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6 13:42:18許老爹

撿戲尾 (許老爹)



印象中,第一次看電影是在台南市的電影院,阿爸帶我去的,是一部台語黑白喜劇片,確切的時間已不記得,約莫是在上小學前後吧。

之後,好長的一段時間未再進過電影院,直到小學五年級左右,村內開了一家「露天戲院」。

戲院蓋在大馬路旁,北側緊臨官田溪;四周以三合板圍起,高度約二公尺。「露天戲院」,顧名思義,當然是沒屋頂。戲院旁邊的樹木,往往成了看「霸王戲」的地方;三合板的牆壁,也被挖了許多小洞,只要是上演時段,戲院外面也常另演著「你追我跑」的戲外戲。

戲院有一只架得高高,面向村子的高音喇叭,電影放映的時候,幾乎全村都可聽到音效;在冬夜上演恐佈片的時候,那淒厲的呼聲常令我們這些小孩子聽得毛骨悚然,尤其是配上北風吹動窗子的「叩、叩」聲,更會嚇得把頭埋在棉被裡,久久不敢鑽出來。

歌仔戲、布袋戲、電影輪番上演。舞台是坐西朝東,下午時分,舞台即可擋住陽光的直接照射,所以如果上演的是歌仔戲、布袋戲,會加演下午場;電影則非等到晚上不可。下雨天,當然得「休演」了。

一般放映的電影大都是黑白台語片,偶而也會有「伊士曼彩色」武俠片上演。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兩部黑白台語片,學校都特別安排學生來觀賞。一部是「最後的裁判」,主題歌就是膾炙人口的「燒肉粽」;另一部是賺人熱淚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不管是電影、布袋戲或歌仔戲,想看戲,又沒錢買票的小孩,常會徘徊在戲院門口,看到認識的,就拉著大人的衣角跟著進去;找不到認識的,只好「撿戲尾」了。

不論演出的是什麼,終場前的五分鐘,戲院都會開放讓民眾進去觀賞,稱為「撿戲尾」。「撿戲尾」的,絕大多數都是小孩子。

三十幾年前的往事了,回味那段「撿戲尾」的日子,似有著一絲淡淡的「鄉愁」縈繞在心頭。

2001.05.01

果媽媽註:
老爹比我年輕許多,卻也曾去[撿戲尾].看來這種甜蜜的回憶,真是那個時代的小孩共同的台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