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8 21:33:22哈克

『來做點什麼好?』如何好好活著系列之十五

有沒有朋友發現
悄悄的,哈克把『如何活的好』系列,改成『如何好好活著』系列

活的好,還是有點年少輕狂,狂妄了點
有了孩子之後,生命裡的美好與輕鬆,不再那麼輕易出現了
於是,從以為自己可以活的好,移轉到,小一點的期望,如何好好活著。

*********************************

從小,我體弱多病
聽媽媽說,我三天五天就要去一趟醫師館
模糊的記憶裡,隱隱約約記得自己好像常常在大通舖的床上,身體不舒服

可能因為這樣,我很怕生病感冒
一不舒服,會好像天都要塌下來了一樣

和夫人結婚之後,發現,當我們得了同一種感冒的時候
夫人,偶而難受唉一下,其他時候很正常
而我,卻是從喉嚨痛的第一天開始,就像是快要淹死的雞一樣,掙扎痛苦

有一天,在浴室跟夫人聊天
我問她,你感冒難受的時候,是不是不會想到接下來會有多難受?
夫人刷著牙,很帥氣灑脫一點都不猶疑的說『對啊!幹嘛想接下來?』

從那一刻起,我才知道
不是全世界的人都跟我一樣,會這樣不聰明的『未雨綢繆』

有了這個體會
星期一的傍晚,跟我的大學同學小瓜呆有了一段這樣的對話,趁機整理了起來

*************************

哈克:
對於和自己身體的關係,我最近有新的體會,這幾天我感冒了,在夫人和蛋頭感冒之後。我發現我一感冒,只有喉嚨痛的時候,就會擔心隔天後來可能會來的頭暈或其他的不舒服,於是,我的痛苦就加成了,我會把『明天可能的負擔與痛苦』拿來今天品嚐。

小瓜呆:哈!我也會。那怎麼辦?
哈克:敢問大師,您有何出路?

小瓜呆:目前沒有。我只有常提醒自己(我還記在手機裡,可以隨時拿出來看)
”身體不適時,意識到就好,不用接著想下去”,有時很管用。但當身體不適症狀接二連三時,還是會破功,很難避免後面的多想。

哈克:的確。我最近在練習的是:知道我現在有這個症狀,單純的停留在這個知道,然後問自己:『我身體好好的時候,這個時刻這個地點我會作什麼讓我更快樂?』,然後就去作,像我今天下午就去按摩,雖然覺得在沙塵爆裡騎車是件愚蠢的事。

小瓜呆:這不賴,我也來試試!以具體行動取代空想,這個有啟發性。

哈克:呵呵,謝謝誇獎。從催眠的角度來看,越去想可能接踵而來的身體不適症狀,就越容易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症狀(插一句話,其實,那天聽說你會過度聚焦在身體的痛苦裡,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我終於發現我跟你竟然有這麼相似的地方)

小瓜呆:是啊,我以前就發現了,只是,你似乎撇步比我多

哈克:而身體的病症或不適,其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有一定的流程與先後
於是如果我們用行動取代了煩惱思緒(觸發進一步的症狀產生的思緒),那麼,就有可能跳過不少難受與負擔,更快速的更有效的康復。

小瓜呆:對,不過我還有一種很怪的擔心,意識到”越去想可能接踵而來的身體不適症狀,就越容易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症狀”這件事實,有時反而會讓我更焦慮,因為意識到這件事之後,你就會有兩種可能,一是不去想,二是變成擔心自己會越去想(而不是單純地越去想),而我有時會變成第二種。

哈克:這種,在臨床上,屬於思考過於活躍型的病人,這種人,平常喜歡思考,通常不是愛念什麼數學系,就是愛念什麼社會學,這種需要思考活躍的學科(這裡我是在虧小瓜呆,因為小瓜呆念的是電機和數學雙學位,碩士班又跑去念社會學)

小瓜呆:哈哈哈!(小瓜呆是很難得連續哈哈哈,哈三聲的!掌聲鼓勵!)

哈克:
臨床上,這種人,我都會下一個最簡單的指令,就是用行動取代思考
而且,讓這個取代變成一種不需要思考就會有行動的習慣。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
這幾天感冒不舒服,我就很容易會陷入『擔心身體越來越不舒服』的迴圈
我就想,那我如果身體好好的,我會作什麼事情,讓自己的生活好玩或快樂?
腦中出現的答案是:『料理食物』
所以就開始在廚房裡開始熬煮排骨玉米湯
在廚房,容易就很忙,就忘了本來的煩惱了。
喝喝熱湯,又挺舒服,又可以給夫人喝,真是一舉數得!


*********************************

這是我正在學習的
說簡單一點,就是活在當下,不活在未來的焦慮裡
只是,人生,本來就不容易那麼簡單。

『來做點什麼好?』這是我接下來人生要繼續練習的。
來一次一次的。讓這個問句變成一個習慣。
哈克回給特瑞紗 2008-06-13 14:39:13

哎呀
這個境界太高了

可能要年紀大一點才作得到

terese 2008-06-13 05:00:14

活在當下,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呢。
有個故事說:一個和尚在懸崖邊不小心墜落,只抓住了一些草,就要摔死了。
他問佛:現在怎麼辦?
佛說:活在當下,欣賞風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