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05 03:18:53lion

[電影海報回顧]小畢的故事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戲劇協會電影戲劇海報精選輯



這張海報代表著國片時代的一個里程碑

新電影的定義是:一般的認定,是平均年齡在三十歲上下的導演(唉~跟我差不多耶~~就能真正實現夢想 ),開始得到機會,並且相互扶持,拍出在形式及內容上與當時主流電影較不同的作品,行程某種〔改革〕的印象,並再影評人及另一種觀眾群中受到重視,漸與較老的工業生產敘事體系分家(焦雄屏,台灣新電影,頁21)

在黨營電影機構中

台灣當時最具開創性的電影居然在那樣的機制裡面誕生

左上角的青橄欖代表著一群年輕人對電影熱血的夢LOGO

其實革命也要在對的舞台上實現

因為時間自然會有評論

當年熱血的一群電影工作者現在都變成台灣人時代的集體記憶

尤其是小野吳念真侯孝賢等人的開創性

這一張是我最喜歡的海報設計

上面完全沒有傳統電影海報的男女主角特寫作為宣傳

當年演小畢的男主角鈕承澤知名度甚至不及童星顏正國

沒有大卡司的小成本電影卻在當年小兵立大功賣座

朱天文的原作只有幾頁的短篇小說(或說眷村成長回憶)

卻被編導功力甚強的組合拍成結構完整風格清新不同以往的電影
(丁亞民後來編了很多傑出電視劇原來那時早就從事編劇了)

海報上只有一張類似繪本的圖畫

文字標榜"侯孝賢 陳坤厚的清新鄉土系列"

其實這部講的是眷村裡的故事

當年多所著墨現在已漸漸被遺忘的眷村文化

影片清新電影海報風格亦如是

即使是1982年的設計

現在看起來仍舊很有新意

那個年代

還是戒嚴時期

幾米的個人風格繪本也還沒出現在都市人的書架上

官方的系統出現這樣的電影和海報

當年的那幾個為電影打拼的年輕人

為當時國片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現在還會有那樣的一票為電影創新一頁的人嗎?

2000新世紀之後

片商資金流向香港投資回收快的香港電影

夾雜香港和台灣演員

內容卻替其他文化發聲

台灣電影的輪廓也漸漸模糊

但仍有許多人對國片不放棄夢想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