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 07:33:44淡雅

《六祖法寶壇經》〈懺悔品第六〉淺釋02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淺釋文章彙整: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244229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完整版: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ixthPat/contents.htm

懺悔品第六〉

原文:

「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耽空守寂。則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淺譯:

「師曰」:六祖大師就說了。

「一、戒香」:第一種的五分法身香,是戒香。

「即自心中,無非、無惡」:你們聽經聽到這兒,都要特別留心,特別注意!什麼叫戒香呢?你就自己心裏無非,沒有一切的是非;無惡,沒有一切的善惡。

「無嫉妒」:沒有嫉妒心。你看!你想要持戒,一定要沒有嫉妒,你不要妒忌人。

「無貪瞋」:沒有貪心,沒有瞋心。

「無劫害」:沒有好像土匪打劫旁人、搶劫的劫害。

「名戒香」:這就叫戒香,這是第一個。

「二、定香」:第二個是定香,什麼是定香?

「即睹諸善惡境相」:你觀看一切的善惡境界。

「自心不亂」:心裏都不搖動。

「名定香」:你不亂,就是叫定香。

「三、慧香」:第三就是智慧香。什麼叫智慧香呢?

就是「自心無礙」:你自己不要障礙自己,不要自己對自己過不去。

「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你常常用你的智慧。智慧就是破了無明,沒有無明,所以你就觀照自性。

「不造諸惡」:什麼惡事,也不做去。

「雖修眾善」:雖然你廣修眾善。

「心不執著」:你心裏還不要執著。

好像梁武帝問達摩祖師說:「我造寺、度僧、布施、供養、設齋,這有什麼功德呢?」這就是有所執著。執著什麼呢?執著他有了功德。

你做善事,要把它忘了,不要總想著:「啊!我布施出五百塊錢,我布施出一千塊錢來幫助人。喔!我功德不小,我現在功德很大,我的功德,把天都頂破了,幾幾乎就跑到三十三天的上邊去,我的功德有那麼大!」你有這麼個心哪,就沒有智慧囉!這就是愚癡了!這就和梁武帝是一樣的。

「敬上念下」:敬上,就是對比你高的人——好像父母師長——都要恭恭敬敬的。對父母師長,必須要恭敬,無論何時,你也不應該講父母的過錯;父母有什麼過錯,你不要講。

不要像古時那個「其父攘羊,而子證之」。他爸爸去偷人家一隻羊,警察來調查,問他爸爸:「你是不是偷人一隻羊了?」他父親說:「沒有,我沒有偷羊。」他兒子說:「怎麼沒有啊?我親自看見你偷人一隻羊,你把羊殺了,把羊肉都吃了,羊皮給賣了。你怎麼說你沒有偷?」兒子給他去作證,說他父親偷羊。

不應該這樣子,你就明明知道你父親偷羊,有人來調查,你趕快跑,不要去當證人,說:「我看見了,是他偷的。」不要這樣子。所以不要「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這叫敬上。

念下,念就是慈悲,對下邊的小孩子,對在你以下的人,你都應該對他慈悲一點,不要有不愛護的心。

「矜恤孤寡」:矜,是憐憫;恤,是周濟,就是布施給他一點東西,幫助他。

「幼而無父曰孤」,小孩子沒有父親,叫孤兒。

「老而無夫曰寡」,老年的女人沒有丈夫,叫寡婦。這兩等人,都是很值得可憐的,所以就要矜恤孤寡。

「名慧香」:這就叫智慧香。

「四、解脫香」:第四種是解脫香。什麼是解脫香?

「即自心無所攀緣」:現在聽清楚了嗎?沒有所攀緣!自己心裏,沒有攀緣心,這就是解脫。

「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你若有所攀緣:「啊!我想做一件什麼事情。」這就是沒放下,就總想著這件事,這就是念,有這種的邪念了。攀緣,就不得到解脫;你想得到解脫,就是要自己心裏沒有攀緣心。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攀善緣,也不攀惡緣。

也「不可耽空守寂」:有的版本說「沉」空,這是個錯字,本來是「耽」空。耽空,就是執著到空上;守寂,守著這種空寂。

你不能說是:「我坐在這地方,什麼也不學,我就空了!」那變成一個頑空,什麼用也沒有。好像皮球裏也是空,但是那個空,什麼用也沒有,被皮球在外面包著,裏邊雖然是空的,你一點也不能利用。這耽空守寂,也就和皮球裏那種空的境界是一樣的,這叫頑空。

