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 07:44:42淡雅

靜坐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以前我常在電視上看到被採訪的高僧大德、名人們以及一些我身邊周圍的人在坐禪,那時真不知道大家為什麼坐禪、坐禪有什麼用處。

 

進了網路社團後靜坐是一項每天要做的功課,剛開始我坐了30分鐘,思緒紛飛且腿酸腳麻,過一段時間身體習慣了,也有一點初淺的入定感覺。這兩年唸了過去修偏去外道業障的經文,為追經文將靜坐縮短為基本量15分鐘。睡前靜坐時,常常被干擾的秒睡,雖然交了功課,但好像沒效果。於是,靜坐又改為早晚各15分鐘,至少清晨起床後靜坐不會打嗑睡,靜坐完讀經也較有精神。

 

已靜坐兩年多了,雖入定的次數不多,時間也較短,過程中腦子清醒,但是鬆到只有感覺到一點點身體的存在,是很愉悅、安定自在的。另外我有深切的覺察到自己生氣的次數較少,也較少為小事抓狂,遇到忙亂的時候,也少了驚慌,多了穩定。靜坐對我在修行上有很大的助力。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靜坐係調心,攝心一致,使心靜,有高超的理解力去處理事情。」、「唸經要像吃飯,天天唸;靜坐也要像吃飯,天天坐;再忙也要唸經,再忙也要靜坐。」,了解到自己入社團要靜坐、誦經與唸咒做為每天的功課的用意,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為提昇心性、明心見性的不二法門,讓我這個踏入佛門的門外漢有跡可尋、有徑可走。

 

(分享完畢)

 

阿伯說:「靜坐對任何人來說幫助都非常大,雜思少、記憶力增加,考試才能考出好成績。雜思多,磁場弱,更要多靜坐,將心神安定下來,提升專注力。靜坐可先從20分鐘開始坐起,目標60分鐘,約三個月後,會慢慢安定下來。」、「每日應安排靜坐和唸誦《金剛經》為定課,兩者要相輔相成,長期下來對穩定情緒,或改善說話語氣都有幫助。」、「唸佛、唸經可以收攝自心。」、「唸經要有效果,心念一定要轉。」、「攝心不散亂,心性不染塵。」

 

佛教裡有句諺語:「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高僧大德說:「若人要求開智慧,就應當受持《楞嚴經》;若想開悟成佛,一定要奉持《法華經》;而《華嚴經》描述佛陀智慧、功德所引申出來光明而重重無盡的華嚴世界。」、「《華嚴經》它內容包羅萬象,講理無礙法界,事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一能容大,大能容小,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海印三昧同時顯現,就是華嚴的境界,不讀華嚴,不知佛教的富貴。」

 

以下引用自網路文章:「唐‧宗密在《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中說『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此『富貴』二字可由文采和義理兩方面來談。今日談『義理豐富』。所謂義理,簡單地說即是『思想』,亦即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詮釋與肯定。《華嚴經》的義理思想為何?

 

一、它指出了一條成佛之道──信、解、行、證的歷程。最典型的例子是〈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他每一次參訪善知識就是一次生命的洗禮。

 

二、它指出菩薩行是成佛的必要條件,菩薩行則表現在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又表現在對眾生起大悲心、對自己起覺醒之心。

 

三、它指出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蒙蔽了自性,不得出離。」

 

《華嚴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宣化上人〈十法界不離一念心〉:「所以說,假設你這個人,要明白、要了知『三世一切佛』。三世一切佛,都是人成的。『應觀法界性』:你應該看看這個法界性。這說的是法界的眾生性,眾生啊!各人有各性,你有你的性,我有我的性。說這個性,你不知道。你的脾氣就比我大一點,我的脾氣就比你深一點。你說是不是?不一樣的。這法界的眾生各有各性。

 

『如來唯心造』:本來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因為前面講『三世一切人』,因為佛是人間成佛的。每一個人都是未來佛,現在都是人。現在最後一句,就給它改成『如來唯心造』。佛,就是由你心造成的。你心若是修佛法,就成佛道;你心歡喜菩薩,就行菩薩道,成菩薩。乃至於你心願意墮地獄,你就往地獄那兒跑,將來就墮地獄了。」(引用結束

 

如何收攝自心是修行學佛的重要功課,如阿伯說:「唸經要像吃飯,天天唸;靜坐也要像吃飯,天天坐;再忙也要唸經,再忙也要靜坐。」、「靜坐不一定成佛,但成佛一定要靜坐。」

 

每個人在現實環境中如何安頓身心,不被現實環境的境界所染污,在現實環境中每一個人都像陀螺一樣,圍繞著人性的貪瞋癡,及生活中吃喝玩樂等滿足慾望的追求。每一個人的個性、習氣、執著心不同,而身心如同一杯水被墨汁染污,混濁而不清明。有緣人加入精舍修行,透過靜坐及唸經,把心中那杯混濁的水沉澱,透過唸經、行經的過程,注入清水洗滌污濁身心,得到清明自在。

 

有緣人了解修行才是人生的重要目的,而此生身心靈要提升,必須提升靈識,也就是心性。透過靜坐及唸經,並將義理實踐於生活中,讓踏入佛門的門外漢有跡可尋、有徑可走。而經就是徑也,就是依循佛菩薩的教導,學習將佛菩薩的智慧落實在生活中的為人處事,讓自己處事有智慧,凡事都圓滿,並且利益眾生,行菩薩道。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靜坐

靜坐

靜坐

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