠品作為複合性的生活場所,不是網路書店可取代的。」
*註18:同註6,何宛芳採訪/整理的<打破PC與手機的應用疆域>,見p.64-66。
*註19:參閱王亞民先生寫於2006年的<電子書來了,傳統出版還能走多久?>。文中提到:「2004年全國573家圖書出版單位的資產總額不過是504.4億元,而7家涉及互聯網業務的網站──新浪、搜狐、網易、盛大、九城、TOM、騰訊,總市值是人民幣是613.4億元。」強弱對比,一目瞭然,他呼籲傳統出版領導階層要有危機意識,充分認識所處的時代正經歷著怎樣的變化(http://www.epuber.com/?p=1376)。
*註20:同註1。
我想問的是,當年產生網絡出版平台的「最佳時機」出現時,為什麽傳統出版失之交臂?是自負?是不屑?是昧於情勢?是膽怯?是別具懷抱?
也許下面描述的情景一時還不會發生,但若很快成真的話,傳統出版走入歷史的時程,恐怕不遠了:
一旦雲端運算時代成熟,世界又將是另一種風貌。當內容只存活在雲端,實體書店還有沒有存在價值?或者應當如何堅持下去,這還真需要好好想想*註17;紙本書和電子書閱讀器之間的戰爭,到了雲時代,勝負其實已定﹔當手機、電子書閱讀器、小筆電「聚合」(converging)為一*註18,意思是說,數位化內容替代紙本閱讀的轉捩點終於出現,傳統出版若不先未雨綢繆,到那時必措手不及;當PC只需99美元以下就可購得、當上網漫遊打破所有疆界一無阻隔時、當所有媒體都被Google支配的那一天到來時──我們將目睹世界以犬年的速度前進,很快的,那個世界肯定不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樣子了。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也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接納,「雲時代」就這樣大喇喇地登堂入室,傳統出版雖然不是首當其衝,但難逃生死門前一躍(顯然不是傳統的跳躍方式了)。傳統出版應何去何從,當是現在手握經營權的領導階層最大的挑戰*註19。傳統出版和「雲端運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連,究竟有何牽扯?傳統出版要怎麼「鯉魚跳龍門」,躍上雲端成龍?也許,以下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認清楚「形勢比人强」的基本處境。未來的「內容」,大勢所趨,必然移向雲端(全世界同在一個網域)。雲世界處處是無主之地,誰開發就屬誰。那麽,我們要問的是,雲上的「內容產業」這一大塊,未來誰屬?會是現在還活著的出版社嗎?你現在若是出版社的負責人,會好好利用雲端,成為史上最大的(中文)內容供應中心嗎?
第二,假如現在的出版社想繼續生存於雲上,該怎麼跨出下一步?目前看來,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那可是天文數字的投資),恐怕得跨界結合,甚至成為被購併的一方(當然,你必須有被購併的價值)?
第三,即使存活於雲端,一切也將大大不同了。產業鏈必然重組,從生產端到供應端,都不再是現在的運作模式──典範移轉之後,將是什麽樣子的面貌?
第四,以生產端言,主要是內容來源的掌握。傳統觀念裡的作家,定義更加寬鬆,我們要問,讀者期待的新作品藏身何處?用什麽方法找得到?
第五,以供應端言,主要是如何讓讀者(客户)得到最佳服務。許多已成為公共財的經典,都已可免費從網路下載,免費是網路最大特點。除了免費,除了貼心的服務,還有什麽是別人沒有的?
第六,同時問問自己,未來的獲利模式在哪裡?
第七,好好研究像「起點中文網」那種經營模式吧!看看還有沒有機會做個大寫的N(關於N,參閱第32信<出版2.0>,p.174),做個與眾不同的N,做個有利基的N,做個能讓所有小小的n,如同蜜蜂見到蜜汁一樣,捨命奔向你懷抱的N。
信不信由你,來到「雲時代」,雲端可能孕育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未來出版之夢。
這些日子,我讀了一堆似懂非懂的資訊,基於對出版的關心,杞人憂天地整理成這篇心得。整理過程中,我知道出版所面臨的是典範移轉的巨變,總結一句話:什麽都不一樣了。所以,我們應該用新的眼光認真觀察眼前發生的事:「雲端運算」是繼Web2.0之後,又一次資訊革命,張明正甚至說,2009年是「雲端運算元年」*註20。這麽快速的科技進化力道,既令人痛苦,亦使人歡愉,不禁想起前不久我才抄下20世紀美國詩人康明斯(e.e.cummings)的詩句,置放在這裡,還真別有滋味,詩曰﹕
「進步是一種舒服的病(Progress is a comfortable disease.)。」
多可愛的病,既然躲不了,請享受吧!敬祝健康快樂
浩正2009/5/14
──────────────────────────────────
*註1:引自《數位時代》179期(2009/4月出刋),李欣岳專訪特稿<張明正(趨勢科技董事長)﹕十年前我們賭Internet,現在我們賭雲端運算>,p.94-97。倘若你還沒讀過這篇稿子,快去找來讀讀,可吸收更多東西。
*註2:引自《商業周刊》第1120期(2009/5月11日出刋),曠文琪採訪整理的<蔡明介﹕我只把注意力放在機會上>,見p.94-96。
*註3:請參閱《南都周刊》特約記者王瑞斌(編輯王延礴/欄目主持王慧琴)的專文<「雲」的暢想>,經任殿順於2008/9/14,轉引於「數字出版在線」發表(http://www.epuber.com/?p=675)。他說:「人們可以把各種應用軟體放在遠程的服務器上,就像天邊的雲,你連上網才把它拿來用,平常就放在雲上,有專人幫你管理。」。這是我讀過介紹「雲端運算」觀念最詳實、最全面性的文章,他也將何謂「雲」、何謂「端」做了說明(台灣沒將兩字折解)。
「數字出版在線」(http://www.epuber.com)是很新穎的進步網站,隨時關注最新的數位發展,它可免費訂閱,我訂閱之後,就沒錯失任何一篇文章了。
*註4:參閱大前研一的兩部著作《專業》/呂美女譯(天下文化/2006/3/20出版)p.64以及《再起動》/陳光棻、王俞惠譯(天下文化/2009/3/31出版)p.32,這裡敘述的文字,均出自以上兩書。大前研一的書,基本上是針對日本讀者寫的,外人昧於日本國情,讀起來難免有隔閡,但他的觀念真棒!
