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0 11:16:05火神紀

閩行印象:興衰



日漸寂靜的茶都安溪

    (/攝影:Αρηδ)

  茶都安溪似乎是近年來所有業界人們都無法回避的一個話題。我見過它最全盛的年代,而今看著這個日漸寂靜的茶都安溪,實在沒辦法不噓唏幾句。
  是不是因為太久沒到茶都來了,所以一到茶都,我突然受不了這種寂靜。也許是因為上次到茶都來的時候,剛好是茶都最紅火的時代,加上那時候又是茶季,所以茶都的酒店幾乎都是住滿了的;記得那時候找一家酒店睡上一覺都要跑好幾個地方,並且房價都是平時的幾倍。

  印象最深的是滿山遍野裡都是從全國各地開過來的車,一上路都是一次車牌歸屬地的大複習。


  這次到茶都的時間是下午的三四點左右,路上幾乎都沒有什麼人在走,貨車客車驕車都很少;是因為我到這裡的時候茶季已經過去,還是真的因為,茶都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我只是一匆匆過客,只是因為一個莫須有的原因走過了茶都;假如不是因為這個可有可無的因由,也許我怎麼也不會想再次到這地方來。因為茶都所盛產的鐵觀音,在我的產品鏈裡幾乎已經無人問津了;然而就算只是過客,我現在所看到的茶都,都如此讓我感概,不知道作為茶都人的那些茶農們,他們又在作何感想。



  我遇見的每一個人都在說,茶都風光不再,茶都的老茶樹都已經差不多被砍完了,因為當年安溪鐵觀音曾經一時風光,而所有的茶農都為了追逐眼前的利益而把老樅砍光然後種上新樅,並且因為鐵觀音的一時無兩無出其右,當地人把其它的品種也幾乎趕盡殺絕了。

  不管是什麼品種,他們都用同樣的制茶工藝去做同樣的產品,良莠不分地都當成是鐵觀音的產品推出市場。於是我們看到了後果,什麼本山、毛蟹、黃旦之類的產品都被當成了鐵觀音而賣了出去;茶葉本身的原有的特點沒有被消費者所接受,反而被當成了假冒偽劣產品而壞了鐵觀音的名聲。當鐵觀音這個品牌徹底被消費者遺忘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傻眼了——鐵觀音被徹底地遺忘在了歷史的塵埃裡,而他們手中已經沒有任何其它的產品可以推出來了。

  拳頭產品也許是每個地區都必須有的,可是拳頭終究必須是把手指擰成了團才能成一個拳頭;當茶都的茶農把五根手指砍掉四根只留下了一個鐵觀音,那就不是拳頭了,而是一指禪了。當一指禪的功力還能把敵手都壓倒的時候,也許苦練一指神功也並沒有什麼不好;可是當這一指禪的神通被敵人壓制住了之後,他們才發現自己的其它本領都被自己給破了。所謂孤注一擲,也許搏的就是當前的這一役;一役之後的故事,很多人就沒有再想了。



  這幾年的武夷岩茶行情大好,茶都人又一次破釜沉舟,他們把他們的茶菁都按照岩茶的製作方式做成了岩茶的模樣,甚至上武夷山高薪重聘武夷的制茶師傅,購買了武夷山的設備,然後把他們的茶葉當成了武夷岩茶賣出來。

  去年今年鳳凰單樅的行情大好,茶都人人頭腦轉得快,於是又是如此這般一次。今年年初,原來合作過的茶農去過公司一次,他告訴我說,你想要什麼茶,我就有什麼茶,保證比產地的茶葉要便宜許多,而且許多行家都試過,都是十分接近……聽得我直冒汗,我說,你們的茶這樣做下去不是自掘墳墓嗎?彼此相對無語,老農說是揾食艱難。十分接近,其實就意味著不完全一樣;而這丁點的差異,又如何能瞞得過越來越懂茶並且有條件有能力來研究茶的茶客們呢。

 

  我做茶業的時間並不很長,只是這段時間裡我見證了安溪茶都鐵觀音輝煌的黃金時代,曾經全國各地的車牌全部聚集在安溪的深山裡,在每家茶農家裡翻箱倒櫃地尋找被藏在角落裡的新出的春茶,然後用高於其實際價格數倍的金額贖買那些所謂的鐵觀音再傾銷到全國各地。車牌上能反映出來的,就是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往深山窩裡竄呀;而今想想,當全國各地的茶商們都紮堆地竄到一個地方去,其實對這個地方的人來說也許並不是什麼好事。

