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7 14:19:21Human
登石筍尖
本來要去皇帝殿的
沒看好路線就悶頭撞去
結果是找不到想上的登山口
索性繼續往前
記得前面有"菁桐古道"
菁桐古早是冶煤的地方
現存的工寮可看出當時的規模
沒發現菁桐古道
就在石筍尖登山步道圖前停了下來
從這裡出發
大概是非例假日
沒見到半個人影
只見到兩部車停在山下
石筍尖得名於陡峭的山勢
像初筍破土的樣子
平溪一帶的山大多如此
所謂的單面山
是單邊地殼隆起造成的
不高
卻相當有挑戰性
爬這樣的山
就真得用"爬"的了
為了手腳並用的攀登路程
先走過一段熱身的石階
踏上泥土路之後
才開始享受爬的樂趣
頂部是堅實的裸岩
有個特別的石槽
當地人稱為"皇帝椅"
看了方位
確實是坐北朝南
但非常窄小
坐著不很舒服
四方是雲霧繚繞的重巒疊嶂
下方則可盡攬平溪錯落的民房
及彎曲綿延的106縣道
頗有睥睨之勢
天候狀況不甚好
上方的雲越來越厚
也越來越灰暗
該回程了
剛有這想法的時候
天開始飄雨了
下山這一路就這麼間歇落著雨
地面變得濕滑險行
尤其是這樣的地勢
下山比上山更難
很多時候得拉扶著週邊的繩索與樹木
或踩著前人製作的繩梯攀緣而下
重要的倒不是拉著什麼
而是設法找到穩定的腳點
人一旦懸空了
就只能靠手的力量支撐全身
那更危險
因為上山時間晚
天色越來越昏暗
實在是怕太陽不給面子先收工
於是加緊腳步
偏偏這樣的路況
怎麼也快不了
又是上上下下好幾回
石筍尖已完整呈現在面前
有時還擔心是不是走錯路了
感覺時間過了很久
終於重新踏上石板路
心裡也踏實多了
下溪邊用毛巾吸飽沁涼的水
擦去一臉的汗
人頓時神清氣爽
快樂得哼起歌來
不多久就回到啟程的地方
蠻令人驚訝的
因為步道圖畫得好像會從另一處下山
也絲毫感覺不到自己繞了一圈啊
看看時間
實際才耗費了兩個多小時
呵
不論兩個人是要建立友誼
或是想打破緊張的關係
爬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面臨險境的時候
特別能體會到另一雙手的重要
獨自去爬山的人
則會對一路上幫助他的繩索與樹木充滿感謝
對大自然更加崇敬
一起去爬山吧~
: )
沒看好路線就悶頭撞去
結果是找不到想上的登山口
索性繼續往前
記得前面有"菁桐古道"
菁桐古早是冶煤的地方
現存的工寮可看出當時的規模
沒發現菁桐古道
就在石筍尖登山步道圖前停了下來
從這裡出發
大概是非例假日
沒見到半個人影
只見到兩部車停在山下
石筍尖得名於陡峭的山勢
像初筍破土的樣子
平溪一帶的山大多如此
所謂的單面山
是單邊地殼隆起造成的
不高
卻相當有挑戰性
爬這樣的山
就真得用"爬"的了
為了手腳並用的攀登路程
先走過一段熱身的石階
踏上泥土路之後
才開始享受爬的樂趣
頂部是堅實的裸岩
有個特別的石槽
當地人稱為"皇帝椅"
看了方位
確實是坐北朝南
但非常窄小
坐著不很舒服
四方是雲霧繚繞的重巒疊嶂
下方則可盡攬平溪錯落的民房
及彎曲綿延的106縣道
頗有睥睨之勢
天候狀況不甚好
上方的雲越來越厚
也越來越灰暗
該回程了
剛有這想法的時候
天開始飄雨了
下山這一路就這麼間歇落著雨
地面變得濕滑險行
尤其是這樣的地勢
下山比上山更難
很多時候得拉扶著週邊的繩索與樹木
或踩著前人製作的繩梯攀緣而下
重要的倒不是拉著什麼
而是設法找到穩定的腳點
人一旦懸空了
就只能靠手的力量支撐全身
那更危險
因為上山時間晚
天色越來越昏暗
實在是怕太陽不給面子先收工
於是加緊腳步
偏偏這樣的路況
怎麼也快不了
又是上上下下好幾回
石筍尖已完整呈現在面前
有時還擔心是不是走錯路了
感覺時間過了很久
終於重新踏上石板路
心裡也踏實多了
下溪邊用毛巾吸飽沁涼的水
擦去一臉的汗
人頓時神清氣爽
快樂得哼起歌來
不多久就回到啟程的地方
蠻令人驚訝的
因為步道圖畫得好像會從另一處下山
也絲毫感覺不到自己繞了一圈啊
看看時間
實際才耗費了兩個多小時
呵
不論兩個人是要建立友誼
或是想打破緊張的關係
爬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面臨險境的時候
特別能體會到另一雙手的重要
獨自去爬山的人
則會對一路上幫助他的繩索與樹木充滿感謝
對大自然更加崇敬
一起去爬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