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5 12:37:07小寧
病房助理何去何從?
【左看】美意扭曲,改造當頭
胡寧寧
在醫療院所頻頻精簡醫護人力,致使病人照護成本轉嫁予家屬,造就醫院「陪病文化」處處充斥,防疫漏洞如影隨行。因此經歷了SARS風暴的經驗教訓,北市衛生局於去年9月起在市立醫院推行「全責照顧制度」,設立病房助理以替代陪病家屬或看護工。
設立病房助理係著眼於感染控制和減輕家屬負擔,本為美意一樁。但據報載,衛生局應試招募的助理員分派至市醫院時,卻出現得兼負市醫裁減內部工友後的工作量等情形,勞動強度吃不消之餘,陸續傳出跳槽私人坊間行情較佳的看護工市場,因此試辦至今,求去者與日俱增。原本希冀病房助理可降低照護人員的高度流動,擺在眼前卻是病房助理自身的高度流動率,出走與遞補間的熙來攘往影響照護品質姑且不論,諷刺地是,出走的又借道看護市場回流穿梭在各醫院,而「病房助理」不過是這一串流動的新興職種。
由衛生局編列人事預算的病房助理,出現在公務預算連年刪減、自負盈虧壓力日沉以致出缺不補的公立醫院,成了其他遭裁減勞力的替代品,其鑲嵌在現行醫療體制脈絡下的扭曲,突顯出醫療商品化環境需要是更徹底的改造,否則美意轉眼空。
【右看】與時俱進,永續經營
陳正心
北市衛生局的全責照顧試辦計劃,不出年餘,當初招募的病房助理員不僅呈現高離職率,就連要持續新血招募也面臨ˋ困窘。此誕生於SARS院內感染慘痛教訓的病房助理制度,經事實證明,其構想不僅滯後於社會變遷且不切實際。
上世紀80年代風行草衍的「新管理主義」,欲打破的即是對大政府的種種迷思,訴諸政府應效法企業管理,不必勢必躬親,處處扮演非我不可的「提供者」角色,反應在社會福利上,即是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到來,引進市場競爭的觀念,政府轉身成為購買者,在競標的各團體之間選擇最佳的供給者,使福利的「消費者」能得到最好的服務。相形之下,北市府的全責照顧計劃卻反其道而行,由政府出面招募人員分派至市醫院,現在病房助理卻又紛紛用腳投票,在薪資條件的比較之後,轉抱民間看護中心,當初對病房助理制恐打壓看護市場生存空間的憂慮,不過是杞人憂天。再者,公立醫院經營績效不彰,為增加經營彈性,已擬朝向「法人化」方向加速改革,而對於照護人員的管理,在企業經營型態下,應採與業者擬定契約課以責任,集體外包的管理模式,有助感控之餘亦永續經營。
刊登於台灣立報 200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