那種空,你說有什麼用?一樣是空,但卻不是像虛空的空,那是頑空;耽空守寂就是那個樣子,那種空,你說有什麼用?所以那就表示這個人,一天到晚那麼坐著,死坐死坐的,他就百物不思,什麼也不想。坐到這個地方,到吃飯的時候,他吃飯,到睡覺的時候,他也睡覺,但是他什麼也沒有幹。睡覺還有作夢的時候,他坐在那個地方,連夢都不做,你說這可憐不可憐?把光陰都空過了,這就叫耽空守寂。

要怎麼樣子呢?「則須廣學多聞」:你要廣學,看很多的書;多聞,多聽講。好像現在我們聽經,練習佛法,這就是多聞。所以好像有一些人,他也想學佛法,但是他不聽經,也不實在去學佛法,自己根本就一竅不通。你問他佛法的道理,他說他都懂了,可是他什麼都不懂,這就是這一類耽空守寂的人。

「識自本心」:你要明白自己的本心。

「達諸佛理」:明白各種佛理。

「和光接物」:怎麼叫和光呢?那個是燈,這個也是燈,燈都有光,這光和著那光。你看燈光和燈光,有沒有打過架?有沒有起過衝突?那個燈光說:「你的光比我亮,不可以的,你快把你的光收回去!」就打起來了。沒有!又或者那個燈光說:「啊!你的光根本這麼小,你可以再亮一點;要不然,你不要同我在一個房子裏做光!」沒有的,沒有這麼講,這就叫和光。

和了!明白了吧?就是大家在這一個世界,你行你的道,我行我的道,各行其道,各不相妨惱,你也不障礙我,我也不障礙你,這就叫和光,光就是光明。就是你的名譽最高,我也不能說:「因為你的名譽高,我要把你打倒,顯出我有名譽。」這就不和光。

你行你的是,我行我的是,就各行其是。好像有人妒忌我,可以的,但是我不妒忌人。你比我愈好,我愈歡喜;你愈成功,我愈高興,這樣子就是沒有妒忌心,這也就是和光。

那麼說:「我和他和光,他不和我和光。」你若和他和光,你就不會知道他不和你和光。你若知道他和你不和光,那你也還沒和他和光。明白了嗎?他不和光,那是他的事,我不管!我和他和光。

接物,什麼叫接物?接,是接引;物,是眾生,就是機;接引眾機。你歡喜大乘佛法,我就給你說大乘佛教;你歡喜小乘佛教,我就給你說小乘的四諦法;你歡喜行菩薩道,我就給你講六度萬行;你歡喜阿羅漢法,我就給你說十二因緣。應眾生機而給他說種種法。

果寧找dictionary(字典),說:「接物是help other people(幫助他人)。」這不僅僅是help,不僅僅是幫助,簡直就是接引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這就叫和光接物。

你要無我無人,才能和光接物。你不要接了一個人:「啊!我又度了一個僧,多大功德啊!」「啊!我現在度了三個比丘、兩個比丘尼出家,這功德有多大啊!」若一有這個心哪,那連一粒微塵那麼多的功德,也沒有了。要怎麼樣子呢?

「無我無人」:做了,行無所事;做過的事情,像沒有了,無我無人。

「直至菩提」:乃至度人都成佛,也不執著這種度眾生的功德。

所以《金剛經》上不是說:「我應滅度一切眾生。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我應該滅度一切眾生,而事實上,我一個眾生也沒有度。你看這種境界!你光念——晚間念《金剛經》,早晨也念《金剛經》,念來念去,你對《金剛經》的意思,一點都不了解。

完了,到時候還說:「噢!你看我呀!」還有個我呢!什麼東西都把「我」擺到前邊,那你念什麼《金剛經》呢?念《金剛經》,要也沒有人,也沒有我,也沒有眾生,也沒有壽者,這一切都是諸法空相。你看這多妙啊!所以要真正明白經義,直至菩提。

