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30 11:54:51火神紀
《大頭怪嬰》:由內及外的臆斷
《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由內及外的臆斷
■ 文/火神紀
其實我們無所畏懼。
真正可怕的是人心。
所有的陰穢的擔憂和可怕的欲望。
——火神紀。題記。
有些電影只適合在深夜,暗房,無光,獨自一人。孤獨地看。然後,我會從自己的軀體裏被抽離出來,進到螢幕裏面去。安靜地;悲戚地;優雅地;驚慌地;或者擔憂地。一直沉溺。
我在想像,黃子華曾經說過的那種味道。一個人,在一個諾大的電影院裏。前排無人,後排無人。空曠。然後是午夜場。如果那個時候看的是這樣的一部電影,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當然,我永遠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可是我可以把自己隱藏在漆黑的深處,緊緊地縮在椅子上,捧著一杯開水,然後對著閃爍的螢幕開始這場讓人驚惶不安的旅行。
不知道為什麼會在這樣的夜裏突然記起了這部電影。前日的沉睡打破了這段安靜的日子裏最規律的轉動,失眠。或者說,突然就不想睡覺了。
電腦死寂,可是可以重新啟動。
午夜。或者淩晨。我記不起那個確切的時間。窗外有雨聲。很響。窗外的天空陰沉。也許,沒有任何一個時間、地點和心景更適合這部電影了。
我看過這部電影,兩次。這是第三次看。可是我依舊擔憂不已地坐著,惶惶至電影結束之後的余溫散去。或者,一部真正成功的恐怖片,是可以被反復地觀看,不論事隔多久,而且每每看的時候依舊會讓我心驚內跳。除此之外,什麼樣的電影還能稱得上是恐怖片呢。
而有些電影只適合在夜深,房暗,光滅,獨自一人。安靜地書寫。然後,我會被抽回到自己的軀體裏去,回到思索索。安靜地;悲戚地;優雅地;驚展望地;或者快樂地。一直沉溺。
我在想像,那種近乎死寂的安靜會帶給我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裏。書寫,整個世界僅僅只剩下的是還要輕柔被敲動的鍵盤,閃爍的螢幕,以及從不曾停止過的思索和腦海裏的那部電影。
當然,我似乎永遠都在這樣不停地重複著。我把自己緊縮在深處,漆黑一片,我弓著背靠在桌子旁邊,回憶著這部我剛看過的電影。
也許不需要任何原因來想起一部電影,不需要任何原因而喜歡一部電影,不需要任何原因而替一部電影寫撰。又開始變得淩亂的時間,我開始在想,什麼時候,我終會離我所有的這一切而去。單純的電影和文字的生活,帶著某種宿命式的東西,總有種一去不復返的拋離感。
電影死寂。我不可能讓它這樣一直死寂下去。
午夜。或者淩晨。我記著這個確切的時間。無雨,無風。天空依舊陰沉。趁著我還有氣力,趁著我還有時間,還有可荒廢的光陰,我總想著把所有的一切做得盡善盡美。
電影在爛掉。我在爛掉。時間在爛掉。黑夜在爛掉。一切,爛掉。
我用盡我所有的天賦用一種盡可能的唯美語調來寫這部電影。也用盡我所有的天賦用一種盡可能的頹美情感來記得這部電影。曾經在某一個夜裏,深夜,或者淩晨。糜爛著地思索著前路一切的迷途。
電影沒有爛掉。我沒有爛掉。時間沒有爛掉。黑夜也沒有爛掉。一切,安好。
睡去的渴望讓我害怕,遠比電影裏最可怕的那些鏡頭更讓我害怕。躺下,閉眼,睡意朦朧。然後忘記今天所有的一切,等到睜開眼的時候,我會發現,我又老了一天。
