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修行,是「以經為師」嗎?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修行的過程中,精舍不斷地強調「以經為師」。大乘經典集結佛菩薩的無上智慧,教導眾生如何修行、如何破迷開悟,以經為師,依照經典的一字一句來修,就能漸漸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大乘經典流傳千年,亙古不變,修行人只要依照正法經典去修,就一定能走在正道上,一步一步地破迷開悟、見性成佛。反之,若是「以人為師」,聽說哪裡有厲害的老師就往哪裡求,哪裡的宮觀寺院厲害就往哪裡去,以為這樣就能修得很好、就能成佛,這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修偏入外道。人心執迷,被五濁惡世染污,貪嗔痴深重,言語不純粹、意念不清淨,跟著人修行,就會被迷惑障蔽,所以才有這麼多人修偏入外道,包括我自己,也是曾經以人為師,只要看到比自己厲害的人,或者長輩介紹的老師就會全然的信任,把他們當成拯救我脫離苦海的浮木,緊緊攀附,希望能夠出離苦海。
但是,我一次又一次地以人為師,讓我一次又一次地墮落至外道團體,心性被染污、染黑,修偏的業力越來越多、黑氣越來越重、魔性越來越強,離正法越來越遠,沉淪在無邊無際的黑暗苦海之中。墮落外道是一種惡性循環,越痛苦就越想貪求,希望有人能拯救自己脫離苦海,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任何不勞而獲的事情,如果自己不改變,不堅持脫離外道,那就永遠被外道纏縛,苦不得脫。
貪求,是墮入外道的開始;放下,是走上正道的契機。想要修正法,就要有智慧判斷,不要人云亦云,不是別人說什麼就盲從攀附,這都是外道招攬信眾的手法。人對於未知的事情都會有好奇心,尤其是靈界的事,一般人不容易了解,因此很容易被外道利用來蒙騙眾生,導致眾生墮落修偏入外道。貪嗔痴是與外道連結的根,若是不去除,就很容易與外道相應。
大乘經典是非常殊勝的,不但是能幫助眾生明心見性的寶貴法典,更是靈界眾生所珍視推崇的,所以我們對經典一定要生起恭敬心,看到經典猶如看到佛菩薩,有經典在的地方,就一定有佛菩薩,一定要恭恭敬敬,禮敬經典如禮敬諸佛。
有一位能看見護法菩薩的師姐分享:「她在唸經時,護法菩薩都會前來護持,也會有很多靈界眾生來聽經,他們的形相各異,但相同的是一定會恭敬地雙手合十聽她唸經,甚至是恭敬跪著聽經。大乘經典不管是在人界或靈界都是非常殊勝的,我們今生有幸聽聞佛法、能唸誦經文,是非常有福報的,必當恭敬虔誠端坐誦經,以經為師,跟著佛菩薩的腳步走,一步一腳印地踏實修行。」
人生中確實有很多痛苦,要破除這些痛苦的妙方通通都在經典之中,不是在別人的口中。眾生有八萬四千塵勞,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一一應對眾生的問題。只要潛心修行、用心誦經,佛菩薩都會來巡視,且在身邊指點迷津,我們就能漸漸破迷開悟,明心見性。
世人不信因果,不知修正自己的行為,只有一味的貪求自己想要的,才會墮落沉淪,修偏入外道。阿伯說:「『學佛如牛毛,成佛如牛角』,有修行的人千千萬萬,但證悟的人如鳳毛麟角,大部分的原因是自己『信願行』不俱足。修行真的是不簡單,要下苦心好好反省自己,精進修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渡一切眾生』,如此才能朝向成佛之路前進。」
「以經為師」才能學到佛菩薩真正的智慧;「以經為師」,才不會墮落修偏;「以經為師」,才能明心見性、破迷開悟;「以經為師」,才能永保自己走在正道上。因此,要常常反問自己,真正「以經為師」了嗎?還是又走回頭路,以人為師、沉淪墮落?「以經為師」,就是把佛菩薩放在心中,就是禮敬諸佛;「以人為師」,就是引魔入心、隨魔墮落。五濁惡世誘惑太多,眾生容易沉淪,修行真的要「以經為師」,才能一直走在正道上,戒之慎之。