「真性不易」:真性也不變易,就是不更改。

「名解脫知見香」:就叫解脫知見香;連你的知和見都解脫了,都沒有了,無所執著了。

「無我無人觀自在」,無我無人,就是觀自在菩薩。誰是觀自在菩薩?你能無我,無人,就是觀自在菩薩。

「非空非色見如來」,你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色就是有,有色相。你不落於空,也不落於有,那就見到佛了。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39_six-6-1(1)-tc.jpg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忏悔品第六

原文: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耽空守寂。则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浅译:

「师曰」:六祖大师就说了。

「一、戒香」:第一种的五分法身香,是戒香。

「即自心中,无非、无恶」:你们听经听到这儿,都要特别留心,特别注意!什么叫戒香呢?你就自己心里无非,没有一切的是非;无恶,没有一切的善恶。

「无嫉妒」:没有嫉妒心。你看!你想要持戒,一定要没有嫉妒,你不要妒忌人。

「无贪瞋」:没有贪心,没有瞋心。

「无劫害」:没有好像土匪打劫旁人、抢劫的劫害。

「名戒香」:这就叫戒香,这是第一个。

「二、定香」:第二个是定香,什么是定香?

「即睹诸善恶境相」:你观看一切的善恶境界。

「自心不乱」:心里都不摇动。

「名定香」:你不乱,就是叫定香。

「三、慧香」:第三就是智慧香。什么叫智慧香呢?

就是「自心无碍」:你自己不要障碍自己,不要自己对自己过不去。

「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你常常用你的智慧。智慧就是破了无明,没有无明,所以你就观照自性。

「不造诸恶」:什么恶事,也不做去。

「虽修众善」:虽然你广修众善。

「心不执着」:你心里还不要执着。

好像梁武帝问达摩祖师说:「我造寺、度僧、布施、供养、设斋,这有什么功德呢?」这就是有所执着。执着什么呢?执着他有了功德。

你做善事,要把它忘了,不要总想着:「啊!我布施出五百块钱,我布施出一千块钱来帮助人。喔!我功德不小,我现在功德很大,我的功德,把天都顶破了,几几乎就跑到三十三天的上边去,我的功德有那么大!」你有这么个心哪,就没有智能啰!这就是愚痴了!这就和梁武帝是一样的。

「敬上念下」:敬上,就是对比你高的人——好像父母师长——都要恭恭敬敬的。对父母师长,必须要恭敬,无论何时,你也不应该讲父母的过错;父母有什么过错,你不要讲。

不要像古时那个「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他爸爸去偷人家一只羊,警察来调查,问他爸爸:「你是不是偷人一只羊了?」他父亲说:「没有,我没有偷羊。」他儿子说:「怎么没有啊?我亲自看见你偷人一只羊,你把羊杀了,把羊肉都吃了,羊皮给卖了。你怎么说你没有偷?」儿子给他去作证,说他父亲偷羊。

不应该这样子,你就明明知道你父亲偷羊,有人来调查,你赶快跑,不要去当证人,说:「我看见了,是他偷的。」不要这样子。所以不要「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这叫敬上。

念下,念就是慈悲,对下边的小孩子,对在你以下的人,你都应该对他慈悲一点,不要有不爱护的心。

「矜恤孤寡」:矜,是怜悯;恤,是周济,就是布施给他一点东西,帮助他。

「幼而无父曰孤」,小孩子没有父亲,叫孤儿。

「老而无夫曰寡」,老年的女人没有丈夫,叫寡妇。这两等人,都是很值得可怜的,所以就要矜恤孤寡。

「名慧香」:这就叫智慧香。

「四、解脱香」:第四种是解脱香。什么是解脱香?

「即自心无所攀缘」:现在听清楚了吗?没有所攀缘!自己心里,没有攀缘心,这就是解脱。

「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你若有所攀缘:「啊!我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这就是没放下,就总想着这件事,这就是念,有这种的邪念了。攀缘,就不得到解脱;你想得到解脱,就是要自己心里没有攀缘心。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攀善缘,也不攀恶缘。

也「不可耽空守寂」:有的版本说「沉」空,这是个错字,本来是「耽」空。耽空,就是执着到空上;守寂,守着这种空寂。

你不能说是:「我坐在这地方,什么也不学,我就空了!」那变成一个顽空,什么用也没有。好像皮球里也是空,但是那个空,什么用也没有,被皮球在外面包着,里边虽然是空的,你一点也不能利用。这耽空守寂,也就和皮球里那种空的境界是一样的,这叫顽空。

