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7 23:40:36回聲

鹹魚怎麼會翻生?

字斟句酌,改正錯字,向來是新聞編輯工作重點之ㄧ,但我就是搞不懂,大家慣用的「鹹魚翻身」,怎麼會變成「鹹魚翻生」?而且不只聯合報這麼用,中國時報、蘋果日報全部一窩蜂跟進,這真的有道理嗎?

翻生,是不是重新活過來?被醃製的鹹魚能不能復生?可以的話,大概是神蹟或神話吧!

小學老師告訴我們,「鹹魚翻身」是比喻某些不值錢或低賤的東西,因為時地不同,突然身價飛漲,受到重視。

例如,鹹魚運到內地,自然比在漁村值錢;人突然發達起來,也就像鹹魚一樣,認識的人羨慕地說:「喲!你翻身啦!」絕對沒人會說:「喲!你翻生啦!」

剛剛上網查了國語辭典,也是這麼寫的:「鹹魚,喻低賤的人或物。鹹魚翻身,比喻本受輕視的人或物,時來運轉,身價不同往昔。」

市井小民都很容易看懂的成語,在學問多多的報社長官堅持下,意義變得難以理解,但卻少人質疑,甚至造成媒體界連環效應,真是怪現象。

報紙寫的,和辭典內容完全不同,大家各唱各的調。不知道現在的老師會怎麼教學生?學校考試,哪一個才是標準答案?

「溝通、求同」說來容易,許多人還是寧願關在自己的知識巨塔裡,堅持己見,一意孤行。

但是,報紙畢竟是文化事業,白紙黑字上的成語與教育體系教導的明顯不同,卻從來沒有一個單位或一篇文章深入探討,釐清孰是孰非,毋寧是件怪事?

這個小字,或許也反映知識份子的惰性與偏執!也因此,明明不懂台語精髓,報紙上的台語字卻亂寫亂用,積非成是,醜化台語而不自知。





(悄悄話) 2014-10-19 06:05:03
小布 2013-01-02 12:00:58

我跟大家報告吧,事情是這樣的:鹹魚都醃成鹹魚了,他不是耶穌,理當不會復活。但是因緣際會卻真的又活過來啦! 所以死而復生了! 翻盤了!所以第一階段是鹹魚"重生",故有人支持採用"鹹魚翻生"。但是其實就語文的運用而言這太直白,魚必須是活的也才能翻身嘛!因此第二階段是活魚才能活跳跳去翻身,故"鹹魚翻身"才是更好的用法。兩者在意義上都對,但是"翻身"是更好的用法。

搜搜看就知 2010-08-20 10:50:23

"鹹魚"在粵語來說是"屍體"的意思,所以只說"鹹魚翻生","翻身"明顯是錯誤...死人當然變活人才是大逆轉,不然翻個身一樣是屍體...搜尋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