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1 20:33:36MINA

多陪伴多理解 有助化解傷慟

多陪伴多理解 有助化解傷慟

文/韓德彥 

哀悼,是度過親友往生的一個重要歷程。缺少了哀悼歷程的協助,可能會讓生者持續陷在傷痛中,無法回歸正常生活。

在電影「鬼胎記」裡,凱文科斯納飾演一位醫院急診室主任。自從妻子在一次土石流意外喪生後,他一心投入工作之中,希望藉由工作忘卻憂傷。然而,他不時聽到太太的呼喚,夜裡經常作噩夢,並且做出錯誤的醫療決策,院方甚至要求他安排度假,以減緩喪妻所造成的衝擊。

鄰居也建議他把妻子遺物處理掉,以免一再睹物思人,身陷傷痛之中。在一次家族聚會裡,家人特地介紹一位專門從事哀傷輔導的心理諮商師給他認識,期望能提供心靈上的幫忙,但他卻一口回絕。

諮商師在片中提道:「我可以提供你一小時的免費時段。」凱文科斯納卻假裝醫院有事且謊稱自己「其實很想留下來……」。但諮商師直截了當戳破:「其實你並不想留下來。」她進一步直指核心表示:「你還有未竟事宜沒有處理完,你對至親仍有罪惡感與憤怒……。」

凱文科斯納憤而回應:「我不用別人教我該怎麼感受,也不用別人來分析我。」諮商師立即補上一句:「這正是你需要的(指表達憤怒)。」可惜他依舊不肯接受幫忙。

事實上,罪惡感、憤怒、拒絕接受心理協助等,是失去摯愛的傷慟者常出現的心理狀態。唯有先跟他們建立安全信任的關係,才有機會進一步讓他們呈現出真正的心理感受,這些感受包括:後悔沒有照顧好逝者的罪惡感,曾經與逝者發生嚴重爭執而衍生出的自責感;也涵蓋潛意識層面認為逝者丟下他們先行離去的憤怒感,或是覺得逝者沒有遵守約定的背叛感等。

在專業人員的協助下,這些愛恨糾結的情緒若能得到充分覺察與釐清,傷慟者才能度過哀傷,恢復原本生活常態,並邁向生命的成長。片中諮商師若能放慢腳步,避免戳破對方謊言,並挑選正確時機予以提點,這樣才能得到良好效果。

至於其他急於幫助這些傷慟者的親朋好友們,也必須提供專業人員充分的資訊,如傷慟者各種症狀問題的歷時、強度、頻率等,並創造理想的時空環境與見面契機,才能真正扮演好「介紹人」的角色,促使傷慟者及早恢復正常。(作者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ug/13/today-health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