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3 07:19:05淡雅

《六祖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淺釋17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淺釋文章彙整: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244229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完整版: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ixthPat/contents.htm

機緣品第七〉

原文:

「師曰。彼師所說。猶存見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常聞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淺譯:

「師曰」:六祖大師說。

「彼師所說」:彼,大通和尚、大通禪師他所說給你的。

「猶存見知」:他還有一個見,有一個知。

「故令汝未了」:所以才令你沒有明白。

「吾今示汝一偈」:我現在給你說一個偈頌。

「不見一法存無見」:你不見一法,就萬法皆空,但你還存一個不見一法的「見」,你還有見存在。

「大似浮雲遮日面」:有一個比喻,比喻什麼呢?就像浮雲把太陽遮住似的。你還存有一個見。你不見,根本就連「不見」都應該沒有,你還有一個「不見」存在,就像浮雲把太陽遮住一樣。

「不知一法守空知」:你一法不立,一法也不知。但你還有一個不知一法的「知」存在,單單守著這麼一個空知,沒有實體的知。

「還如太虛生閃電」:你這個道理,雖然好像是明白了似的,但是你還有知見存在。你有知存在,這也有一個比喻。還好像在太虛空裏,本來什麼都沒有,但是它生出閃電;閃電你還可以看得見的。

「此之知見瞥然興」:你無見之見,守著空知之知;這兩種的知見,瞥然間,就在你眼前就現出來。

「錯認何曾解方便」:你錯認了這種的知和見,所以你就沒有明白方便法門。

「汝當一念自知非」:你現在應該就現前這一念,自己知道這是守無見之見,守空知之知,是不對了!

「自然靈光常顯現」:你自己本有智慧、本有聰明、本有佛性、本有如來藏性,常常都會顯現出來。

「常聞偈已」:智常聽六祖大師偈頌之後。

「心意豁然」:他就把萬緣放下了。

你放下了,你還不可以說是:「啊!我放下了!我放下了!」你放下就是放下了,不能還存著說「我放下了」。你若還存著「我放下了」,那還是沒放下。你若真放下了,怎麼又有一個「放下」在你心裏存在呢?這就是這個意思,你若真沒有知見,返本還原了,你怎麼還存知見呢?所以心意豁然,就明白了。

「乃述偈曰」:他自己也作了一首偈頌,這首偈頌,說得很妙的。

他說「無端起知見」:無端端地,沒有一個頭,沒有一個腦,也沒有什麼理由,也沒有這種的根據,怎麼就生出無見之見、空知之知呢?

「著相求菩提」:著到相上。相本來要不著住,現在有空見、無見和空知,這又著到相上了。

好像前幾天講無念,你若心裏總想著:「啊!我無念,我無念。」那又生出一個念。你無念的念,都是個念!你無念,要「有念若無,無念不滯。」你有念若沒有了,無念根本就不存在了!你不要在無念中,又找一個無念。無念的念,那還是個念嘛!

所以我們參禪就參「念佛是誰?」你就要找他:「哦!念佛是誰呢?」要這麼找。找,根本你找不著;那根本沒有一個誰啊!人就因為看不開,不知道沒有一個誰,總覺得有個我。因為有我,就要找人;找人,就要:「啊!是誰呀?」可是你找,就是要不著相,就是叫你不要著住到「我」上。

「情存一念悟」:有這種情,就是情存;你心裏有這種情感,有這種疑情。你的疑情是什麼呢?你的心裏存著一念悟:「啊!我現在是看著像虛空了,也什麼都沒有了。」這還存著一念的知,一念的見。存著這一念,以為這就是悟了。

「寧越昔時迷」:這和以前迷的時候,是一樣的,根本就沒有悟嘛!