失去的擔憂。疲憊的軟弱。終有一天,我會死在我黯淡的回憶裏,不見一點光亮。
我應該是一個優雅的孩子。永遠都是。縱然的那骯髒的欲望永遠不曾熄滅過。
我也應該是一個骯髒而不聖潔的孩子。永遠都是。縱然我對優雅的渴望永遠不曾停止過。
所以我會鍾愛所有唯美而細膩的電影。也鍾愛所有殘暴而狂躁的陰穢。
這是一部讓我想起了詩歌的恐怖電影。縱然這樣的聯想半點不著邊際。可是有的電影像詩,唯美而安靜。於是也有的恐怖片會像詩一樣讓人動容,陰暗而詭異。
我曾想過,如果讓大頭怪嬰徹底地出鏡,大特寫以及狹角鏡頭和廣角鏡頭,推進以及後撤,不管怎麼做,也許,這個長著跟垃圾筒一樣大的頭顱,皺著的皮膚下隱藏著的七八隻眼睛以及全身皮膚都近乎灰色的嬰兒,是否還能讓人如此害怕呢。
恐怖的東西也可以像詩歌一樣耐人尋味。我總這樣覺得。因為回憶,因為想像,因為自己本身對陰暗的怯懦,並不可怕的一切會把我們自己徹底地吞蝕。
這就是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永遠不讓我們窺見所有的一切。我們的好奇心以及想像力能把那個大頭怪嬰的模樣變成全世界最可怕的怪物。因為他永遠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於是我們最害怕的所有一切都將被集合在裏面,永遠纏繞著不去。
鄭保瑞的第一部電影能有這樣的水準,也難怪當時推出的時候票房不錯,影評界的輿論也大都高唱凱歌。因為這部電影在恐怖片的製作工藝上所運用的並非僅僅只是鏡頭、畫面、配音和豐滿和故事情節的圓滿上,而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之所以會讓人害怕更多的是利用了人們最陰穢的心理。
沒有具體形象的大頭怪嬰,卻反而成了最讓人害怕的銀幕形象之一。因為所有人的心裏總會有些最陰穢的角落,而那樣的角落就成了人們最害怕的所在。這部電影裏的大頭怪嬰,之所以能直接地進入到人們最陰穢的心裏去,就是利用了人們最富想像力的三維思想能力。
因為沒有看到,而又因為只是寥寥幾句的描繪,在這樣描繪的基礎上,我們會用我們的想像力不自覺地把這個形象往我們最害怕的所在去豐滿。於是大頭怪嬰實則成了最接近我們所害怕的所有一切的總和。
在這部電影裏,這一點做得比其他的恐怖片更好的地方就在於,沒有具體形象的大頭怪嬰可能超過我們的負載能力而達到一種在恐怖片效果上前所未有的飽滿。如果給我們一個具體的東西,也許,會讓一些人驚惶,可是還會有一些人並不如何在意地輕取。我們被調動起來的想像力將顛覆所有的一切而把我們內心的驚慌由內及外地逼發出來。
這也是這部電影比起其他恐怖片,驚悚效果更好的原因了。說到驚悚,說到可怕,其實,沒有任何東西能比人本身那陰穢的擔憂更可怕的。而在這部電影裏,這種東西成了無形的卻最重要的道具以及最精美的化妝師,大頭怪嬰的形象也就超越了其他恐怖片裏的可怕形象而變得更清晰起來了。
看別的恐怖片的時候,我們縱然害怕可是我們畢竟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們只是在銀幕之外,我們只是看客。而這部電影卻讓我們參與其中,因為我們不自覺地完善于著那個鄭保瑞自己本身也無法完整地替我們描繪出來的大頭怪嬰,我們不自覺地走進電影裏去,不自覺地參與其中。這部電影能讓我們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跟電影能洞悉人心是絕對離不開的。
由內及外的臆斷,要遠比直接的視覺感官刺激的效果更強許多。