(分享完畢)
「經」,就是佛菩薩指引眾生修正道、成佛的法。佛菩薩也是這樣一步一腳印地修上來的,「以經為師」,就是跟著佛菩薩的腳步走,做菩薩事,行菩薩道。如此堅持,無論經過幾劫幾世都不會修偏,永遠都能保持在正道上。
阿伯常告誡大眾:「經者,『徑』也,為釋迦牟尼佛所指引的一條能讓人生走向光明、明心見性的道路;修行是要自性自渡,佛菩薩是給地圖指引,而路要自己去走。」
每部佛經都有其妙用,例如《金剛經》,有助心性提升,係經王;《藥師經》,能消累世業障與補自身福德資糧;《地藏經》,為地藏王菩薩孝順母親的故事,係孝經,主要在超度和消業障,非常殊勝;《六祖壇經》,淺顯易懂,能幫助眾生快速契入佛法、明心見性。大乘經典是佛所說的,可導正心性;誦經行經,心性就會越來越提升。
修行要「以經為師」,自性自度,才能漸漸破迷開悟、明心見性。阿伯常常用一個巧妙的比喻:「肚子餓了看別人吃飯,自己卻不去吃,肚子會飽嗎?」同理可證,自己不努力誦經、不用心修行,心性能提升、執著能放下嗎?大乘經典紀錄佛菩薩對眾生講經說法的內容,是佛菩薩成佛的過程與無上甚深智慧,持誦佛經,就等於請佛菩薩現身說法,幫助我們破迷開悟。越認真誦經,心中汙濁的塵垢、黑氣、魔性就能越洗越乾淨,恢復本自清境的佛性。
阿伯說:「每部佛經,皆有妙用,『經者,徑也』係指導修行者返璞歸真,回歸秉性的不二法門,解行兩至,知行合一」,又說「佛法浩瀚,窮其一生亦難窺其全貌,故滄海只取一栗,足矣!」修行要專修,要持之以恆,才能漸漸體悟佛菩薩的智慧與佛菩薩度眾的用心良苦,心性就會漸漸地提升,修得圓滿智慧。
修行,要「以經為師」,切莫以人為師,人云亦云、盲目追隨就易墮落修偏。「自性自度」,修行要靠自己,不是靠佛菩薩加持,也不是跟道場或精舍的主事師父越親近,修行層次就越高。佛菩薩的修為是祂們一步一腳印努力修持、度眾而來的;師父的修為亦是如此,也是歷經長時間磨練、考驗,堅定忠誠、永不放棄才有今日的功果。不是與主事師父越親近,就是拿到淨土的保證門票,修行只能自性自度,若是自性不度,業障深重、黑氣旺盛,就算佛菩薩想救您上去、師父想拉您一把,最後還是會被自己的業力和黑氣拉下去,墮入無邊無際的輪迴深淵。
因此,修行要端其心,正其位,苦其志,修其行,破其執,貪求攀附等於是修到旁門左道去了,會讓自己離正法越來越遠。廣欽老和尚說:「若要修行一坪就夠了」,修佛,就是在修清淨心,不是在修欲望也不是要攀緣,更不是讓心越修複雜,而是要越修越單純,才能達到自性清淨。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為什麼痛苦,是因為被執念綁著;去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告訴您不要執著在事物相上面,否則只是徒增痛苦;若人不執著,心念才會廣闊,能在努力生活的同時也看淡生活,《金剛經》係講空相,不執著,不被綁住,來空空、去空空,成住壞空。」
「心性提升和定功、渡眾同等重要;心性要提升,需勤息貪嗔癡、去我執、無我相;去我執,就是凡事莫強求,來者勿喜,去者勿悲,隨緣即可;無我相,就是凡事不要以我為中心,將自我意識淡化,圓融諸事物;唸經是開智慧與培養定心,遇事有智慧分辨;修行是把定心修好,把執心、我相放下,否則是越修越煩惱,越修越自私,越修越我慢,越修越回去。」
《六祖壇經》:「即時豁然,還得本心」。每個人來到這世間最重要的事就是修行,要把修行擺在第一位,心中有佛菩薩,用心修持大乘經典,就能破迷開悟,就能找回本來面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上一篇:要賺就賺最有價值的財富
下一篇: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