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抱怨,多誦經,改命運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從小生活比較順暢,父母都順著我,衣食無憂,我從小缺乏社會閱歷和磨練,遇事不夠鎮靜,容易動情緒。遇到不順的時候就抱怨是父母安排的,是他們要求我走這條路,我的命運實則已經被父母給框定了。
自己如今在外地工作了一段時間,經歷了人事上的一些磨難,能更好理解和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在工作中承受的壓力從來不給兒女講。兒女有需要或面臨瓶頸的時候,他們都是竭盡全力幫忙,哪怕他們自己可能承受較大的壓力。
我的孩子不久也要出生,他如果遇到困難,向我傾訴,我該找誰傾訴呢?我的父母都已退休,身體也有很多疾病,但他們依然在子女面前表現地很健康,還有氣力,總是給子女以支持、鼓勵和信心,從未埋怨。
抱怨改變不了現狀,只會徒增煩惱,讓家人心理壓力更大。在抱怨前,應該先想想,我自己努力了嗎?我為家庭付出了多少嗎?我如今有幸得遇佛法,應該信受奉行,善護口業,避免造業。父母給了我足夠寬裕的家境,我應該知足並應該十分珍惜,心懷感恩對待父母,而不是自己充當王子公主對含辛茹苦的父母頤指氣使。我自己如果足夠爭氣、足夠有本事,應該學會用自己的拼搏創造一個精彩的人生,只有敗家子才會一方面坐享父母輩創造的成果,另一方面自己碌碌無為又滿腹牢騷。
我要用行動改變自己,將抱怨的時間用在勤奮誦經行善和自我充實提升上,用自己拼搏出來的成果和業績光宗耀祖,讓前人安心,為後人樹立榜樣。
(分享完畢)
莎士比亞:「一個人的經驗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在歲月的磨鍊中才能夠使它成熟。」人生沒有一帆風順,有人會利用這些瓶頸、困境來強壯自己,有人則是無論遭逢什麼,只從自身的觀點角度來看待,經常在埋怨中度過。抱怨,有大、有小,每個人都有抱怨的習慣,回想一下,您今天有抱怨過嗎?但抱怨對於事情是有用的嗎?
今天如果突然遇到很倒楣的事,人常常是先嘴巴抱怨、心裡埋怨,逢人便闡述自己的遭遇,但抱怨並非是非做不可的情況。或者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當作這或許也是一種奇特的經歷,從中或許我們還能得到一些人生歷練的啟發呢!人生遇到的境遇是好或是不好並非是眼前當下的狀況,而是在於我們的心態,心態若正面,逆境是讓自己進步的動力,順境也是考驗著我們是否因此會驕傲自滿反而失去前進的方向,因此順逆境皆是我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成長養分。
人往往生在福中不知福,眼睛總是先看到別人的缺陷,尤其在家庭當中對於很熟悉的家人總是習慣性抱怨家人不好的地方,無論是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或者兄弟姊妹之間,一有不合就直接抱怨對方的不是,不知不覺影響家裡的相處之道與和睦。仔細想想,人生中若將抱怨的時間與心力拿來多做好事、多點正向的思維,就像是將人生齒輪添油,人生的運轉將過得更有意義,身心亦會活得更健康!人的命運,除了原本有先天的條件外,也需要後天自我的奮鬥與努力,經常喜歡抱怨的人對人生的開展並無益處,且容易喪失自我努力的決心與毅力。
如今世界諸多紛擾,想要保有平安的人生,仍是要靠自己努力修持,消除自身的業障,改進頑固的習氣,化解積累的黑氣,這些都是當前我們把握自己人生最可靠的做法。
不僅是自己要能夠不去抱怨,若遭逢他人的抱怨,我們也要以寬容的度量來包容別人的抱怨,這也是修行進步的一環。聖嚴法師:「抱怨的言語的確會令人感到不舒服,然而我們卻應該要培養接受抱怨的雅量。孔夫子曾說:『聞過而喜』,意思是說,當我們聽到別人的批評指責時,應該要感到歡喜。無論是當面的批評,或是背後的抱怨,甚至是千夫所指,把你點點滴滴的錯誤、缺點,都當眾一一地指出來時,還是要保持君子的心胸氣度。因為一個能夠接納各方面指正的人,才能真正的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健全、更完美。
雖然有時候別人的批評指責不一定正確,也要發揮忍辱的精神,無論對方說對說錯,都還是要謝謝對方。而且別人既然願意給我們批評指正,就表示對我們有所期待,如果他對我們不抱任何期望,就不會有這些評語了。因此,這些批評對我們而言,反而是一種鼓勵和幫助。
我們要記得關於『抱怨』的兩大原則:第一、不要抱怨任何人;第二、聽到別人抱怨自己時,不要難過,也不要把對方當成仇人。更進一步,當我們被別人指責、抱怨時,還能夠發自內心感謝對方,不但能成為儒家所說的君人,也能成為一個修忍辱行的菩薩。」(引用完畢)
想要讓命運轉變為更有意義的未來,依靠的是我們堅持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決心。讓人生更美好有許多方式,「少抱怨,多誦經」,相信絕對是您最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上一篇: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因果」
下一篇:修行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