*註5:根據《亞洲週刊》(2008/11/23出版,p.9),李永峰質疑:「所謂雲端運算(大陸譯作「雲計算」),就是指網民將信息的存儲、運算、處理等功能統統交給Google、IBM等巨頭設立的計算機集群,自己只保留一個瀏覽器類做為接入口,就可完成現在需一台完整電腦才能完成的所有事情。……但,雲計算真的有這麼多的好處嗎?早已有人提出質疑,雲計算也許將導致更高的壟斷!在經濟動盪中,Google這麼熱心雲計算,是為了造福網民,還是為了依靠新概念乘機將對手甩開,由自己來主導行業的洗牌?有待觀察。」大前研一在《再起動》中,將Google的野心稱之謂「Google策略」,大膽而犀利。請參閱該書p.280。
*註6:引自《數位時代》179期(2009/4月出刋),封面故事<顛覆產業的革命,台灣突圍的契機:小筆電風暴加速擴大>,把小筆電崛起的來龍去脈,解釋的很清楚,我建議大家從出版立場去作理解。
*註7:同註1,《數位時代》179期,請參閱記者何宛芳撰寫的<為雲端運算起飛/踢進臨門一脚>,見p.70-71。
*註8:同註1,這段文字全部摘自李欣岳精彩的訪問內容,見p.96。
*註9:同註5。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張元杰認為,小筆電是典型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見p.56。
*註10:隨後,台灣的宏碁(acer)立刻加入競爭,成功的行銷策略,使它後來居上,在小筆電市場上,勇奪全球第一。不過,暫居第二的華碩,又重新佈局,兩雄相爭,最後由誰勝出,年底便可揭曉。
*註11:參閱《亞洲週刊》(2009/4/26出版)的封面故事「NetBook魔力﹕台灣掀起熱潮/改變全球生活方式」,見p.26-33,張殿文報導。
*註12:「Win-tel帝國」(Windows+Intel),已統治資訊產業超過20年,正面臨強力的挑戰,它的地位會不會開始鬆動?會不會被開放的Android,一口吞噬?且拭目以待。
*註13:引自《數位時代》180期(2009/5月出刋)封面故事「超級手機龍捲風暴」<電腦時代看微軟/網路時代看Google>、<Android將引爆下一波科技創新>(何宛芳採訪/撰文)等,請參閱p.48-79。
*註14:引自《天下雜誌》第418期(2009/3/25出刊)。
*註15:典範(paradigm)一詞是由孔恩(Thomas Kuhn)在1962年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遠流有中譯本,已絕版)中所提出。典範又分為兩種,一是「典範革命」(revolution),尤指科學革命一類;一是「典範移轉」(shift),社會科學通常以典範移轉為主,變化幅度大多小於典範革命。
*註16:見2009/4/10出刊的《文匯讀書周報》<網上看書漸成一種風尚>/記者謝雪艶報導。
*註17:據記者林欣誼2009/3/22訪問實體書店龍頭「誠品書店」負責人吳旻潔的報導:「眼前誠品最大的挑戰,是找到『新的賣書方式』,總不能20年、30年用同樣的方式賣書下去。只是和大部分企業一樣,除舊已然不易,創新更是艱難的挑戰。她也承認,現階段『誠品網路書店』尚無法以銷量為經營目標,而是視為凝聚網路社群的平台。誠品作為複合性的生活場所,不是網路書店可取代的。」
*註18:同註6,何宛芳採訪/整理的<打破PC與手機的應用疆域>,見p.64-66。
*註19:參閱王亞民先生寫於2006年的<電子書來了,傳統出版還能走多久?>。文中提到:「2004年全國573家圖書出版單位的資產總額不過是504.4億元,而7家涉及互聯網業務的網站──新浪、搜狐、網易、盛大、九城、TOM、騰訊,總市值是人民幣是613.4億元。」強弱對比,一目瞭然,他呼籲傳統出版領導階層要有危機意識,充分認識所處的時代正經歷著怎樣的變化(http://www.epuber.com/?p=1376)。
*註20:同註1。
下一篇:重回八九「六四」 by楊銀波
首度聽到”雲端運算”一辭
原來如此
受教了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