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1 05:47:36胡大俠

第七章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第七章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易經﹒繫辭上傳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來註:
八卦,以天地、水火、山澤、雷風八卦之象。
言非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也。
若舊註,以兩相摩而為四,四相摩而為八,則將下文日月男女說不通矣。
八卦者,剛柔之體,剛柔者,八卦之性。
總是剛柔,分成八卦。摩盪者,兩儀配對,氣通於間,交感相盪摩也。
惟兩間之氣,交感相摩,而後生育不窮,(陰陽通氣)
得陽氣之健者為男,得陰氣之順者為女,
然成男雖屬乾道,成女雖屬坤道,合之則乾乾始而坤終。
此造化一氣流行之妙,兩俱不可測者也,
知者,知此事也,作者,能此事也。
蓋未成之物,無所造作,故言知。已成之物,曾經長養,故言作。
言乾惟知始物,坤惟能成物,此所以易簡也。
凡人之知,屬氣、屬魂,凡人之能,屬形、屬魄。
故乾以知言,坤以能言也,大者,完全之意。
譬之生人,止天一生水(腎),而二之火為心,三之木為肝,
四之金為肺,五之土為脾,一身之骸骨臟腑皆完全備具矣。
蓋不惟始而大始。此一條,
言天地陰陽之流行,一施一受,易之氣也。
言天地萬物,唯有此對待。
故剛柔八卦,相為摩盪,
於是鼓雷霆,潤風雨,日月寒暑,運行往來,形交氣感,男女於是乎生矣。
故乾所知者惟始物,坤所成者惟成物。
無乾之施,則不能成坤之終,無坤之受,則不能成乾之始。
惟知以施之,能以受之,所以生育不窮。
孔子因文王圓圖,帝出乎震,成言乎艮;
又文王序卦,陰綜乎陽,陽綜乎陰也。所以發此條。

【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這裡大家要注意兩個字,一個「摩」字一個「盪」字,這是古文,筆者在還不懂易經是什麼之前,對中國文字,相當厭惡尤其是古文和文言文類的書籍,古文難懂是因為自己不讀書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的文字,一個方塊字就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很多的觀念、很多的思想。而現在的白話文就不同了,要湊好幾個方塊字,才能表達出來一個意思或思想,這就是新舊的不同,這一代從白話文入手的人來讀古書,統統沒有辦法,原因就在這裡,因為沒有經過文字訓練。盪摩的意思就是「摩擦」實際上「摩」是摩、「盪」是盪,兩個字的含意應有差別。「是故」用白話說;就是「所以」;所以啦。我們老祖宗畫的八卦是【剛柔相摩】,剛與柔是相互在「摩擦」,摩擦才能產生動能。「摩」就像用手這麼一搓、也好像用手摸摸它,這是物理世界自然的法則。到了物質世界「陰陽剛柔」必須相摩,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自然發生這種現象,所以說【剛柔相摩】。
卦呢。是相盪、盪來盪去,像小孩子在打秋千一樣,打秋千這是北京話,規規矩矩的來說,那個叫盪,是坐在秋千上,甩得高高的盪過來盪過去,是個動態的,也可說像鐘擺一樣,一般古鐘底部都會有一個圓錘,發條一上那個圓錘它就會一直擺過來擺過去,等發條鬆了它才會停下來。所以八卦互相在盪、互相在碰,因為宇宙物理、天地、太陽跟星球一樣,萬物都在放射,太陽的能永遠不停的放射出來,太陽系存在的東西都受它的影響,我們地球的能也相對的再放射出去,太陽、月球也受到地球的影響,這是八卦相盪得道理。如何叫八卦相盪呢,大家先看「先後天」八卦圖。
什麼叫相盪呢,像【坎卦】跟【離卦】這麼一甩,【離卦】原來在上面的,像盪秋千一樣,甩盪到【坎卦】下面去、靠攏啦,叫【水火既濟卦】,若【坎卦】盪到【離卦】下面,就產生了另一個新卦【火水未濟】卦,這就是相盪。如果【離卦】盪到【艮卦】的上面,就叫【火山旅卦】、盪到【艮卦】的下面,便是【山火賁卦】每一卦盪成八個卦,八八就六十四卦。天地間也一樣,譬如;你是從別所學校的轉學生,上課第一天你慌張的走錯教室,因為你突然走進教室,在教室內的所有人,都會轉頭看看,你也就影響了大家,這就是八卦相盪的道理。一切的變化都是這個產生的,所以說【剛柔相摩,八卦相盪】,我現在是講原理,大家不能只聽我講,你們腦子裡要有八卦圖象,只要一盪,馬上就會出現什麼情形,不經思索都要知道,想學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一定要背熟,不會背六十四卦的話,【易隱】這本書看了等於白看。什麼叫相摩、相盪你要不加思索的把它畫出來。在你腦子裡清清楚楚的畫出來,才有用處。孔子以上講的這個法則,也是宇宙的法則。

