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家,對某些人來說是一所房子,一間大屋;在某些人來說是一個概念,有親人、有心愛的人在的地方,無論那裡也可以是家。本人比較認同後者,且感受頗深。
記得小時候「家」是有點擠逼,但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房子。各人或許沒有太大的私人空間,擠擠的就是有些人所說的「朝行晚拆」的那類,無論做功課、玩耍、工作、吃飯等等也在同一張桌子上。當時沒想太多,也沒有感到擠逼,印象最深的是經常被媽媽叫去擦地板,懶懶的就是不喜歡擦,後來慢慢地反而變成一個擦地板狂,這個結果或可能也是媽媽處心積慮的佈局也不出奇。
那怕擠得只能睡地板,感覺也是暖暖的,躺下去倒頭就睡著,沒有甚麼牽掛,再者那塊地板都不知被病毒擦過多少百萬次了,還不安心嗎?在一些事情發生了後,現在的家被迫搬到一個環境更好更大的地方,然而家中的人事已變,大家也各奔東西,各有各忙的狀況,病毒就連一把地拖要往那裡拿,都不知道了,更惶論擦地板。或許半夜想要煮個泡麵,鬧鐘沒電了也不知電芯放那兒了。或許這是大家渴望的更舒適的一個住所,空氣更好,地方夠大的家也說不定,但在那兒也再沒有留給我的空間了。
老實說,誰說要住進那些要拍兩次智能卡才能回得去的豪宅,大廈的管理員千奇百怪,天天換人,回去那沒半個能喊出名字的保安員的鬼地方,就算拍十次卡才能進得去也不會感到有安全感吧。少回去的如我,就被問長問短的,感覺真的有點痛苦,把卡亮出來了還是不停在問。真的有點累人。但這樣是阻止不了我要回去的心,排除萬難終於可以回去看看那想要看的人,掃除障礙最終還是可以得到家人無私的暖意。 (好笑吧,回家如打杖。)
或者是自小清貧,我們這些孩子都是很知足的一群,小小的幸福已覺得滿足,不會奢求太多,要甚麼也得靠一雙手去建立、去奪取,這些對我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到家裡變得小康了,我們也長大了,慶幸的是我們還是長一樣的,改不掉那種節儉,變不了那種簡簡單單聚在一起看電視便能感到幸福的格調。當然有些人和事是變了,家不再完整,也出現了不少隔閡,靜下來思考也是慨嘆不已,但也是無可奈何,人心始終是自己話事,半點不由人。不過還是心存盼望,終有團聚的一天。
家,就是一處無論你跑到那兒,你有多苦、有多委屈,回去總是有人在等候你,給你關心和慰問,無論你多久沒有回家,人心還是連在一起的地方。那就是病毒的家。無論家裡多殘缺、多富麗堂皇,無論人變多、還是變少了,無論是近在咫尺、還是天涯海角,只要家人在那裡,那裡也就是病毒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