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2 21:15:08回聲
流浪到南橫~~~捕獵震撼
幾年前,朋友帶女兒從台東北上,我們一起參觀木柵動物園。
到了台灣獼猴區,她不像其他孩子高喊:「哇!好可愛唷~~~~」,而是興致盎然地說:「這個我吃過。」
大家嚇一跳:「你吃過?」
「對啊!很好吃,弟弟比較不愛吃。」
後來,陸續看到山羌、山豬、飛鼠、台灣水鹿......,都聽到小女孩說「這個我吃過!」真是太強了~~~~~
想想,不奇怪,她是個布農小孩。只是,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會說「這個我吃過,很好吃」。
到了台灣獼猴區,她不像其他孩子高喊:「哇!好可愛唷~~~~」,而是興致盎然地說:「這個我吃過。」
大家嚇一跳:「你吃過?」
「對啊!很好吃,弟弟比較不愛吃。」
後來,陸續看到山羌、山豬、飛鼠、台灣水鹿......,都聽到小女孩說「這個我吃過!」真是太強了~~~~~
想想,不奇怪,她是個布農小孩。只是,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會說「這個我吃過,很好吃」。
上山的前一天,朋友對孩子說:我們明天去「禾稻」,要走很久喔!孩子都興高采烈,好像是家常便飯。我也覺得這個地名很美,應該很好玩。結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這就是「河道」,坡度四十以上的高山河道。現在看起來涓涓細流,颱風或豪雨時,就是萬馬奔騰的雨水宣洩道路。
這就是「河道」,坡度四十以上的高山河道。現在看起來涓涓細流,颱風或豪雨時,就是萬馬奔騰的雨水宣洩道路。
看到沒?遠山中,一條條白色反光、不規則的曲線,就是河道。為什麼要到河道,我猜,有水的地方就有動物,有動物的地方,就有原住民。
他們上山查看陷阱中有沒有獵物。
他們上山查看陷阱中有沒有獵物。
從這裡上去,還要爬一個多小時。這裡的高度約2800公尺,目的地則超過3000公尺。
心一橫,豁出去了,手腳並用上山去。
小心!這些石頭是會滑動的,沒人帶路千萬別亂走;而且記得穿上防滑雨鞋,可避免被草割傷,或是被蛇咬到。
心一橫,豁出去了,手腳並用上山去。
小心!這些石頭是會滑動的,沒人帶路千萬別亂走;而且記得穿上防滑雨鞋,可避免被草割傷,或是被蛇咬到。
朋友說,不見得每次都有獵物,要看運氣。前兩周來幾乎都沒有,如果這次再抓不到,就準備撤陷阱了。所以也可能要揹鐵夾子下山。
氣喘吁吁爬到目的地,不知道該算是驚嚇或驚喜,竟然有三隻獵物。一隻還活著,其餘兩隻也很新鮮,沒有腐爛(從眼窩處判斷)。
考慮一下,這些近百斤獵物是背不下山的,一隻先丟到河水裡冷藏著(這是天然的冷藏庫,水很冰,似乎只有兩三度),另外兩隻現場肢解,全家人各背一部分(我不敢背),休息一下就下山了。
上山到下山,共耗費五個鐘頭。
氣喘吁吁爬到目的地,不知道該算是驚嚇或驚喜,竟然有三隻獵物。一隻還活著,其餘兩隻也很新鮮,沒有腐爛(從眼窩處判斷)。
考慮一下,這些近百斤獵物是背不下山的,一隻先丟到河水裡冷藏著(這是天然的冷藏庫,水很冰,似乎只有兩三度),另外兩隻現場肢解,全家人各背一部分(我不敢背),休息一下就下山了。
上山到下山,共耗費五個鐘頭。
動物的畫面,我就不拍了。倒不是覺得殘忍,而是帶有隱隱的敬意。牠們犧牲生命,維續了一個民族的傳統;其中不涉及對錯,只是生活。
狩獵是原住民文化權內涵之一,而文化權是原住民族的固有權,不容剝奪。聯合國2001年通過「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其中就揭櫫:捍衛文化的多樣性,是倫理上的迫切議題,與人的尊嚴密不可分。
只是,主流媒體長期缺乏討論平台,讓人誤以為原住民狩獵文化與動物保育是對立的,其實,尚有許多討論空間。
(更多討論可見:http://eco.e-info.org.tw/hunt/)
狩獵是原住民文化權內涵之一,而文化權是原住民族的固有權,不容剝奪。聯合國2001年通過「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其中就揭櫫:捍衛文化的多樣性,是倫理上的迫切議題,與人的尊嚴密不可分。