「自性覺源體」:自性,這個覺悟的根源、本體。

「隨照枉遷流」: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是覺照的;雖然有所遷流,但是它可是不變的。

「不入祖師室」:我要不是到六祖大師的房子裏,得到六祖的開示。

「茫然趣兩頭」:還是兩頭跑呢!還是又落於知見上了。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9_six-2-5-tc.jpg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机缘品第七

原文: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浅译:

「师曰」:六祖大师说。

「彼师所说」:彼,大通和尚、大通禅师他所说给你的。

「犹存见知」:他还有一个见,有一个知。

「故令汝未了」:所以才令你没有明白。

「吾今示汝一偈」:我现在给你说一个偈颂。

「不见一法存无见」:你不见一法,就万法皆空,但你还存一个不见一法的「见」,你还有见存在。

「大似浮云遮日面」:有一个比喻,比喻什么呢?就像浮云把太阳遮住似的。你还存有一个见。你不见,根本就连「不见」都应该没有,你还有一个「不见」存在,就像浮云把太阳遮住一样。

「不知一法守空知」:你一法不立,一法也不知。但你还有一个不知一法的「知」存在,单单守着这么一个空知,没有实体的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你这个道理,虽然好像是明白了似的,但是你还有知见存在。你有知存在,这也有一个比喻。还好像在太虚空里,本来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生出闪电;闪电你还可以看得见的。

「此之知见瞥然兴」:你无见之见,守着空知之知;这两种的知见,瞥然间,就在你眼前就现出来。

「错认何曾解方便」:你错认了这种的知和见,所以你就没有明白方便法门。

「汝当一念自知非」:你现在应该就现前这一念,自己知道这是守无见之见,守空知之知,是不对了!

「自然灵光常显现」:你自己本有智慧、本有聪明、本有佛性、本有如来藏性,常常都会显现出来。

「常闻偈已」:智常听六祖大师偈颂之后。

「心意豁然」:他就把万缘放下了。

你放下了,你还不可以说是:「啊!我放下了!我放下了!」你放下就是放下了,不能还存着说「我放下了」。你若还存着「我放下了」,那还是没放下。你若真放下了,怎么又有一个「放下」在你心里存在呢?这就是这个意思,你若真没有知见,返本还原了,你怎么还存知见呢?所以心意豁然,就明白了。

「乃述偈曰」:他自己也作了一首偈颂,这首偈颂,说得很妙的。

他说「无端起知见」:无端端地,没有一个头,没有一个脑,也没有什么理由,也没有这种的根据,怎么就生出无见之见、空知之知呢?

「着相求菩提」:着到相上。相本来要不着住,现在有空见、无见和空知,这又着到相上了。

好像前几天讲无念,你若心里总想着:「啊!我无念,我无念。」那又生出一个念。你无念的念,都是个念!你无念,要「有念若无,无念不滞。」你有念若没有了,无念根本就不存在了!你不要在无念中,又找一个无念。无念的念,那还是个念嘛!

所以我们参禅就参「念佛是谁?」你就要找他:「哦!念佛是谁呢?」要这么找。找,根本你找不着;那根本没有一个谁啊!人就因为看不开,不知道没有一个谁,总觉得有个我。因为有我,就要找人;找人,就要:「啊!是谁呀?」可是你找,就是要不着相,就是叫你不要着住到「我」上。

「情存一念悟」:有这种情,就是情存;你心里有这种情感,有这种疑情。你的疑情是什么呢?你的心里存着一念悟:「啊!我现在是看着像虚空了,也什么都没有了。」这还存着一念的知,一念的见。存着这一念,以为这就是悟了。

「宁越昔时迷」:这和以前迷的时候,是一样的,根本就没有悟嘛!

「自性觉源体」:自性,这个觉悟的根源、本体。

「随照枉迁流」: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觉照的;虽然有所迁流,但是它可是不变的。

「不入祖师室」:我要不是到六祖大师的房子里,得到六祖的开示。

「茫然趣两头」:还是两头跑呢!还是又落于知见上了。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9_six-2-5-s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