那种空,你说有什么用?一样是空,但却不是像虚空的空,那是顽空;耽空守寂就是那个样子,那种空,你说有什么用?所以那就表示这个人,一天到晚那么坐着,死坐死坐的,他就百物不思,什么也不想。坐到这个地方,到吃饭的时候,他吃饭,到睡觉的时候,他也睡觉,但是他什么也没有干。睡觉还有作梦的时候,他坐在那个地方,连梦都不做,你说这可怜不可怜?把光阴都空过了,这就叫耽空守寂。

要怎么样子呢?「则须广学多闻」:你要广学,看很多的书;多闻,多听讲。好像现在我们听经,练习佛法,这就是多闻。所以好像有一些人,他也想学佛法,但是他不听经,也不实在去学佛法,自己根本就一窍不通。你问他佛法的道理,他说他都懂了,可是他什么都不懂,这就是这一类耽空守寂的人。

「识自本心」:你要明白自己的本心。

「达诸佛理」:明白各种佛理。

「和光接物」:怎么叫和光呢?那个是灯,这个也是灯,灯都有光,这光和着那光。你看灯光和灯光,有没有打过架?有没有起过冲突?那个灯光说:「你的光比我亮,不可以的,你快把你的光收回去!」就打起来了。没有!又或者那个灯光说:「啊!你的光根本这么小,你可以再亮一点;要不然,你不要同我在一个房子里做光!」没有的,没有这么讲,这就叫和光。

和了!明白了吧?就是大家在这一个世界,你行你的道,我行我的道,各行其道,各不相妨恼,你也不障碍我,我也不障碍你,这就叫和光,光就是光明。就是你的名誉最高,我也不能说:「因为你的名誉高,我要把你打倒,显出我有名誉。」这就不和光。

你行你的是,我行我的是,就各行其是。好像有人妒忌我,可以的,但是我不妒忌人。你比我愈好,我愈欢喜;你愈成功,我愈高兴,这样子就是没有妒忌心,这也就是和光。

那么说:「我和他和光,他不和我和光。」你若和他和光,你就不会知道他不和你和光。你若知道他和你不和光,那你也还没和他和光。明白了吗?他不和光,那是他的事,我不管!我和他和光。

接物,什么叫接物?接,是接引;物,是众生,就是机;接引众机。你欢喜大乘佛法,我就给你说大乘佛教;你欢喜小乘佛教,我就给你说小乘的四谛法;你欢喜行菩萨道,我就给你讲六度万行;你欢喜阿罗汉法,我就给你说十二因缘。应众生机而给他说种种法。

果宁找dictionary(字典),说:「接物是help other people(帮助他人)。」这不仅仅是help,不仅仅是帮助,简直就是接引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这就叫和光接物。

你要无我无人,才能和光接物。你不要接了一个人:「啊!我又度了一个僧,多大功德啊!」「啊!我现在度了三个比丘、两个比丘尼出家,这功德有多大啊!」若一有这个心哪,那连一粒微尘那么多的功德,也没有了。要怎么样子呢?

「无我无人」:做了,行无所事;做过的事情,像没有了,无我无人。

「直至菩提」:乃至度人都成佛,也不执着这种度众生的功德。

所以《金刚经》上不是说:「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我应该灭度一切众生,而事实上,我一个众生也没有度。你看这种境界!你光念——晚间念《金刚经》,早晨也念《金刚经》,念来念去,你对《金刚经》的意思,一点都不了解。

完了,到时候还说:「噢!你看我呀!」还有个我呢!什么东西都把「我」摆到前边,那你念什么《金刚经》呢?念《金刚经》,要也没有人,也没有我,也没有众生,也没有寿者,这一切都是诸法空相。你看这多妙啊!所以要真正明白经义,直至菩提。

「真性不易」:真性也不变易,就是不更改。

「名解脱知见香」:就叫解脱知见香;连你的知和见都解脱了,都没有了,无所执着了。

「无我无人观自在」,无我无人,就是观自在菩萨。谁是观自在菩萨?你能无我,无人,就是观自在菩萨。

「非空非色见如来」,你不执着空,也不执着有;色就是有,有色相。你不落于空,也不落于有,那就见到佛了。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39_six-6-1-s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