只是,主流媒體長期缺乏討論平台,讓人誤以為原住民狩獵文化與動物保育是對立的,其實,尚有許多討論空間。
(更多討論可見:http://eco.e-info.org.tw/hunt/)
上山一趟,讓我對布農族孩子們刮目相看。
小朋友背的重量,我只能勉強提起,裡面是兩個頭與四肢;大朋友背的重量,沉得我雙手都提不起來,而她竟然用頭來支撐,一步步走下陡峭危險的河道。
至於老朋友,他背的重量應該介於四十到五十公斤。
小朋友背的重量,我只能勉強提起,裡面是兩個頭與四肢;大朋友背的重量,沉得我雙手都提不起來,而她竟然用頭來支撐,一步步走下陡峭危險的河道。
至於老朋友,他背的重量應該介於四十到五十公斤。
山上的雲霧時起時散,但比不過我內心的翻騰與震撼。
朋友說,有一次上山捕獵,動物困在陷阱中還沒死,他必須跳上去搏鬥。兒子害怕,躲得遠遠的不敢看,人與動物翻滾一陣子後都沒聲音(太累了),兒子心裡著急,擔心地大喊:「你們兩個誰死掉了?」
他當笑話講,我卻聽得想哭又想笑。
這是生活,這是文化,這是勇氣,這是傳承。但許多人卻主觀地指責:這是野蠻,這是殺戮。
朋友說,有一次上山捕獵,動物困在陷阱中還沒死,他必須跳上去搏鬥。兒子害怕,躲得遠遠的不敢看,人與動物翻滾一陣子後都沒聲音(太累了),兒子心裡著急,擔心地大喊:「你們兩個誰死掉了?」
他當笑話講,我卻聽得想哭又想笑。
這是生活,這是文化,這是勇氣,這是傳承。但許多人卻主觀地指責:這是野蠻,這是殺戮。
獵物運下山後,先進行基本處理,再架上鐵架燒烤。孩子抱來木柴,熟練地生火,還烤地瓜、山核桃給我吃,這是他們維他命E的最主要來源。
晚餐吃的就是獵肉、野菜、自己做的饅頭。肉用柴火燻得黑黑的,但毫無腥味,非常美味。
布農族還有個好玩的說法,他們說,只要把肉燻黑,再掛在暗暗的地方,蒼蠅就找不到了。
晚餐吃的就是獵肉、野菜、自己做的饅頭。肉用柴火燻得黑黑的,但毫無腥味,非常美味。
布農族還有個好玩的說法,他們說,只要把肉燻黑,再掛在暗暗的地方,蒼蠅就找不到了。
我突然想,如果這個世界產生嚴重的糧食危機,有錢也買不到食物時,布農族會是最能自給自足的一群,也許會是最後滅絕的一群。
當他們致力維護著生存技能,鍛鍊出無比的勇氣與技藝時,任何人都不該以個人的價值觀予以剝奪。
這是個值得尊重與學習的民族。其實,只要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任何我們不熟悉的民族,都有其生活智慧與能量,都是值得尊重與學習的。
當他們致力維護著生存技能,鍛鍊出無比的勇氣與技藝時,任何人都不該以個人的價值觀予以剝奪。
這是個值得尊重與學習的民族。其實,只要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任何我們不熟悉的民族,都有其生活智慧與能量,都是值得尊重與學習的。
上一篇:「阿寶」帶路 池上趴趴走
下一篇:流浪到南橫~~~練腳力
前陣子,朋友寄來幾張西藏孩子的照片,還用紅字加了幾行注釋:「這些人都已經窮到沒飯吃了,怎麼不接受有為政府領導,共創繁榮富足的未來呢?真是死腦筋。」
照片中,看不出那些孩子窮得沒飯吃;即使窮,你要他(她)們把深植基因中的信仰抹掉,不掛經幡、不講藏語、不再轉經輪、不喝酥油茶....,可能嗎?不自由都毋寧死了,何況背離自己的傳統、習俗與信仰。看到這篇,突然想到的.....
版主回應
心有戚戚焉......會打壓不同聲音的,大多是既得利益者,無法將心比心`設身處地 2008-06-04 14:47:21
姐姐:
找個時間妳我也來渡假去吧.
相信我們會是最佳的旅途伴侶!
版主回應
是啊!我們會是好旅伴。下次到蘭嶼吧!聽說阿美族也有許多生活智慧。
2008-06-03 14:13:35
常看到報導都說原住民早期的生活型態是可以與自然和平共存的,但談到打獵就大加撻伐。
看了你的分享,讓我有重新的省思。
蘭嶼的飛魚也是,這幾年數量銳減,問題不在原住民,而是高屏漁民利用高科技大規模濫捕。
我相信,動物保育與原住民狩獵傳統間,應該能取得平衡點。 2008-06-05 15: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