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18 12:09:46lion
[轉貼]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 全球各地熱烈遊行慶祝
(中央社日本京都十七日綜合外電報導)
經過七年漫長等待,劃時代的聯合國全球暖化條約京都議定書終於在昨天正式上路。議定書已獲得一百四十一個國家支持,但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卻不願批准,歐盟(新聞)堅持要對抗全球暖化,美國必須加入。
日本官方今天在古都城京都舉行慶祝京都議定書生效儀式,正式宣告京都議定書時代的來臨。京都今天持續降雨,約三百名環保人士在街頭遊行,以喜悅心情慶祝議定書生效,其中有人打扮成猴子與企鵝,或是戴上假老虎耳朵,突顯氣候暖化對野生動物的衝擊。
同時,綠色和平組織也在波昂、莫斯科、馬德里、赫爾辛基、雪梨、班加羅爾與香港等城市舉行遊行活動,呼籲世界各國改用乾淨的能源。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透過錄影帶在議定書生效儀式上表示,氣候變遷「是二十一世紀最嚴竣的挑戰之一」。
安南表示:「京都議定書本質上無法拯救人類免於氣候變遷的危險。所以讓我們慶祝議定書生效,但我們也不能自滿。」
在美國於二零零一年宣佈退出議定書後一直力挽議定書於狂瀾的歐盟,讚許議定書的生效,但稱全球暖化的危機正在惡化並失去穩定,而議定書只是化解危機的第一步。
歐盟外交政策官員索拉納在布魯塞爾發表聲明表示:「氣候變遷不只是對人類環境的威脅,更是對人類安全的威脅。國際社會已體認到這項威脅,並且正執行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策略。京都議定書代表了有效多邊主義運作中的具體呈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署長杜佛說,科學證據顯示地表暖化速度比先前認為的還要快。
英國首相布萊爾(新聞、網站)也表示認同。布萊爾在英國電視上表示,在三十年或四十年內,氣候變遷「若未造成災害,也將引發困難」。
肯亞環保人士瑪阿薩伊女士透過錄影帶在生效儀式上發表演說表示,過去兩百年來富國因礦石燃料而獲得經濟利益,而如果議定書會影響到較貧窮國家的成長,富國便難以說服這些貧國採取更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控管措施。
瑪阿薩伊女士說,許多發展中世界的國家決心「趕上高度工業化世界,不願接受說服減緩成長」。
京都議定書規定各國必須在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二年第一階段的五年間,以一九九零年為標準,降低包括二氧化碳在內六種溫室氣體百分之五點二的排放量。第一階段並未對發展中國家設定目標,但在二零一二年後的後京都議定書階段中,將說服發展中國家做出更嚴格的承諾。
為此加拿大將在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九日期間,於蒙特婁召開下一階段的京都議定書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發布新聞聲明表示,應加拿大的要求,會議將在蒙特婁的巴黎會議中心召開。
這場會議將是自議定書生效以來首次「締約國會議」(MOP),預期將討論若干關於氣候變遷的棘手政治議題。
經濟成長是美國與澳洲兩國不願批准京都議定書的原因之一。美國總統布希(新聞、網站)指加入議定書會造成美國損失數百萬個工作機會,此外布希也指議定書不規範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開發中國家,如中國與印度,並不公平。澳洲方面也堅稱議定書將對澳洲造成嚴重不利的影響。
美國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退出將讓議定書無法發揮功效,為此世界各國均呼籲美國回頭。歐盟堅持要對抗全球暖化,美國必須參與議定書。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呼籲反對議定書的華府與歐盟二十五國集團的其他成員國儘速處理此議題,以避免未來發生天災。
巴洛索透過錄影帶在儀式上表示:「科學向人類提出警告,我們必須持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甚至做出更大幅度的消減,以對抗氣候變遷。」
不只國際社會頻頻呼籲,就在京都議定書生效之際,美國國會也有動作。十四名參議員共同連署一項法案,呼籲美國重新加入國際談判,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這項法案的主要支持者加州民主黨參議員范士丹女士對於布希政府退出這項國際氣候變遷條約的決定感到扼腕。
范士丹女士表示:「在全球三十八個工業化國家中,只有美國、澳洲與摩洛哥並未批准議定書。我相信,美國正犯下大錯,正失去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機會。」
同時,美國總統布希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的舉動,正遭到若干已採取措施遏止全球暖化的美國產業反制,某種程度上京都議定書獲得若干美國企業的支持。
能源經紀商Natsource主管羅森玆威說:「許多私人企業,包括杜邦公司、陶氏化學公司、雪夫榮石油公司、大陸石油公司、阿爾科公司與國際紙業公司,均主動思考這個議題。」
這些公司會做出這項決定,是因為全球化的發展以及美國若干州對汽車與發電廠施以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
【路透社 ROGER】
對抗全球暖化的京都議定書2月16日正式生效,支持者歡慶這個猶如地球救生索的計畫實施,但反對的美國與澳洲卻認為,這猶如對經濟上了緊箍咒。這項計畫1997年在日本古城京都由141個國家簽署,在延宕多年後,終於正式自0500 GMT正式生效。綠色團體與聯合國稱,這對試圖阻止急速升高的溫度與海平面,還有氣候更極端化而言,是相當關鍵的第一步。但部份已開發國家認為,人口總數占全球逾三分之一的主要開發中國家中國、印度與巴西被排除在外,相當不公平。圖為日本民眾16日在京都京都市政廳外遊行。路透/Kimimasa Mayama (發稿:楊幼蘭/鄒衡天)