這部電影所呈現給我們的僅僅只是幾個模糊不定的形象,大頭怪嬰、紅衣無臉的女子、還有那六個集體自殺的好朋友和那個死於三年前已經成了乾屍的Chris,除了Chris和他的朋友們極少的幾個鏡頭之外,其實,大部分的鏡頭大都沒能把這些本來應該被大肆渲染的形象表現得明瞭清楚。
然而對於我們來說,這遠比那種塗脂抹粉大費周張做出來的效果更強。
無暇去整理這部電影裏的這些人們之間的關係。這部電影至少忠於事實,忠於傳說中的那個大頭怪嬰的說法。於是我們弄不清楚的是為什麼他會被關在那個廢棄工廠的鐵籠子裏;我們也弄不清楚那個總在叫著“大頭仔”的無面紅衣女子到底和大頭怪嬰有什麼關係;一切在迷離中只能憑靠我們的猜想去完整而已。
寫到這裏,看看螢幕下方的時間是清晨的五點三十九分。春天是來了,可是天依舊還沒有亮。然後我有點背後發毛地感覺。環顧一下四周,依舊漆黑一片,依舊安寂無聲。整個房間只能被我的顯示器照射成淡淡的藍。
我在想,一部恐怖片在看完之後還能有這樣的效果,在想起的時候還能讓人背後發毛,這足以讓這部恐怖片成為經典了。
DVD版本裏的兩個結局其實我都挺喜歡。公映版裏的那段訪問也許還沒有那段被雪藏的訪問更嚇人。可是公映版五分多釧的手提鏡頭所製造出來的那種視覺上的壓抑和空間上的局逼感都非常強烈。或者說,這段手提鏡頭其實是一個視角鏡頭,我們跟著他們一起去到阿Sam所說的那個摩星嶺的廢棄的房屋裏看。
對鐵籠的描繪,籠子裏的那個殘羹剩飯和牆壁上的血跡。所有的這一切在鏡頭裏的人們變得驚慌失措之後用一種詭異的聲效一直把我們的神經擊潰。
而那個雪藏的結局也許更嚇人些。Mavis去訪問Connie,結果發現Connie被平吊在開花板上,而眼前的還有一個Connie用一種駭人的聲調講敘著七個好朋友在一九六三年讀三年班的經過,面無表情的特寫,聲效上的異化處理和手提鏡頭視角式的搖搖晃晃都給我們一種異乎尋常的驚悚感知。而那個穿著紅衣服的沒有臉的女子又一次出場並且不停地向主人翁逼近,鏡頭倒地,我們所能看到的是那雙腳,以及一個驚惶不安的女人。尖叫,黑屏。
不管是公映版本的這五分多鐘還是雪藏版本的這三分多鐘,都讓我驚惶不定。恐怖片,似乎已經很少能讓我有這樣的感覺了。
有些電影只適合在深夜,暗房,無光,獨自一人。孤獨地看。有些電影只適合在夜深,房暗,光滅,獨自一人。安靜地書寫。而鄭保瑞的這部處子作品,只適合在這樣的情景下一個人孤獨地看孤寂地寫。一切很安靜。
如果是在白天。一個明亮的房間裏來看這部電影的話,也許,對電影來說,本身會是一種傷害。
如果是在白天。一個喧嘩的環境裏來寫這部電影的話,也許,對自己來說,本身會是一種遺憾。
天亮了。我可以聽到窗外的鳥叫。以及窗簾後面透進來的點點的亮。一切的驚險的擔憂都已經過去了。親愛的。我泡茶去。
別擔心,雖說在什麼時候這個大頭怪嬰被運上了大陸,也許說不定就在哪個廠裏的鐵籠子裏養著。可是我們至少不用擔心,因為我們的耳朵不好,所以聽不到什麼聲響;因為我們的視力也不好,看不到任何不應該看到的東西。所以,我們無須擔憂。
在我們家附近,還有解放軍叔叔保護我們呢。呵呵。不用怕。那個死孩子估計沒得救了。
2007-03-29;丁亥年癸卯月壬戌日。
附注:電影資料擴展鏈結。
■片名:《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
■譯名:《Horror Hotline - Big Head Monster》
■導演:鄭保瑞(Pou-Soi Cheang)
■主演:吳鎮宇(Francis Ng)/李燦森(Sam Lee)/周麗淇(Niki Chow)
