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才是真正的佔便宜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我原本就是一個很喜歡跟人家分享東西的人,自從開始唸經後發現,我可以分享的對象更多了。例如去郵局辦事時,看到捐月餅、捐物資幫助需要的弱勢團體,只要我錢包裡面有錢,就一定會掏出來;到便利商店看到捐年菜、捐愛心餐,我也會多少捐一些;看到附近廟宇有辦理慈善會,幫助一些「礙於條件不符,卻又真正需要資源的家庭」,這我絕不會吝嗇;我也固定認養幾個孩子……等等,在能力許可的範圍之內,能做的好事我就盡量做。只要我多做一點點,就能讓需要的人得到實質的幫助,看到別人幸福,我也會由衷地感到快樂與幸福。
做這些幫助別人的事,我都是私底下進行,因為家人不太喜歡我這樣,都說我亂用錢,但是我真的都量力而為,不會為了行善布施,導致生活陷入困境,或與家人起衝突,結下因果怨仇,這樣就本末倒置了。
我長期這樣小額資助弱勢團體,家人都不知道,但是只要我在家,鐵門就會「自動」長蔬菜(有人送菜給我,掛在鐵門上),就算是在菜高價的時候,還是會有免費的菜可以吃。我在買菜時也不會跟老闆殺價,有時候老闆需要找一元兩元錢的時候,我就叫老闆不用找了,因為老闆也常常優惠我零錢,直接去除尾算整數,這樣互相寬厚、禮尚往來的結果就是─常常老闆送我免費的菜!
但鐵門自動長蔬菜這件事,在我生完女兒,回娘家坐月子期間,就不再出現了。家人還跟我說:「自從我不在家,菜都沒有從鐵門長出來了!」我這才發現,原來平時默默的行善布施、不與人計較、多給人方便都會讓別人點滴在心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應該這樣,凡事不計較、多包容體諒、多隱忍退讓,人情世故就會更圓滿融洽,世間也會更溫馨美好!
分享二
我的父親是一個慷慨寬厚的人,從小教育我們待人處世要寬厚,多多體諒、包容別人,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就要量力而為的幫助,無論是出錢或出力,只要是自己做的到的好事,都可以盡量去做。我從小跟在他身邊,從他的言談舉止中耳濡目染待人處世的道理。
在公司擔任主管,父親盡心盡力的工作、幫助部屬解決問題、提拔有潛力的人才,整個公司上上下下都很敬重父親,每逢佳節或生日,總是有川流不息的人潮往家裡拜訪,這時就能看出父親的好人緣。
我常與父親聊天,他都會告訴我:「有能力的人就要多付出、少計較,我們已經能吃飽穿暖,有正當的工作可以做,還有什麼不滿足的?所以要多多幫助那些困苦的人,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只要行的正,做的直,人生就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了,吃虧就是占便宜!」
有一次,父親告訴我,他培養了很久的潛力人才要調回他家鄉了,雖然他家鄉的公司沒有缺額,但父親還是盡力為他奔走,藉由長年在職場上累積的人脈,一個月內將那位人才順利的調回家鄉的公司。我跟父親說:「您不覺得可惜嗎?一來,您苦心培養這麼久的人才,往後就是您的得力助手,這樣放他回去,您之前不就白費心力了嗎?二來,為了他,您到處奔走,又替他欠人情,他又不是您的兒子,何必這麼勞費心思?」
父親回答我:「做人不要太自私、太計較,雖然我苦心培養他已久,已經能成為我的得力助手,在工作上也能替我分擔,讓我輕鬆些,但是,他想要調回去的原因是因為母親生病,想要回家鄉就近照顧,這樣的孝子,連天都要幫助他了,我怎麼可以阻擋他?再來,君子有成人之美,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兒子或親眷都不要起分別心,大家都是同事一場,不必分太多親疏遠近,能幫忙盡量幫忙,您不是有在唸經學因果?這就是廣結善緣和利益眾生啊!」
父親的一席話說得我慚愧汗顏,我有在誦經銷業,心量卻比不上沒有在誦經的父親,蔡師兄曾說:「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處事要圓融,思慮要圓熟,莫結來世怨。」我的心性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提升,父親待人處世的態度與行為模式,真的是我的最佳學習榜樣,我會更加努力誦經銷業,學佛修行,提升心性,把自己的壞習慣都改掉,讓父親看到學佛修行後的我,言行舉止、待人處世都變得更好,幫助父親也能一同學佛修行!感恩!
(分享完畢)
青年守則:「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可以使自己的心更快樂!做好事的定義很廣,並非一定要家財萬貫才能行善布施,每一個人在這世間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只要您克己復禮,凡事多替他人著想,給人方便,盡己之力多多幫助別人,無論您財富多寡,都能為世間萬物帶來正面的影響力,這也是我們存在於世間的價值。
行善布施有什麼好處呢?