940217
經過七年漫長等待,劃時代的聯合國全球暖化條約京都議定書終於在昨天正式上路。議定書已獲得一百四十一個國家支持,但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卻不願批准,歐盟(新聞)堅持要對抗全球暖化,美國必須加入。
日本官方今天在古都城京都舉行慶祝京都議定書生效儀式,正式宣告京都議定書時代的來臨。京都今天持續降雨,約三百名環保人士在街頭遊行,以喜悅心情慶祝議定書生效,其中有人打扮成猴子與企鵝,或是戴上假老虎耳朵,突顯氣候暖化對野生動物的衝擊。
同時,綠色和平組織也在波昂、莫斯科、馬德里、赫爾辛基、雪梨、班加羅爾與香港等城市舉行遊行活動,呼籲世界各國改用乾淨的能源。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透過錄影帶在議定書生效儀式上表示,氣候變遷「是二十一世紀最嚴竣的挑戰之一」。
安南表示:「京都議定書本質上無法拯救人類免於氣候變遷的危險。所以讓我們慶祝議定書生效,但我們也不能自滿。」
在美國於二零零一年宣佈退出議定書後一直力挽議定書於狂瀾的歐盟,讚許議定書的生效,但稱全球暖化的危機正在惡化並失去穩定,而議定書只是化解危機的第一步。
歐盟外交政策官員索拉納在布魯塞爾發表聲明表示:「氣候變遷不只是對人類環境的威脅,更是對人類安全的威脅。國際社會已體認到這項威脅,並且正執行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策略。京都議定書代表了有效多邊主義運作中的具體呈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署長杜佛說,科學證據顯示地表暖化速度比先前認為的還要快。
英國首相布萊爾(新聞、網站)也表示認同。布萊爾在英國電視上表示,在三十年或四十年內,氣候變遷「若未造成災害,也將引發困難」。
肯亞環保人士瑪阿薩伊女士透過錄影帶在生效儀式上發表演說表示,過去兩百年來富國因礦石燃料而獲得經濟利益,而如果議定書會影響到較貧窮國家的成長,富國便難以說服這些貧國採取更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控管措施。
瑪阿薩伊女士說,許多發展中世界的國家決心「趕上高度工業化世界,不願接受說服減緩成長」。
京都議定書規定各國必須在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二年第一階段的五年間,以一九九零年為標準,降低包括二氧化碳在內六種溫室氣體百分之五點二的排放量。第一階段並未對發展中國家設定目標,但在二零一二年後的後京都議定書階段中,將說服發展中國家做出更嚴格的承諾。
為此加拿大將在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九日期間,於蒙特婁召開下一階段的京都議定書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發布新聞聲明表示,應加拿大的要求,會議將在蒙特婁的巴黎會議中心召開。
這場會議將是自議定書生效以來首次「締約國會議」(MOP),預期將討論若干關於氣候變遷的棘手政治議題。
經濟成長是美國與澳洲兩國不願批准京都議定書的原因之一。美國總統布希(新聞、網站)指加入議定書會造成美國損失數百萬個工作機會,此外布希也指議定書不規範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開發中國家,如中國與印度,並不公平。澳洲方面也堅稱議定書將對澳洲造成嚴重不利的影響。
美國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退出將讓議定書無法發揮功效,為此世界各國均呼籲美國回頭。歐盟堅持要對抗全球暖化,美國必須參與議定書。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呼籲反對議定書的華府與歐盟二十五國集團的其他成員國儘速處理此議題,以避免未來發生天災。
巴洛索透過錄影帶在儀式上表示:「科學向人類提出警告,我們必須持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甚至做出更大幅度的消減,以對抗氣候變遷。」
不只國際社會頻頻呼籲,就在京都議定書生效之際,美國國會也有動作。十四名參議員共同連署一項法案,呼籲美國重新加入國際談判,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這項法案的主要支持者加州民主黨參議員范士丹女士對於布希政府退出這項國際氣候變遷條約的決定感到扼腕。
范士丹女士表示:「在全球三十八個工業化國家中,只有美國、澳洲與摩洛哥並未批准議定書。我相信,美國正犯下大錯,正失去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機會。」
同時,美國總統布希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的舉動,正遭到若干已採取措施遏止全球暖化的美國產業反制,某種程度上京都議定書獲得若干美國企業的支持。
能源經紀商Natsource主管羅森玆威說:「許多私人企業,包括杜邦公司、陶氏化學公司、雪夫榮石油公司、大陸石油公司、阿爾科公司與國際紙業公司,均主動思考這個議題。」
這些公司會做出這項決定,是因為全球化的發展以及美國若干州對汽車與發電廠施以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
【路透社 ROGER】
對抗全球暖化的京都議定書2月16日正式生效,支持者歡慶這個猶如地球救生索的計畫實施,但反對的美國與澳洲卻認為,這猶如對經濟上了緊箍咒。這項計畫1997年在日本古城京都由141個國家簽署,在延宕多年後,終於正式自0500 GMT正式生效。綠色團體與聯合國稱,這對試圖阻止急速升高的溫度與海平面,還有氣候更極端化而言,是相當關鍵的第一步。但部份已開發國家認為,人口總數占全球逾三分之一的主要開發中國家中國、印度與巴西被排除在外,相當不公平。圖為日本民眾16日在京都京都市政廳外遊行。路透/Kimimasa Mayama (發稿:楊幼蘭/鄒衡天)
9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