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含胸拔背」
論「含胸拔背」
胡清如撰
一、首先看看專家學者之各種論說:
1.楊澄甫先生: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於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於胸際,上重下輕,腳根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力能由背發,所向無敵也。
2.李英昂先生:背與胸,是一反一正,互相有密切關連者。配合胸部放寬。頭部上領,用意識解除背部的緊張,使脊柱保持中正而略向上提拔的意思,叫做拔背。在形式上要做到不前俯、不後仰、不左歪、不右斜、脊柱時時保持端正,不受肌肉的牽制與阻礙,回復其生理上本來的自然狀態,使得盡軀幹支柱的作用,動作自然靈活。要知拔背本來是一種自然的姿勢,不是做作的,不是勉強的,孩童們大概都是保持拔背的姿勢的。至成年人,則因平日行動姿勢之不良,久之,失去脊柱正常的姿勢,有的人太過表現精神,將胸部挺起,間接令背極力向後反張;有的未老先衰,將胸部內縮,間接令背部彎駝。結果,養成肩背的肌肉緊張狀態,造成拱背縮肩等不良姿勢,間接影響內臟之安位,有礙衛生至巨。
3.吳鑑泉先生:涵胸,是胸部向內微凹,使橫膈下降,以為氣沉丹田的幫助。拔背是背部向外微凸,使脊柱垂直,力發於背。
4.太極拳總會:何謂含胸拔背?就是肋骨內涵──不凸出,脊骨平背──不陷入,兩者互為因果。為何?謂胸涵氣沉,背拔神聚,掩蔽要穴,保護內臟。如何?肋骨內涵,脊骨平背,自然涵胸拔背,氣向下沉。禁忌:挺胸駝背。
二、從以上各專家之論點,不外乎強調胸與背部姿勢,如何如何要求?然後使氣沉丹田,似乎未盡其義?根據筆者親身體驗的結果,此處身體處於自然狀態,讓先天氣充滿於背部,則已做到含胸拔背了,此時身體的狀況彷彿吹滿了氣球一樣,有帳滿之感覺。要做到含胸拔背,最起碼你要養氣,先有了氣,再運轉氣達於背部,使氣貼於背,才能體悟拔背的滋味。若是你體內連氣都未能感覺,那含胸拔背就只能姿勢的要求而已,不能達到真正的「含胸拔背」意義了。
1991/03/31刊載於太極拳研究專集(170期15頁)
1991/09/15刊載於中國功夫雜誌(7期3頁)
2005-12-08刊載於閒人論壇網站
http://jacky.phpbb3.net/forums.html
2006/07/08登入奇摩胡清如的部落格網站
http://tw.blog.yahoo.com/post/post_html.php?mid=62
滿漢全席
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go-bank/article/view?aid=158
發現台灣的之美-旅遊團
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okwap-ez8828/article/view?aid=1333-1334
胡大俠知識團
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huchingju-88/article/view?aid=851-852
胡清如知識團
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huchingju-0208/article/view?aid=296-297
2012/02/21登入pchome新聞台胡清如的部落格
高雄市苓雅區漢昌街84巷23號 電話:(07)761-2979行動:0929-569449
胡清如(筆名胡大俠)
上一篇:太極拳之「形」「法」「功」
下一篇:氣功麻醉、鎮靜、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