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5 11:49:56許老爹

收割 (許裕哲)

在農村成長的孩子,有細數不完的回憶,「收割」就是其中之一。

 

記得小時候,插秧是由人工將一小欉一小欉的秧苗插入水田,現在已由機械代替人工了。涉水田拔草、補秧苗是農家小孩的苦差事,常常不是前腳陷入爛泥中,就是後腳提不起來,更別說噴灑農藥及施肥了,尤其在冬天冰冷的水田中。

 

從插秧苗到收成,大約需要三到四個月,期中最怕遇到颱風,難怪農夫有「靠天吃飯」的宿命。

 

 

插秧後,農夫最高興的就是「割稻子」。以前割稻子是由人工手持鐮刀,一株一株割下,再放入由人力踩動的滾筒式脫穀機;脫穀後再在自家院子,或運到廟埕或馬路曬穀子;曬乾後經「風鼓機」篩選,排除成長較差的稻穀;再由人工裝袋後,這一季的稻作作業就結束了。

 

稻穀裝完袋後,常常兩腳已沾滿稻灰,奇癢無比;現在收割及乾燥已由機械式替代人工了。稻穀經機械收割後直接運到米商乾燥廠,乾燥完成磅重後就算大功告成。每次收割後,父親總留下約半年量的稻穀,在自家庭院中曬乾供家人食用,所以我家也算是「吃米不知米價」的家庭。

 

 

 

收割時滿天的飛鳥,搶食稻田的昆蟲也算是一盛況。大人等待的是躲在最後一排的大老鼠「山河」。因為稻田裡經常鼠滿為患,割稻機是由四周外圍往內收割,老鼠就會往內躲;收割到最後無處躲藏了,一定會四處亂竄,大夥一撲而上逮個正着。「三杯山河」是晚上加菜的料理。現在環境污染嚴重,已少有人捕捉「山河」為食了。

 

 

201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