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2 17:12:04宏遠經典文教

【橋頭區讀經幼兒園】理要直氣要和

    ◎吳怡欣(橋頭分校老師)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相處從出生就開始。從小我們看著父母親與我們互動的方式、談話內容、表現出來的肢體語言等,間接的影響著我們的人格發展。

 小時後總喜歡圍繞在母親身邊,每當有客人來訪,母親總是熱情的端上一盤水果招呼客人,談笑間母親常講「有閒擱來厝坐坐哦」。時間飛逝,現在自己成年了,當有朋自遠方來,同樣自然準備水果招呼客人,送客時,自己也會不自覺的說出「有閒擱來厝坐坐哦」,母親的身教、言教的影子在我們身上看得見。

 孩子的人際關係,從家庭教育、學前教育、一直到成人一連串的社會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儕之間的互動關係也逐漸重要。小綺是我們班上的孩子,目前五年級,每當放學到學校接她回來,時常看到她與同學之間的逗鬧和燦爛的笑容。有一次她的臉上露出不愉快的表情,詢問過後,小綺傷心的說,她的同學突然間不和她說話,不理她了。當下我安慰她:「可能是同學在忙著其他事情,所以分身乏術,同學不知道妳很在乎她,回家後打電話和她說說話,把妳的心意傳達給同學知道,我希望小綺能學習勇敢的表達內心的感受,好嗎?」很開心小綺願意把心裡的不愉快說出來,讓負面的情緒得到抒發。

 

 安親班有一個孩子,某次因戶外活動不小心被推倒在地上,大家都理直氣『壯』的說是誰害他跌倒,然後用命令的口氣要求對方向他道歉。後來,我和孩子說:『我也要來罵人,喜歡被罵的請舉手!』於是大家停止吵鬧。我說:『大家都不喜歡被責罵,那麼剛剛卻有人很兇的說話,我想他一定不是故意的,如果能給這位同學一個機會表達歉意的話,這位同學會誠心的道歉!』。我想讓他們同理在不同立場當中的孩子(推人的與被推的),並且給予做錯事情的孩子改正的機會,勇敢承認自己的疏忽,修補自己的過失。

 

 孩子的求學階段中,師長應細心引導孩子勇敢表達內在感受,去溫暖他人的心並且開啟孩子善良的同理心,少一點氣『壯』,多一些氣『和』,在未來的團體生活裡,能夠多一分圓滿融洽珍貴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