■類型:恐怖
■片長:89 min
■地區:香港
■語言:粵語
■上映:2001年9月13日
■ 文/火神紀
其實我們無所畏懼。
真正可怕的是人心。
所有的陰穢的擔憂和可怕的欲望。
——火神紀。題記。
有些電影只適合在深夜,暗房,無光,獨自一人。孤獨地看。然後,我會從自己的軀體裏被抽離出來,進到螢幕裏面去。安靜地;悲戚地;優雅地;驚慌地;或者擔憂地。一直沉溺。
我在想像,黃子華曾經說過的那種味道。一個人,在一個諾大的電影院裏。前排無人,後排無人。空曠。然後是午夜場。如果那個時候看的是這樣的一部電影,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當然,我永遠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可是我可以把自己隱藏在漆黑的深處,緊緊地縮在椅子上,捧著一杯開水,然後對著閃爍的螢幕開始這場讓人驚惶不安的旅行。
不知道為什麼會在這樣的夜裏突然記起了這部電影。前日的沉睡打破了這段安靜的日子裏最規律的轉動,失眠。或者說,突然就不想睡覺了。
電腦死寂,可是可以重新啟動。
午夜。或者淩晨。我記不起那個確切的時間。窗外有雨聲。很響。窗外的天空陰沉。也許,沒有任何一個時間、地點和心景更適合這部電影了。
我看過這部電影,兩次。這是第三次看。可是我依舊擔憂不已地坐著,惶惶至電影結束之後的余溫散去。或者,一部真正成功的恐怖片,是可以被反復地觀看,不論事隔多久,而且每每看的時候依舊會讓我心驚內跳。除此之外,什麼樣的電影還能稱得上是恐怖片呢。
而有些電影只適合在夜深,房暗,光滅,獨自一人。安靜地書寫。然後,我會被抽回到自己的軀體裏去,回到思索索。安靜地;悲戚地;優雅地;驚展望地;或者快樂地。一直沉溺。
我在想像,那種近乎死寂的安靜會帶給我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裏。書寫,整個世界僅僅只剩下的是還要輕柔被敲動的鍵盤,閃爍的螢幕,以及從不曾停止過的思索和腦海裏的那部電影。
當然,我似乎永遠都在這樣不停地重複著。我把自己緊縮在深處,漆黑一片,我弓著背靠在桌子旁邊,回憶著這部我剛看過的電影。
也許不需要任何原因來想起一部電影,不需要任何原因而喜歡一部電影,不需要任何原因而替一部電影寫撰。又開始變得淩亂的時間,我開始在想,什麼時候,我終會離我所有的這一切而去。單純的電影和文字的生活,帶著某種宿命式的東西,總有種一去不復返的拋離感。
電影死寂。我不可能讓它這樣一直死寂下去。
午夜。或者淩晨。我記著這個確切的時間。無雨,無風。天空依舊陰沉。趁著我還有氣力,趁著我還有時間,還有可荒廢的光陰,我總想著把所有的一切做得盡善盡美。
電影在爛掉。我在爛掉。時間在爛掉。黑夜在爛掉。一切,爛掉。
我用盡我所有的天賦用一種盡可能的唯美語調來寫這部電影。也用盡我所有的天賦用一種盡可能的頹美情感來記得這部電影。曾經在某一個夜裏,深夜,或者淩晨。糜爛著地思索著前路一切的迷途。
電影沒有爛掉。我沒有爛掉。時間沒有爛掉。黑夜也沒有爛掉。一切,安好。
睡去的渴望讓我害怕,遠比電影裏最可怕的那些鏡頭更讓我害怕。躺下,閉眼,睡意朦朧。然後忘記今天所有的一切,等到睜開眼的時候,我會發現,我又老了一天。
失去的擔憂。疲憊的軟弱。終有一天,我會死在我黯淡的回憶裏,不見一點光亮。
我應該是一個優雅的孩子。永遠都是。縱然的那骯髒的欲望永遠不曾熄滅過。
我也應該是一個骯髒而不聖潔的孩子。永遠都是。縱然我對優雅的渴望永遠不曾停止過。
