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8 13:39:15波仔

AAC Macau

 這天,我參加了早已在電視上看過的Adventure Racing(冒險競賽),嘗試親身感受在這門新興玩意的魅力。這個兩人一組的賽事的名字叫做動感亞洲Action Asia Challenge,這一站是在澳門舉行的。
 根據大會公佈,賽程會包括多項野外運動,如爬山單車,跑山,渡海泳,充氣獨木舟,攀石等,還有游繩下降,吊索橫渡等,換言之就是以人力推動的各動方法去穿過差異極大的地型。參加者當然要有強健的體魄和全面的野外技術才能順利完成。而由賽程是保密的,參賽者只能跟著指示前進,不能預先知悉下一個項目是甚麼,於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亦增加了刺激感。
 賽程的總長度為三十公里左右,預計完成時間為四至九小時。
 
檢查裝備
 賽事前的一天,我與拍檔去到澳門,下午在威斯汀酒店檢查裝備。比起一般行山,這次的裝備要專門得多,包括頭盔,安全帶,鋼扣,手套,緊急藥囊,單車及維持工具等,全副上陣,除了像特種部隊,還像嬉皮仕呢。
 工作人員仔細檢查裝備的規格,並確保我們懂得操作方法。
 檢查過後,大會提供了自助晚餐及講解賽事需要注意的事項,我們便回酒店休息了。

出發了!
 早上五時左右,我已經從床上爬起來。換過比賽服裝,載上裝備,便往樓下吃早餐。
 看著餐廳內大班參賽者穿著緊身衫褲(為了濕水後不會磨到皮膚,尤其是敏感部位的),這時心情開始緊張,大家都好樣很專業,很強悍,我這等初哥來是否送死?
 我跑過馬拉松,那種精疲力竭而目標仍未可見的感覺我印象猶新,但我更能想像到當一個人虛弱的時候而外在環境不斸大幅改變,例如跳進海水裡,浸得要蛻皮,然後上岸將之晒乾的感覺是更加耗人的。
 一出發,我就是將自己投向一個不能回頭的輸送帶,面對一關接一關的考驗甚至折磨。
 但我已沒有選擇了。拍檔在催促,外頭地點處人聲鼎沸,非常誘人。那裡應該有一股能量在聚焦,我無法置身事外。

一關又一關
 我們在起點處熱身時,第一次好好地看清楚全體參賽者。多半是洋人,而男女的比例又要以華人遠為懸殊。
 全禮嘉賓舉起槍──出發了!我立刻進入了一台巨大的發動機,周圍的大漢與嬌娃都奮力向前衝,唯恐執輸行頭,令人想起西班牙的奔牛節。
 出發之後跑了五百米左右,折回,拉開了的人在取單車時仍是混亂,好不容易在千軍萬馬之中突圍而出,騎著單車在公路上飛馳。
 終於爬到山頂,放下單車,跑一個圈又回來繼續踩,轉換之時肌肉適應不了,幾乎要抽筋。
 這時,頭腦開始模糊……下一項:游水。
 頓時醒了過來。我才剛剛學懂游泳,面對洶空湧的大海,亦唯有硬著頭皮跳下去,幸好有大會規定的救生衣。穿著衣服鞋子去游去絕對不是樂趣,不熟水性者跟本就是在漂浮。我的拍檔為了加快漂浮的速度,冒險攀扶著岸邊的大石拖我前進,結果立刻就割破手掌,血流如注。我唯有繼續自己漂呀漂。
 就在這時,相識的一位體力甚差的朋友竟然笑嘻嘻地追上來了,緊接著是另一隊更差的。可見個別弱項可以是致命傷。結果在三百米的渡海賽段,我們輸了十五分鐘。
 澳門是個小地方,路環更不比南丫島大多少。要在這裡塞下幾十公里的賽程,於是很多環狀的路線,於是我們又回到剛才放下單車的地方,繼續踩。
 說起來,踩單車又是一大決勝關鍵,因為上山時速度差不多,而下山則是純技術較量,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爭取時間。而半桶水者如我,則是戰戰兢兢,入彎時慢得要停,不覺落後很多時間。
 踩單車時另一種一定出現想法是:鬼叫你窮呀頂硬上!
 因為不少上坡是梯級,需要抬車,而你一定會覺得自已的車比人重,尤其是那在前方漸漸遠去的碳纖車架,而它的價值動輒以萬元計……極端的運動會指向極端的消費,信焉。

今天多事
 想著想著,不知不覺間來到另一水上賽段:吹氣獨立舟。也是今天多事,下去不久,拍檔的漿竟斷開掉下水裡,我一心打算划去撿拾,冷不防旁邊一個浪湧至,下一刻我們已雙雙落水,而船已遠去。幾經辛苦掙扎回到岸邊,另取一艇,又在風浪中奮鬥多時,終於完成了這一賽段。
 我們都知道隻人划艇的第一要訣是動作要一致,但那時實在累得連這一點簡單動作都提不起勁,這就是耐力比賽……
 如果剛剛的賽段太累,接著的挑戰就是太多休息了。對,我們一身游繩的裝備還未動用,接著就是一般而言最壯觀最剌激的一部份。可惜也是等得最久的。
 我們去到游繩下降(Abseiling)處,發現那裡塞住了至少四、五十人,有時已經等了一個小時了。
 一聽,爭分秒必爭的鬥心即刻煙消雲散,先歇歇再說。
 一等,就真的等了個多小時。因為下降的繩只有幾條,而安全措施必須一再檢查。

降落東亞主場館
 幸好有幾個大叔不斷說著冷笑話,也能解解悶。不知甚麼時候,終於輪到我們了。游繩下降到東亞運動會主場館旁邊的人工湖,然後游過對岸,肚裡空空如也鳴鳴作響,一陣涼風吹來,打了一陣冷顛。
 又經過一連串的等待與錯的路牌,工作人員錯的指示,回到終點,竟沒有甚麼興奮感覺。

 有參賽者投訴大會多處出錯,那當然是沒錯的,但問題背後是大會的兩難:一方面要搞個高質素的賽事,但若要迎合媒體的需要就很難以參賽者為中心。而且對外界擺出專業的形象,商業活動,收並不便宜的報名費,內裡卻是小本經營,工作人員多是澳門的學生義工。這項運動時尚味濃,固然有發展潛力,但操之過急,又會予人雷聲大雨點小之感。據說搞手曾為跨國公司的基金經理,應該會明白。
 回程車上,就著東亞運動會的主場館,竟辨別得到不久之前我滿身泥沙汗臭在呆等的位置。也許將來可以對兒子說,我曾經在那裡游繩下去。
 他一定不相信,而我會微笑,回憶著剛過去那個大起大落的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