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狗貼耳〉
魚腥草
英文名稱: Pig Thigh
學名: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科名: 三白草科(Saururaceae )蕺菜屬(Houttuynia)
別名:臭嗟草、臭臊草(台灣),坪岑草《吳越春秋》,蕺《別錄》,菹菜《新修本草》,紫背魚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菹子《綱目》,臭豬巢《醫林纂要.藥性》,側耳根《遵義府志》,豬鼻孔《天寶本草》,九節蓮《嶺南採藥錄》,折耳根、肺形草《貴州民間方藥集》,臭腥草《泉州本草》,狗貼耳《廣州植物志》蕺菜、蕺兒根、摘兒根。
原產地: 中國南方各省區,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及西藏也有分布。
分佈: 生於溝邊、溪邊及潮濕的疏林下。
用途:
1.食用:嫩葉可食用,煮成湯後,鮮嫩可口,腥臭盡除。
2.藥用:清熱利濕,消腫解毒,利尿,抗菌,抗病毒,消炎,擴張血管。性味:全草:辛、涼、酸、寒。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制肺癰,肺熱咳嗽,小便淋痛,水腫;外用治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莖 : 高達60公分。莖下部伏地,節上輪生小根,上部直立,無毛或節上被毛.莖扁圓形,皺縮而彎曲,長20-30公分;表面紅棕色,具縱稜,節明顯,下部節處有鬚根殘存;質脆,易折斷。
葉 : 葉互生,薄紙質,有腺點;葉柄長 1-4 公分;托葉膜質,條形,長約 2.5 公分,下部與葉柄合生為葉鞘,基部擴大,略抱莖;葉片卵形或闊卵形,長 4-10 公分,寬 3-6 公分,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常呈紫紅色,兩面脈上被柔毛.葉互生,多皺縮,展平後心形,長 3-5 公分,寬 3-4.5 公分;上面暗紅或黃紅色,下面紅褐色或紅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成鞘狀。
花 : 穗狀花序生於莖頂,長約2 公分,寬約 0.5 公分,與葉對生;總苞片4枚,長圓形或倒卵形,長 1-1.5 公分,寬約 0.6 公分,白色;花小而密,無花被;雄蕊3,花絲長為花藥的 3 倍,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1,由3心皮組成,子房上位,花柱 3,分離。蒴果卵圓形,長 0.2-0.3 公分,頂端開裂,具宿存花柱。花期 5-6 月,果期10-11月。
果實: 果實為細小球形蒴果,頂端開裂,內中種子數量極多。
特徵:
為多年生草本,因其莖葉搓碎後有魚腥味,故名魚腥草。魚腥草植株矮小,莖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狀莖生于淺層土壤中,白色,節上生根﹔莖上部直立,葉心形或寬卵形,常見綠色,偶有紫色﹔花期 5-6 月,果期10-11月。魚腥草生命力極強,直接用其根莖插于潮濕泥地,即可成活,并生根發芽,廣為繁衍。以葉多、色紅、有花穗、魚腥氣濃者為佳。
文字資料取自:
http://163.17.44.1/teach/校園植物/魚腥草/魚腥草.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