所以我會鍾愛所有唯美而細膩的電影。也鍾愛所有殘暴而狂躁的陰穢。
這是一部讓我想起了詩歌的恐怖電影。縱然這樣的聯想半點不著邊際。可是有的電影像詩,唯美而安靜。於是也有的恐怖片會像詩一樣讓人動容,陰暗而詭異。
我曾想過,如果讓大頭怪嬰徹底地出鏡,大特寫以及狹角鏡頭和廣角鏡頭,推進以及後撤,不管怎麼做,也許,這個長著跟垃圾筒一樣大的頭顱,皺著的皮膚下隱藏著的七八隻眼睛以及全身皮膚都近乎灰色的嬰兒,是否還能讓人如此害怕呢。
恐怖的東西也可以像詩歌一樣耐人尋味。我總這樣覺得。因為回憶,因為想像,因為自己本身對陰暗的怯懦,並不可怕的一切會把我們自己徹底地吞蝕。
這就是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永遠不讓我們窺見所有的一切。我們的好奇心以及想像力能把那個大頭怪嬰的模樣變成全世界最可怕的怪物。因為他永遠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於是我們最害怕的所有一切都將被集合在裏面,永遠纏繞著不去。
鄭保瑞的第一部電影能有這樣的水準,也難怪當時推出的時候票房不錯,影評界的輿論也大都高唱凱歌。因為這部電影在恐怖片的製作工藝上所運用的並非僅僅只是鏡頭、畫面、配音和豐滿和故事情節的圓滿上,而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之所以會讓人害怕更多的是利用了人們最陰穢的心理。
沒有具體形象的大頭怪嬰,卻反而成了最讓人害怕的銀幕形象之一。因為所有人的心裏總會有些最陰穢的角落,而那樣的角落就成了人們最害怕的所在。這部電影裏的大頭怪嬰,之所以能直接地進入到人們最陰穢的心裏去,就是利用了人們最富想像力的三維思想能力。
因為沒有看到,而又因為只是寥寥幾句的描繪,在這樣描繪的基礎上,我們會用我們的想像力不自覺地把這個形象往我們最害怕的所在去豐滿。於是大頭怪嬰實則成了最接近我們所害怕的所有一切的總和。
在這部電影裏,這一點做得比其他的恐怖片更好的地方就在於,沒有具體形象的大頭怪嬰可能超過我們的負載能力而達到一種在恐怖片效果上前所未有的飽滿。如果給我們一個具體的東西,也許,會讓一些人驚惶,可是還會有一些人並不如何在意地輕取。我們被調動起來的想像力將顛覆所有的一切而把我們內心的驚慌由內及外地逼發出來。
這也是這部電影比起其他恐怖片,驚悚效果更好的原因了。說到驚悚,說到可怕,其實,沒有任何東西能比人本身那陰穢的擔憂更可怕的。而在這部電影裏,這種東西成了無形的卻最重要的道具以及最精美的化妝師,大頭怪嬰的形象也就超越了其他恐怖片裏的可怕形象而變得更清晰起來了。
看別的恐怖片的時候,我們縱然害怕可是我們畢竟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們只是在銀幕之外,我們只是看客。而這部電影卻讓我們參與其中,因為我們不自覺地完善于著那個鄭保瑞自己本身也無法完整地替我們描繪出來的大頭怪嬰,我們不自覺地走進電影裏去,不自覺地參與其中。這部電影能讓我們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跟電影能洞悉人心是絕對離不開的。
由內及外的臆斷,要遠比直接的視覺感官刺激的效果更強許多。
這部電影所呈現給我們的僅僅只是幾個模糊不定的形象,大頭怪嬰、紅衣無臉的女子、還有那六個集體自殺的好朋友和那個死於三年前已經成了乾屍的Chris,除了Chris和他的朋友們極少的幾個鏡頭之外,其實,大部分的鏡頭大都沒能把這些本來應該被大肆渲染的形象表現得明瞭清楚。