太極拳自修要略
鄭曼青
  練功架時,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二句要論。尤須注意其根在腳。全身重量,只許放在一隻腳上。主宰於腰,不獨手與腳要隨腰轉動,自顛頭及踵與眼神,皆須隨腰轉動。故相傳所謂練太極不動手,即是謂手足不能自動,惟腰為主。

  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此二語不可忽視。頂頭倘有擺動,祕傳所謂:雖練三十年不得成功。然尾閭不得中正,神亦不能貫頂。頂頭懸者,正由總其髮若辮子,懸於樑上之意耳。

  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如無虛實,即無陰陽。無陰陽,便非太極。如兩手必分陰陽,陰陽便是虛實,兩腳亦然。惟左手必與右腳相合,右手必與左腳相合,因係同一交叉神經故耳。此為左右上下手足之分虛實也。所謂總此一虛實者,及其根在腳,將全身重量必須放在一隻腳上﹔若兩腳同時用力,便是雙重。雙重即如少林拳馬步,此為太極拳最忌之大病也,切記,切記。

  周身節節貫串,則力可以通矣。氣通不獨於體有裨,於用亦大有益。發勁提放,尤賴節節貫串,方能達力學槓桿之作用。不然則枝枝節節,散漫而不能應心聽用矣。

  氣宜鼓盪,即以丹田之氣,與空氣相互鼓盪。余曾發明陸地游泳一說,見拙於十三篇,即以空氣比水而已:漸漸覺往來迴旋,卻有壓力。久之愈覺壓力甚大,此即所謂虛而實之。然若與有大力之人較手,則反視若與空氣相搏,此即所謂實而虛之。能是,可得妙用無窮矣。

  內固精神外示安逸,此得體用兼賅之妙。泰山崩於前,麋鹿興於左,可使色不變,目不瞬者,以其內固精神,而有不動心之修養。此即孟子所謂養吾浩然之氣之作用耳。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太極拳原為十三式長拳,喻其動盪滔滔不絕也。動者必有主力,以致推動,如火車、汽車、電車然,是運之後動也。動之餘力回盪,易所謂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亦由動盪也。是以動餘必有其盪,盪之未定,復續之以動,周而復始,永無間斷。固太極拳雖止為十三式,而謂為長拳,其意在此。正猶長江大海之滔滔不絕,亦即易之所謂摩盪之旨。此即天地陰陽之動盪,亦無已期耳,非謂功架之長短。倘功架增至萬式,猶區區耳,不足稱滔滔不絕也。此即喻其綿綿不斷而已。

  心為令三字,乃太極拳唯一之要訣。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於以推動矣。然手足絕不可自動,非待腰能從心便利之後,手足方得隨腰而動,是之為太極拳不動手,且足亦不自動。故太極拳之動作,真所謂牽動一髮,則全身俱勁。 學者其體驗之,自有得也。

  鄭曼青是民初的太極拳大師,人稱「五絕老人」(因身懷五種絕技之故)。他為了使太極拳更加普及,因此以楊式太極為基礎,簡化出一套新的太極拳,世稱:鄭子太極。鄭子太極雖然在套路上較為簡化,但是在精神上是沒有改變的。鄭曼青的著作中以"鄭子太極十三篇"最為有名。本文為他的另一本著作"鄭子太極自修新法"中的章節,此書在內容上較偏重於能夠使人易於了解,並能藉之自修學習。雖然我在這裡無法將此書的內容詳盡載出,但是其中的這篇文章點出了一些自學太極的要點,或有幫助。原文題名「自修要略」,前面的「太極拳」三字是為了在目錄中能夠點明內容而加。

2010/11/30登入奇摩胡清如的部落格網站
http://tw.myblog.yahoo.com/huchingju/article?mid=15774
2012/03/21登入pchome新聞台胡清如的部落格
高雄市苓雅區漢昌街84巷23號 電話:(07)761-2979行動:0929-569449
胡清如(筆名胡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