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2 08:00:09我是隻豬

幸福,一種靈性生活 陳錦生/長榮大學

吃「繼光餅」的幸福

小時候住在基隆,附近有許多福州人,因此也有許多福州的小吃和點心。當時,最喜歡的是一種台語叫「鹹光餅」的零食,後來聽說福州人把它叫作「繼光餅」,相傳是紀念當年戚繼光打日本兵的時候發明的乾糧。這種繼光餅是用麵粉揉成圓形,上面灑上一些白芝麻,然後用炭爐火烤而成。剛出爐的時候,香味撲鼻,令人垂涎。繼光餅的樣子很像現在的「貝果」,只是稍微小了一點。通常餅裡沒包什麼餡,就已經覺得很好吃了。如果奢侈一點的話,有時會將剛出爐的繼光餅,用刀子橫切開來,再夾入榨豬油剩下的肥肉渣,吃起來的感覺更是人間美味。在四十幾年前的時候,對一個小孩來說,有繼光餅吃就覺得很幸福了。

後來因為求學的關係,負笈台中,發現中部人居然不知有此人間美味。取而代之的是北部所沒有的「太陽餅」,只是吃起來總沒有繼光餅的滿足感。大學畢業後,回到台北工作,也許是經濟條件比較好,選擇的東西也比較多樣化,對繼光餅的感覺不再像以前那樣懷念,賣的人也漸漸少了,但偶而在市場上看到也會買來吃。

二十年前,我轉到東海大學任教,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機會吃到繼光餅。有一年,母親從基隆到台中來看我,順便就在菜市場買了一大包繼光餅帶給我解饞,我把它放在冷凍箱裡,想吃的時候就拿幾個出來烤,還捨不得送人。據說現在賣的人也少了,台北市就我所知,只有東門市場還有一家在賣傳統方法烤出來的繼光餅。老板說,曾有人從德國回來,買了一大包繼光餅,當天坐飛機帶回去德國,想來和我一樣懷念繼光餅的人還真不少。後來,母親每次來台中,總不會忘記帶一大包繼光餅,每次享用的時候,就有一種滿足和幸福的感覺。也許是兒時懷舊,也許是思念母愛,總之,「繼光餅」對我而言,就是人間美味,就是幸福的象徵。聽起來荒謬,實際上就是如此。

「平常、簡單」的幸福

生物學上有一種「印痕」(imprinting)的學說,就是說生物在剛生下的時候或幼期的記憶,會對後來的行為產生根深柢固的影響,也許這就是我對「繼光餅」的感覺。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除非你們回轉,變成像小孩子一樣,你們絕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太18:3)「變成像小孩子一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像小孩一樣,無憂無慮,沒有詭詐,沒有心機,沒有計較,也沒有煩惱。「成為天國的子民」其實就是一種幸福的代名詞,只有像小孩一樣,才有可能。

幸福,也可說是平常心,就像「繼光餅」一樣平常而不起眼。最近在網路上讀到一篇清華大學賴教授文章,談到他那念國小二年級的兒子,老師給了一項作業,要他們當小記者訪問爸爸。其中的一個題目是「爸爸的夢想是什麼?怎麼實現?」他對兒子說:「我有三個願望:第一個願望是吃得下飯,第二個願望是睡得著覺,第三個願望是笑得出來。」兒子以為爸爸故意開玩笑,一直叫他爸爸不要害他。最後,無奈的寫下這三項,硬著頭皮交去給老師,結果得了九十八分,是全班最高分。爸爸就問:「老師有沒有說什麼?」「她說她先生的工作最近不太順利,已經有好幾天睡不著覺,也只吃得下一點東西。你爸爸的三個願望很有意思。」這個兒子還是不懂,因為他沒有這些煩惱,只是覺得大人的問題還真莫名其妙。「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多麼平常,多麼簡單。「智慧越多,煩惱越深;學問越博,痛苦越大。」(傳1:18)今天的知識越來越複雜,煩惱和憂愁跟著也多,離幸福也就越來越遠了。

幸福,一種靈性生活

大學畢業時,恩師貢榖紳教授(後來當了中興大學校長)曾給我們一句話:「忙碌是幸福,懶惰是罪惡。」如今自己也擔任教育行政工作,每天忙忙碌碌,也許有一點點的成就感和虛榮感,但絕對沒有什麼幸福的感覺。懶惰則不一定是罪惡,但也絕對不是幸福之道。而忙碌的成就感,對我而言卻遠遠比不上一個「繼光餅」的幸福感。

當耶穌說到「天上的飛鳥」、「地上的百合花」這些很平常的事物時,他告訴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這其實是在描述一種自然界的神蹟,我們卻未能看見。因為我們太在乎「不尋常的神蹟」,以至於我們看不見周遭許多「平常」的神蹟。我們從小到大,能夠活著、成長,就是一種神蹟,我們卻看不到這種神蹟,以至於常常憂慮。

耶穌用小孩比喻天國,其實「天國就在心中」,既在心中,何須外求?我們活在幸福當中,卻往往還在追尋幸福。有一個寓言故事這樣說:一隻小狗到處找幸福,到處都找不到。後來狗媽媽對牠說,其實幸福就在尾巴上,只要往前走,幸福就會自然跟著來。

「驀然回首,『幸福』就在燈火闌珊處。」

幸福,與其說是一種感覺,或是一種頓悟,毋寧說是一種靈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