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3 03:29:54許小蕙
山豬、飛鼠、撒可努
剛剛寫完了一篇報告,這學期修了本土神學這一堂課,
從文學書籍、電影、參訪中認識我們的土地,
信德老師第一次上課就放了《光陰的故事》和《娘家》的片段,
讓我們可以從各族群的眼光及記錄去看他們的想法和信仰,
不再是擠在自己窄小的空間中,
這是我現在很喜歡去上學的原因之一!
書目:《山豬、飛鼠、撒可努》
作者: 亞榮隆.撒克努
出版社: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內容摘要:
在台東太麻里香蘭部落住著一群親近大自然的排灣族,
作者記錄祖父、爸爸、外婆和自己的部落經歷,讓讀者進入奇妙的文化之旅。
全本書分為四個部份:
(一)山與卡瑪
從獵人家族的打獵生活中,在山中尋找山豬、飛鼠和猴子,
他們了解各種動物的習性、生態的規律,以尊重的心態來獵捕動物。
山孕育著各種生命氣息,裡面有果園、玉米園、蕃薯園,
山代表著生命的堅韌毅力,代表著山地文化。
隨著外力強權進入及環境變遷,
對著大樹唱歌的畫面漸漸消失,
「山的文化」正遭受嚴重的考驗。
(二)Vu Vu 們
文中每一段和長輩、祖靈有著深刻連結,
有 Vu Vu 照顧小米園、喝小米酒的記憶,
也有 Vu Vu 的 Vu Vu 英勇的事蹟。
祖靈們的陪伴及祝福是族人們心靈的依靠,
以食物孝敬死去的勇士、頭目,在夢中和祖先們對話,
而祖靈可以藉著升起的煙來看子孫們。
先人的傳承使得生命不斷的持續,
是一種指引、是族人精神的寄託。
(三)亞榮隆.撒克努
部落的衰退凸顯部落認同問題,
如同每個人的名字,名字是一種身份、認同、尊重。
作者以他的名字來當作此章的標題,
要讓讀者了解他的信仰是排灣族,
他以身為排灣族為榮,它美麗的文化需要被看見。
最後一章呈現文化傳承和基督信仰的衝突,
傳統婚禮可以找到部落失去的記憶及尊榮,
這卻和相信基督的父親意見相佐。
(四)獵人在城市
從部落到台北的心路歷程,
有在都市叢林裡找路的族人、有作者和弟弟上台北找父親的冒險記,
在語言、環境、教育、文化的隔閡下,他們都迷路了!
同時在迷路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要如何繼續往前?
作者最後指出,他願意回歸土地、部落中,
用文字捍衛「山的文化」,並感謝父親上帝的恩典和祖先的引領。
心得感想:
太麻里山林裡的獵人看似即將消失,
卻有一小群人默默在努力,
用文字保存最珍貴的排灣記憶,
用獵人學校來傳遞傳統文化給下一代。
從飛鼠大學的愛乾淨學生們、猴子的情感流露、山的堅毅不拔,
看見上帝在山中的奇妙創造,也看到祂的細心,
這個恩典若不好好保護,真的是大損失。
排灣族有華麗的服飾,底色以黑色或藍色為主,
衣服上的圖騰包括人頭紋、百步蛇和祖靈圖。
階級觀念表現在財產與婚姻,姓名的取用也包括在內。
關於祖先的傳承和重視祖靈的保護在本書中有多處提到,
黃昏飛來的小鳥(是祖靈變的)不要輕易趕走它、
向祖靈禱告祈求祝福、小米的VuVu 也曾在土地上結穗。
如同對大自然,對長輩和祖先是一樣的尊重和敬仰,
以前曾經聽聞祖靈會住在大樹中、石頭中、小鳥中,
在書中也提到以食物祭祀祖靈的祭拜,祖先的保護是族人心裡的依靠,
這是他們的信仰之一。
排灣族是撒克努的信仰,
整本書的中心圍繞在文化的保存與認同間做探討,
他努力試著將被擠壓的事物做還原,還原排灣文化,
這使我思考到「信仰是文化嗎?文化是信仰嗎?」
他願意保存文化的行動令人感動。
婚禮籌劃中,父親和他在基督教和文化傳統的拉扯並起了衝突,
「信仰與文化保存」是這裡爭議的衝突點,
每個到外地的宣教士都要面臨這個考驗,
不禁想起馬偕穿漢服、講台語的畫面。而基督徒同時也需思考,
當我們在傳福音時,需要站在對方的價值觀設想,
一下子認定“它是巫術、是撒旦”的想法也許只會造成反感。
原住民是這土地的一份子,我們可以在書中跟著他們一起去打獵,
從書中的分享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除此之外,還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
這是最近盤旋在我腦中的問題。
三月十一日,學校有一些同學
去支援三鶯部落的抗議、幫忙募集他們所需的基本物資,
那天晚上想上網看相關報導,竟然在當日新聞找不到這個消息,
我們的媒體似乎是該報的不報,不該報的聳動新聞報了一堆。
回想2007年12月和杵臼社一起去三鶯部落的那天,
馬牧師的禱告這樣說:
「耶穌降生在破舊的馬槽,耶穌也降生在這裡,三鶯部落。」
願我們多一些的關懷和禱告,為了他們的家和文化。
上一篇:Be Still
下一篇:「平靜‧安祥」聖誕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