一、長養對眾生的慈悲心:時常濟弱扶傾會幫助我們看盡世間疾苦,讓我們學習用更謙虛卑下、寬容體諒的行為舉止去對待他人,同理對方的苦,就能給予最貼近他們需要的幫助,所到之處令一切眾生心生歡喜。
二、生起感恩心:行有餘力多多幫助他人,能讓我們感恩生命中已經擁有的各種資源,珍惜一切人事物,並且分享給鰥寡孤獨、貧困潦倒之人,讓他們也能溫飽,感受到人情溫暖,進而啟動善的循環。
三、修清淨心:用真心樂善好施之人必定「少私寡欲」,自身沒有欲望,所思所想都是如何幫助他人與利益眾生,這樣的人心很清淨、很慈悲,沒有雜思妄想,什麼干擾都無法影響他,也不會為了個人私欲去造業、結惡緣,走到哪裡都清淨歡喜、快樂自在!
四、啟發智慧:當您真心幫助他人的時候,您就能體會眾生的苦,在苦中細細體會世間萬物皆是稍縱即逝,任誰都無法強留。人生有苦就有樂,常言道:「知足常樂」,人心不足,欲壑難填,就永遠難以滿足。當您吃著一碗熱飯時,就要想想,這世間還有很多人三餐不濟,對他們來說,溫飽是難以達成的願望;當您能健康地活蹦亂跳、來去自如時,到醫院走一遭,您就會發現好多人的下半輩子都必須與病床為伍,走出病房竟是一種奢望……。體恤人間疾苦,多多行善幫助他人,您就能漸漸啟發智慧,明白「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的道理,人生沒有什麼好計較的,只有趕快放下煩惱執著,學佛修行,隨緣度眾,您才能了結因果、解脫輪迴,往生淨土,不必繼續痛苦煎熬。
五、廣植福田:行善最終的目地是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也能過得快樂歡喜,減少世間的痛苦就能消彌紛爭與計較。行善還有一個附加價值:「累積福德」,上天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捨己為眾生的人,當您無私地為眾生奉獻,救度利益眾生而無所求時,上天必然會希望這樣有善德之人長存於世,讓更多眾生受益,因此會回報您豐厚的福報,並且暗中幫助您,讓您一生平安順遂,處處有貴人幫扶;若是行善有特定目地,例如沽名釣譽、求福報……等等,那善德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歡喜布施,廣植福田,才是真正的慈悲利益眾生。
以下引用星雲大師開示:
布施不一定只限於錢財,像見人微笑是布施,見人行禮是布施,說好話使大家歡喜,這都是布施。況且,錢財的布施有時還不及出力的布施,社會有好多人發心做義工,譬如到慈善機關、醫院做義工,幫忙掃地、倒茶,服務大眾。這些義工給人關懷,給人溫暖,讓整個社會更美好,這比出錢布施更重要。
除了出力的布施以外,說好話也是一種布施,有的人覺得自己不擅言辭,沒關係,看到他人在布施行善、做好事,心裡跟著歡喜就可以了,這種隨喜的功德與布施者的功德,是平等無差的。物質的布施,是有形、有相、有為的,而心意的祝福,卻是無形、無相、無為的,功德也很殊勝。信佛教不一定要出錢,人家出錢做功德,你心生歡喜,功德是一樣的,隨喜並不困難。
所以,學佛不難,只要肯布施歡喜心,就能得到功德。真正的布施,是布施歡喜,把歡喜布滿人間。一個人就算布施了很多的錢財,做了多少小時的義工,說了多少的好話,可是心裡不歡喜,那也沒有用。因此,所言所行能做到皆大歡喜,那麼所說所做所想,就都合乎佛法了。(引用完畢)
修行,要福慧雙修,不可只想求福報卻不修智慧,沒有智慧,就算求得再多福報也只是自甘墮落,待福報耗盡之後就會淒慘潦倒、痛苦絕望無窮盡。
學佛修行,就是在學習佛菩薩的智慧,轉化習氣、改正行為、提升心性,把自己修成一個清淨圓滿的人。行善布施,是修行的一個助力,福慧雙修才能圓滿究竟,只要您真心想利益眾生,就有很多方法可以執行,例如轉發牟尼精舍部落格的分享文、圖卡、影片、撰寫感應文投稿、分享牟尼精舍資訊給正在受苦的眾生、勸人學佛向善……等等,這些都是利益眾生的好事,應多多益善。
人生沒有永恆的光景,不會有太多重來的機會,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也許您現在唸的經就是最後一部,寫的感應文就是最後一篇,勸人學佛向善就是最後一次……,想到這裡,您還不珍惜有限的光陰嗎?時間不等人,趕快醒醒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上一篇:化解心毒
下一篇:佛法有沒有效?您試了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