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3 13:47:12淡雅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集卷三-決疑論(2)
財色名食睡,此五根沒一條好斷,但修行就是得要慢慢斷,才有實際之功效。以下為《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篇,希望大家多看看,逐漸修正自己!以下取自網路,每天花點小時間看,慢慢改變觀念、強化信心,真正斷惡吧!亦請多加流通,廣結善緣!(本系列文章經菩薩開示後流通)
※ ※ ※ ※ ※ ※ ※
●因果析疑類(八問八答)
問。大富貴人。往往多造婬業。何以不見有報。
答。宿世善緣既熟。今世雖惡。尚當先享福報。留其苦於來生。譬如凶年之穀。得之往歲。今歲之荒。來歲受苦。善亦如是。
問。風流之事。偏與功名為水火。其義何居。
答。風流之事。最損彼家名節。故亦受損名之報。
問。好色之士。後世每墮女身。何以故。
答。婬者意中。念念有一美女。情之所牽。其音容笑貌。常摹美女之嬌態。以故陽氣漸消。不覺形隨心變。
問。淫男念念想女。後世若必墮女身。則婬女念念想男。後世反可得男身矣。女何幸而男何不幸。
答。轉男為女。墮落也。轉女為男。超生也。同造墮落之因。決無獨受超生之果。譬如兩人登山。一人過於視下。忽然失足。一人過於視上。忽然失足。視下失足者。固墮至山下矣。豈視上失足者。必墮至山頂耶。
問。子息既從欲事而生。則多欲者宜多子。何以耽於色欲者。子女偏覺寥寥。
答。其故有二。一者使盡男子之態。不應更生男子故。二者精液耗散。如鄙吝之人釀酒。米少水多故。
問。世間之法。猶言罪不及孥。官不及世。若善者克昌厥後。婬者殃及子孫。則為善人之後者。何以享自然之福。為婬人之嗣者。何以受無妄之災。
答。宿世修善。投作善之家享福。宿世造惡。投作惡之家受禍。蓮華不發荊榛之幹。偃鼠豈出龍象之胎。
問。修善得貴子。理也。但其人與我有緣。方來託生。萬一福之稱者。緣不合。緣之合者。福不稱。奈何。
答。無量劫來。欲報我讎者。不計其數。欲報我恩者。亦不計其數。善以善應。惡以惡應。不患無轉移之法。
問。險惡之人。固當無後。彼持齋奉佛。發心出世者。何以往往無嗣。
答。險惡者無後。刻薄之孽報也。修行者無後。清淨之福報也。世間不肖子孫。貽祖父以死不瞑目者。何可勝數。大聖大賢。猶不能顧後。況其他乎。即使世世得象賢之嗣。而婬殺之業。人所同有。究本尋源。孰階之厲。所以修行人。具大智慧。求大解脫。既欲捨此凡軀。并求斷此凡種。俯視塵世。瓜瓞螽斯。嚼蠟無味。譬如有人前世為貓。產一貓子。必欣然愛之。若轉世為人後。識得此貓。是吾宿世所生。見其盜魚捕鼠。必切齒愧恨矣。豈尚願其貓種不絕。源源產乳哉。
白話翻譯如下:
★因果析疑類(八問八答)
問:大富大貴的人,往往造了很多淫業,為什麼不見有報應?
答:這些人之所以能大富大貴,是由於前世的善緣已經成熟。今生雖然作惡,還是應當先享受福報,而把苦果留到來生。就好像災荒之年的存糧是由往年所積蓄,而今年所遭受的災荒,要等到來年挨餓。過去世中所行的善業也是如此。(此說本於《業報差別經》)
問:發生男女私情,與獲取功名往往水火不能相容,這又是什麼道理?
答:發生男女私情,最為損害對方家庭的名譽,因此自己也會受到個人功名被剝奪的報應。
問:好色的人,後世常常淪為女身,這是為什麼?
答:淫心重的人,心裡念念都在想著美女。由於情思纏綿,自己的音容笑貌常常就會模仿美女的嬌柔之態,陽剛之氣漸漸消失。這樣在投生時,便由於心態的改變而轉成女身。
問:如果淫心重的男人念念想著女人,下世就淪為女身。那麼淫心重的女人念念想著男人,下世反而應該得到男身。為什麼女的如此幸運,而男的卻如此不幸?
答:轉男成女是一種墮落,而轉女成男卻是一種超越。同是造下墮落的惡因,決不可能獨自得到超越的善果。譬如兩人同時登山,一人總看下面而失足,一人總看上面而失足。總看下面而失足,當然會墮落到山下。難道總看上面而失足,就會墮落到山頂嗎?
問:子女既然是由男女欲愛而生,那麼欲望多的人就應該子女多,為什麼沉迷色欲的人卻常常缺少子女?
答:原因有兩個:第一、把男人的勁頭全使盡了,不應再生男孩。第二、精液稀薄,就如同吝啬的人釀酒,原料中米放得很少,水卻用得很多。
問:世間的法律,還講有罪不牽連兒女,官位不傳給後代。若是行善就使後代興旺發達,淫亂就要殃及子孫。那麼憑什麼成為善人的後代,就能安享自然之福?作為淫亂者的子女,卻要遭受無妄之災?
答:正是由於前世修善,所以才會投生行善的人家享福。也正是由於前世造惡,才會投生到作惡的人家受禍。蓮花不會從荊棘的枝干長出,偃鼠又豈是大象的胎胞所生?
問:行善積德而得貴子,理應如此。但其人與我有緣,才會來投生。萬一福份相符而緣分不合,或雖然有緣但福份卻不相符,又該怎麼辦?
答:無數劫以來,想找我報仇的不計其數,想找我報恩的也不計其數。行善就會有善良的子女與之相應,行惡就會有惡性的子女與之相應,不必擔心投生的事。
問:居心險惡之人,理應沒有後代。可是那些持齋信佛、發心出世的人,為什麼也往往後繼無人?
答:居心險惡的人沒有後代,是行為刻薄的惡報。修行人沒有後代,是身心清淨的福報。世間的不肖子孫,讓自己的祖父、父親死不瞑目的,數不勝數。大聖大賢之人,尚且不能照管好自己的後代,更何況其他的人?即使世世都有能效法先人賢德的後代,而淫欲和殺生的行為,依舊在所難免,追根溯源,還不都是由自己引起的?所以修行人有廣大的智慧,尋求徹底的解脫,不僅想自己捨離凡夫的軀體,還想從此斷除後世凡夫的種子,俯看塵世間一代代子孫繁衍不絕,感到索然無味。譬如有人前世是一只貓,產下一個貓崽,必定會喜愛不已。如果下世轉生為人,還認得此貓是自己前世所生,見它偷魚捕鼠種種行徑,必然慚愧悔恨不已。難道還會期望自己貓種不絕,繼續源源不斷地產下幼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