  商人的觸覺總是最敏銳的,所以他們都是跟著市場走,什麼樣的產品好銷售,什麼樣的產品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利潤,我們就去尋找;於是當我們都往一個地方紮堆的時候,說明這個地方的產品目前在市場上絕對是搶手的好路子。可是商人們賺了一筆之後也許市場將我們導向其它的地方,而當地的茶農則被我們所帶去的那種浮華的表像所誤導,於是我們出了山窩之後再沒回去,他們卻永遠地呆在那深山老林之中,百思不得其解去年的繁華為何今年不再重現。



  我們的確帶給他們財富了;只是我們追逐著更多的財富而去。他們守在他們世代都守著的深山老林中;看著眼前的滿目瘡痍的山體感歎人生如夢。茶農,終究是農民;我完全不是看不起農民,因為頭腦靈活的茶農們搖身一變成了茶販,做得更好的那些茶販搖身一變成了茶商。他們跟我們一樣,也在追逐最大的利益;而恪守在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茶園裡的茶農們呢,他們都是厚道的老實人,所以他們甘於寂寞,沒有隨波逐流地跑到這個花花世界裡來。但是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一群恪守本份的人,我們這些俗世裡的凡夫俗子們,才有可能喝到真正產自高山深山的那股茶香。

  如今,落寞的茶都安溪,苦苦地拽著那些本來安溪並沒有的茶葉品種的尾巴,做著東山再起的殘夢……我一直在想,做好自己的特色產品,發揮自己的特長,安分守己地完成自己份內之事,把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做到極致去……這是不是更好的一種做人做事的態度呢。

 

  當然,我不否認,其實我只是看到了我所看到的那個茶都。也許茶都並不像外界所傳聞的那般不堪。希望我看到的只是幻象。只是當地的茶農告訴我,他的產品銷量大約只占到他全盛時代的三成不到,而他在他們鄉里還算是比較不錯的,大部分人的銷量還沒有原來的一成,有的甚至已經顆粒無出了……來自他們茶農內部的哀歎,這些數字才更讓人觸目驚心呢。

  茶都夢斷,我徒扼腕,徒歎息。茶都人的何去何從,也許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我只是知道就目前這種狀態而言其實並不樂觀。當安溪的茶農不再甘於做他們最擅長的鐵觀音,當茶都的茶農想從武夷山和鳳凰山的茶農那裡分一杯羹;這時候的茶都,還是當年那個風華絕代風光無限徹底輝煌的茶都嗎?

 

  當然,安溪模式的崛起與衰落,其原因也許遠遠不只是我所說的這些;我只是說我所看到及想到的,至於更深層的那些原因,也許有待經濟學家來進一步去分析與剖解了,這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我就不再贅言了。

  我只是心有感概,不吐不快而已。如百草叢中的那朵嬌豔的小花,如同懸崖峭壁上的那棵松樹;雖沒有足夠的養份,但是只要足夠堅強,終究會綻放出五彩繽紛,終究會長成參天大樹。祝願茶都勤勞而善良的茶農們,能夠找到那條屬於他們的道路。

    2014-07-2020:20。甲午馬年辛未七月戊申初十淩晨完稿。


如果您覺得本文值得收藏,請點此通過下載本文PDF版本到您的電腦中。


相關推薦閱讀:

行走:遊記專題
(圖文/攝影:火神紀)

遠走。自駕。

熱淚盈眶的祈盼和失落的悲涼一起讓我患得患失。 

 

前行。前路無路。

我開始懷疑腳上的這條路所通往的是否曾經是我如此渴望過的那道所謂的悠遠。

然而;除了繼續前行,我似乎別無選擇。

 

1.深圳。

斷章·壬午年十一月十二遊深圳五指葩水庫

壬午年十一月十五·離去前夕黎明·寫給深圳


2.澄海。

邂逅·寫給那一座老房子

荒塚·頹殘的墓碑以及亡魂的祭奠


3.福建安溪。

我回來了。

福建安溪印象[其一]

福建安溪印象[其二]

福建安溪印象[其三]

福建安溪印象[其四]

福建安溪印象[其五]


4.東莞大朗。

出行。位東南。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一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二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三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四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五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六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七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八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九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十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十一

工作筆記之東莞大朗其十二


5.廣州。

不管怎麼說,我回來了


6.澄海。

欲求不滿的無聊生活


7.福建安溪。

2007-11-1;丁亥年庚戌月己亥日

福建安溪;故地重遊


8.武夷山;20147月。

閩行印象:公路

閩行印象:興衰

上一篇:閩行印象: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