然而對於我們來說,這遠比那種塗脂抹粉大費周張做出來的效果更強。
無暇去整理這部電影裏的這些人們之間的關係。這部電影至少忠於事實,忠於傳說中的那個大頭怪嬰的說法。於是我們弄不清楚的是為什麼他會被關在那個廢棄工廠的鐵籠子裏;我們也弄不清楚那個總在叫著“大頭仔”的無面紅衣女子到底和大頭怪嬰有什麼關係;一切在迷離中只能憑靠我們的猜想去完整而已。
寫到這裏,看看螢幕下方的時間是清晨的五點三十九分。春天是來了,可是天依舊還沒有亮。然後我有點背後發毛地感覺。環顧一下四周,依舊漆黑一片,依舊安寂無聲。整個房間只能被我的顯示器照射成淡淡的藍。
我在想,一部恐怖片在看完之後還能有這樣的效果,在想起的時候還能讓人背後發毛,這足以讓這部恐怖片成為經典了。
DVD版本裏的兩個結局其實我都挺喜歡。公映版裏的那段訪問也許還沒有那段被雪藏的訪問更嚇人。可是公映版五分多釧的手提鏡頭所製造出來的那種視覺上的壓抑和空間上的局逼感都非常強烈。或者說,這段手提鏡頭其實是一個視角鏡頭,我們跟著他們一起去到阿Sam所說的那個摩星嶺的廢棄的房屋裏看。
對鐵籠的描繪,籠子裏的那個殘羹剩飯和牆壁上的血跡。所有的這一切在鏡頭裏的人們變得驚慌失措之後用一種詭異的聲效一直把我們的神經擊潰。
而那個雪藏的結局也許更嚇人些。Mavis去訪問Connie,結果發現Connie被平吊在開花板上,而眼前的還有一個Connie用一種駭人的聲調講敘著七個好朋友在一九六三年讀三年班的經過,面無表情的特寫,聲效上的異化處理和手提鏡頭視角式的搖搖晃晃都給我們一種異乎尋常的驚悚感知。而那個穿著紅衣服的沒有臉的女子又一次出場並且不停地向主人翁逼近,鏡頭倒地,我們所能看到的是那雙腳,以及一個驚惶不安的女人。尖叫,黑屏。
不管是公映版本的這五分多鐘還是雪藏版本的這三分多鐘,都讓我驚惶不定。恐怖片,似乎已經很少能讓我有這樣的感覺了。
有些電影只適合在深夜,暗房,無光,獨自一人。孤獨地看。有些電影只適合在夜深,房暗,光滅,獨自一人。安靜地書寫。而鄭保瑞的這部處子作品,只適合在這樣的情景下一個人孤獨地看孤寂地寫。一切很安靜。
如果是在白天。一個明亮的房間裏來看這部電影的話,也許,對電影來說,本身會是一種傷害。
如果是在白天。一個喧嘩的環境裏來寫這部電影的話,也許,對自己來說,本身會是一種遺憾。
天亮了。我可以聽到窗外的鳥叫。以及窗簾後面透進來的點點的亮。一切的驚險的擔憂都已經過去了。親愛的。我泡茶去。
別擔心,雖說在什麼時候這個大頭怪嬰被運上了大陸,也許說不定就在哪個廠裏的鐵籠子裏養著。可是我們至少不用擔心,因為我們的耳朵不好,所以聽不到什麼聲響;因為我們的視力也不好,看不到任何不應該看到的東西。所以,我們無須擔憂。
在我們家附近,還有解放軍叔叔保護我們呢。呵呵。不用怕。那個死孩子估計沒得救了。
2007-03-29;丁亥年癸卯月壬戌日。
附注:電影資料擴展鏈結。
■片名:《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
■譯名:《Horror Hotline - Big Head Monster》
■導演:鄭保瑞(Pou-Soi Cheang)
■主演:吳鎮宇(Francis Ng)/李燦森(Sam Lee)/周麗淇(Niki Chow)
■類型:恐怖
■片長:89 min
■地區:香港
■語言:粵語
■上映:2001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