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出家弟子開示◎苦行•做職事•利他(2)—廣欽老和尚法語
修行中哪一塊最難修?——「忍辱」!經誦得再好,但「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若人家三言兩語就讓您受不了,如此也是白修!
廣欽老和尚對於忍辱修行相當有心得,以下將細細分享其修行語錄給您參考,這真是實修心得,歡迎多多分享流通:(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131315
■ 老和尚剛出家時,某天,大家出外坡工作,接近中午,收工回寺的時候,正好聽到午齋敲雲板的聲音,由於叢林人多,供眾不易,平日省吃儉用,湯湯水水的,沒有營養,又加上出坡賣力,眾人都餓得發暈,顧不得把工具收拾好,紛紛擠往齋堂。老和尚也想趕往齋堂,然而卻被轉塵上人叫住了,叫他要把所有的工具歸位,當時,老和尚也餓得四肢發軟,兩眼昏花,一邊收拾工具,心裡很不是滋味,心想:幹這麼粗的活,吃這麼差的飯菜,又受此奚落,何苦來哉?瞋心一起,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和尚不幹了,就信步朝山門外走去。走沒多遠,又自己回過神來想:我不是決志苦修,專為了生死而出家嗎?今天只為了一點苦差事就鬧意氣,豈不是違背自己的初發心嗎?念頭一轉,忽然覺得志氣昂然,一時,這些倦怠、饑餓、不滿的情緒,全部拋到九霄雲外。就回到轉塵上人跟前覆命,轉公這才允許他隨眾入齋堂,並叮嚀一句:「吃人不吃的,做人不做的,以後你就知!」從此以後,老和尚更刻苦自勵,不敢生退卻之念。
■ 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念佛、為常住貢獻心力、利益眾人,這便是修福慧,可直了生死。若僅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為眾人,以後會墮下去。我也是在為眾人,修眾人福。
修苦行就是對一切粗賤的工作,都要無分別地去做,主要在磨我們的傲氣、消我們的業障。有苦才有行好修,沒苦就沒道行可言。
修行人絕對要利他,也唯有一切利他的苦行功德,才能脫出人我的限囿,離我相的一切顛倒想、貪想、愚癡想,以及因執我相所起的種種煩惱,由是漸漸得解脫,自性中無量三昧漸漸現前。也唯有如此,一切以利他功德為前提,一切以度脫眾生苦厄為懷,則自身無事,心胸漸寬。
早晚兩堂課誦若能專精,則身心漸定,智慧得開,能成就祖師,不可忽視。觀世音菩薩也是精熟課誦,再發心入廚房當飯頭,知道如何將廚房的勞務化為功德之事,作為佛事的修持。否則,經咒不習,一味貪著自私,不能將廚房事化為佛事功德來修持,雖煮一輩子的飯,也難出頭。因為因地上不正確,只會徒增煩惱。
在廚房是在行普賢行願的,以前,觀音、文殊等諸大菩薩,都是從廚房中苦行出來的。在廚房要惜福,米泔菜葉不可輕損,不要說丟了可吃的食物沒有因果。戒神、監齋菩薩可都把你記入帳裡,將來還得做雞、鴨、豬、狗來吃這些。
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福的深淺,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古時候的大叢林,當家、知客、庫頭有權統領,他們說的話,不論對或錯、是或非,只有聽從沒有第二句話。
叢林執事人是寺規的代表,是磨鍊無明的善知識。這些人往往都以惡人的姿態示現,以種種不合常理的要求,要你去做,無非是要消你的分別業識,只有唯命是從,才能免去煩惱脾氣,消除貢高我慢,生卑下心,照這樣才能消業障、開智慧,才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寺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職事,各人負責好各人的工作,不要去干涉他人。有事情,不要堅持說是自己對,別人不對,否則就會起衝突,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才不會和平。不管別人說我們怎樣,都要承擔下來,要慚愧地說是自己的不是,這樣才能和合無諍,切不可責說別人的不對。
擔任職事的人,要有不怕別人講話的氣魄,如果畏首畏尾的,怕東怕西,怕別人講是非,整個心被束縛得死死的,這絕非解脫之道。尤其是做廚房職事的人,更須以忍辱行來對治我們的無明煩惱。廚房是雜務最多、是非最多,最容易讓人起無明煩惱的地方。我們在廚房要修些什麼?就是要以忍辱來修治這些煩惱,降伏我們的無明,這樣才能開我們的智慧。否則在廚房當職事,不會忍辱,不會慚愧自己的不是,事事與人爭是非,所起的無明煩惱比俗家人更厲害,這樣,煮一輩子的飯也不會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