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2:08:41淡雅

縮小自己,成就他人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要時時問自己,人生的價值意義在哪裡?」最近我時常在心裡想這句話。過去的自己,人生總是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裡,即使有滿腔熱血想幫助他人、回饋社會,但總是懷疑自己有什麼資格可以實踐這個理想目標。

 

當自己踏入職場幾個月後,我慢慢地學會看清自己,原來,我要學的東西還這麼多。雖然學習上總是慢半拍,但因為努力和用心,卻意外獲得老師們的認同。老師們從剛開始排斥與我共事,到後來看見我工作認真、上進的態度,不怕吃苦,什麼雜事都做,就漸漸地接納我;而我的主教老師,從剛開始對我的不認同,到現在把我帶在身邊,把她畢生在教育界裡面學會的東西,毫不吝嗇地教導我。她甚至把一些蒐集好的教材和資料都送給我,希望我能好好學習,日後開學能跟上她的腳步,當個好助教。

 

最近在默默觀察同事時,發現自己以前總喜歡看別人的過失,這些日子與大家相處,我轉換心態,學著去看別人的專業和優點。把別人好的地方全部學習起來,變成自己的能力,這才是進入職場最重要的心態,盡心做事,不計較你我多少。

 

回想起以前的自己曾過度沒自信,為了保護自己,把心牆築得跟山一樣高,總是與他人格格不入。踏入職場的這些日子,突然間覺得自己很渺小,不再認為自己與別人不同。看見教育界的菁英,發覺自己還要多努力;看見資深老師們與同事、家長、學生的溝通能力,發現職場教會我的事情,就是─縮小自己,成就他人。

 

踏入教育界的滿腔熱血,心中滿滿都是「翻轉教育、翻轉貧窮」的理想。有許多貧困的孩子,他們無法有更好的教育環境,但最好的教育就是在生活日常,而非在課綱裡面,這跟修行相通,修行即在日常

 

我以前很常「心口不一」,講了許多理想的境界,但是不一定能做到,最近突然間發現,這些我心中的滿腔理想,不需一直去說,而是要一直不斷地累積自己的專業能力、人脈、智慧和圓融處事。不管多累、多辛苦,都要意志堅定地走下去,夢想才有可能實踐的一天。相對地,如果我又跟以前一樣,時常否定自己,那麼這個夢想,始終又變成空談。

 

實踐夢想和修行是相同的,都要透過不斷地歷鍊,直到看清人生的真實面貌,才會究竟圓滿。某日,我夢見自己在一座山上面,蔡師兄交給我一把鑰匙,然後跟我說著一些話和交辦的事情。佛菩薩開示:「莫入寶山,空手而回。鑰匙代表著我有把握到修行的關鍵了,要再繼續努力。」過去的黑暗,終究已經過去,我要勇敢面對,突破困境,此生把黑氣消除,來世才不會再被這些黑氣干擾。

 

此刻的我們不管遇見什麼樣的事,亦或許在當下我們仍想不通一些事,但事過境遷後,再回過頭看自己,會發現真的也沒什麼,那當初自己到底在執著什麼呢?或許,笑看人生,生活才會過得更愜意。以下總結多年來的修行心得,用十句話與大家共勉:

 

一、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世界;不要將自己的標準,套用在別人身上。

 

二、小的時候,總希望趕快變成大人;如今長大了,卻想著擁有孩子們的純真;與其空想,不如活在當下。

 

三、人生中會遇見什麼樣的人事物,絕非偶然,而是必然;與其逃避面對,不如真實以對。

 

四、人生有如夢一場,端看自己何時願意清醒。

 

五、每個階段的生命價值皆不同,無對錯、亦無善惡,猶如蓮花池裡面的蓮花一樣,即使在惡臭難聞的淤泥中,它們也能將淤泥轉為需要的養分,用最適合的身形在蓮花池裡長大。

 

六、佛菩薩沒有放棄任何一位眾生,我們更沒有理由放棄自己。

 

七、若是你不誠實面對內心如此不堪的自己,那麼你將錯失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

 

八、沒有利害得失,就不會患得患失。

 

九、修行是在看清自己的那一刻才真正開始。

 

十、事情要事緩則圓,要多冷靜處事;事情多的時候,要分清楚輕重緩急,把握一個重點─由繁入簡。

 

「莫入寶山,空手而回」,佛法這把關鍵的鑰匙,您拿到了嗎?

 

(分享完畢)

 

上述有緣人寫的分享文章,幾乎每篇都會被收編。有緣人跟大多數的人一樣,都是認真生活、認真做事,然而,當大多數的人為生活忙得暈頭轉向、為生活「茫」與「盲」時,有緣人始終堅守修行的初心,她在認真生活、認真做事時,也同時在認真地觀察自己的盲點與不足。

 

修行,正是要時時刻刻省察自己的盲點與不足。道在生活,法在日常,修行即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不是遠離人群、避居深山叢林與孤獨為伍,而是將經典中佛陀說過的每句話,在紅塵裡、在與人的來往應對中,逐一做驗證。經典,是佛陀的領悟與智慧,世人藉由持誦經典,在日常生活裡踐行與體悟,這中間應用、思維、改變的過程,便是將經文內化,將文字轉變成為自己的力量與智慧。

 

許多人將修行跟生活分開,一天的時間被分成好幾段,什麼時間該做事、什麼時間該做定課,乍看之下,這樣的時間規畫似乎沒有錯,但如果只是按表操課,完成既定的定課數量,只是注重在寫「完」功課,而不是寫「好」功課,只是「坐而唸」,不知道「起而行」,不知道修行即是提升心性,如此便讓修行流於「空誦但循聲」,對自我成長幫助並不大。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很多人學佛,自認為懂得許多佛學理論,但要實際接受考驗跟歷鍊,還能運用所學的佛法,才是真正的懂,才能看出真本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路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行者,方能體會。」

 

「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把錯誤導正回來,沒有什麼高深的學問,是在生活中體悟,是需要有正確的心態和方法。」

 

「行經」最好的驗證,便是從日常生活去觀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切造惡的根源皆源於墮落的心性,修行即是改正無始劫以來累積的不良習氣;不良習氣改正、甚至連根拔除,墮落的心性才有望提升與突破。因此,積極「唸」經外,還要認真「行」經,才能「明心號菩薩」。

 

憨山大師:「福田種子要深栽,因果如臨明鏡台。親到寶山千萬次,這回不可又空回。」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與磨練,都是為了強大自身的意志與信念,當多數人還在渾渾噩噩、還在摸索人生方向時,今生有幸能遇正信佛法,能用「因果債,功德還」消除各種累世業力,不論身處何種境地,都應當把握機緣,努力修行。不管遭遇多少挫折與考驗,都要堅持到底,認真消除黑氣,努力提升心性,永不放棄修行的信念,莫空過此生!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20201201 (37).jpg

20201201 (60).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