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一朵心蓮(徐美蘭)
一般人對於「心蓮病房」的印象,都以為那是「等待死亡」的地方。因此,病人通常都很排斥,心裡會想:我有這麼嚴重嗎?一定要住心蓮病房嗎?
「其實,心蓮病房中有醫師、護士、社工、心理師,還有志工們,共同為照顧病患的生活品質而努力。除了控制病人身體的不舒服,對於日常生活的照顧,也是面面俱到。」服務於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的護士胡薰丹,就她照顧病人的經驗,提出看法並分享一件感動的人與事。
有位四十多歲罹患口腔癌的病人,臉上的傷口,從口中一直侵蝕蔓延到外面來,就像拳頭這麼大,可想而知,那是多麼的疼痛。可是他寧願留在家裡,吃不下、睡不好,就是不願意來住院。
慈院的居家護理師和心理師,多次連袂去勸他前來住院;最後,他才「勉強」接受。剛來時,他對人們一直採取排斥的心態。
有一天中午,胡薰丹想到他吃東西很不方便,又沒有家屬陪伴,就泡了一杯五穀粉給他喝。
就這樣,一把溫暖體貼的心鎖,打開他封閉幽暗的心門。彼此之間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也慢慢「發覺」心蓮病房不一樣。
因為他的傷口很大,味道不好聞,胡薰丹貼心的用芳香精油,小心翼翼的滴灑在紗布上;並在病房內點著薰香燈,去除異味,換來滿室芳香的愉悅。
慢慢的,傷口比較不痛了。他開始主動要求協助拍攝心蓮病房的宣傳錄影帶,期待以病人的角度,現身說法來告訴其他患者:在心蓮病房,絕對可以在人生最後一段路程,保有相當好的生活品質。
後來,他更發心每天整理佛堂;志工們看到他,也都真心的給予讚美和鼓勵,讓他覺得住在心蓮病房的生活,很有意義,並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
原本不肯就醫的病人,經醫療團隊用心照料及志工群的呵護支持後,一改之前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固執排斥心態,轉而願意接受關懷,並且積極的身體力行,成為一位為人服務的志工。其中不正深深啟發著:人因轉念而幸福,因付出而自在啊!
看盡病房內遭受病痛折磨的「苦難菩薩」不斷示現,胡薰丹真心感悟並心存感激:「健康的人要吃一碗麵很容易,可是他吃一碗麵,只能從嘴巴上僅有的細縫,慢慢塞進去;吃到最後一口時,麵早已經冷了。所以,從這個小地方來看,我們更應該要很感恩並認知到,其實,能吃、能喝就是一種福氣呀。」
證嚴上人說:「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透過這一樁因細心照護,用耐心的愛來真誠付出,因而感動病人,轉化他的心念,使病患轉排斥為接納。難能可貴的溫馨故事裡,足為「生命的教育」留下最真實最正面的紀錄與見證。
雖然身體因殘破而產生無奈難堪的難聞異味;然而,在大愛滋潤,感恩心悟的過程中,他懂得把握當下及時付出,為自己有限的生命,灌注一襲似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般的清香,散發出的「德香」亦將永遠縈迴在世,永不泯滅。
心蓮病房裡,凝視感知;方知有一種烙印叫了悟,有一種付出叫幸福。
2003.06.14 靜思花園舊稿
上一篇:一顆糖果(徐美蘭)
下一篇:一刀兩不斷?(徐美蘭)
還有一種雞婆叫陪伴,有一種歡喜叫甘願。
不泯滅良心的離苦利他精神才叫細心照顧,治療病痛要遠離政治花招,童叟無欺才是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