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7 14:51:30阿莉仔
很「台」?很「國」?
上個星期三,我開車南下,離開了熟悉的北部地區,熟悉的廣播頻道也開始受到各式各樣的干擾,在百般無聊與好奇心的驅使下,索性調到地下電台,聽聽這種最近很熱門的南部民眾的草根聲音。聽著聽著,我竟聽出趣味來了,主持人是兩位年輕的小姐,節目內容就只是接受聽眾點歌,和打電話進來的聽眾聊聊天,偶爾插入一兩段賣藥的廣告,談不上有什麼特別的。對我而言,卻像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語言,是那麼熟悉又是那麼陌生,熟悉的是好像又回到童年時光,隔壁賣檳榔的阿姆總是把收音機轉得大聲,一邊包檳榔,一邊聽吳樂天說書賣藥,或者坐在興南客運上,被迫聽司機喜歡聽的阿嬌姨;陌生的是,對話的內容好像是高中時代聽陳樂融的廣播節目,感覺很奇怪,與那種曾經熟悉的感覺很不對味。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南人,能說流利國台語的雙聲帶,打從高中畢業北上就學,就在高等學府裡面打滾,十多年來,沒再聽過地下電台的廣播節目,再次聽到熟悉的語言,每字每句我都聽懂了,卻讓人覺得很陌生,好像說台語的倪蓓蓓和五六十歲的歐仔桑為賦新詞強說愁,怎麼聽就是不對味。用這種方式描述「聽地下電台的個人經驗」,恐怕有許多人要批評我忘本無恥媚俗等等,我冒著被許多地下電台支持者唾棄的危險,只是想要邀請你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種聽起來很熟悉又很陌生的感覺,這種感覺與口音無關,卻與說話者和內容有關,我早已經熟悉,哪一種語言適合用來說哪類的話。
今天晚上,我又不可免俗的觀看了難得一件的八點檔大戲,阿扁的獨白,老實說,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阿扁講了幾句國語解釋為何向人民報告不向立法院報告,就開始改用台語向民眾解釋總統反對罷免的理由,直到轉台無意中聽到某位政論家說阿扁用台語,擺明了就是講給支持他的民眾聽的,我才意識到阿扁用台語向人民報告。當然,我不是要突顯阿扁的台語有多流利,至少比起馬英九彆扭的台語,用台語向人民報告,阿扁可是佔盡了主場優勢,不過,我想有更多的人,或者應該說更多說台語的群眾和我ㄧ樣,壓根地就不覺得陳水扁會說國語,他講國語的聲音像機器人在說話,第一次聽到他用國語的就職演說,差點讓我嚇出一身冷汗,忍不住的捂上耳朵,實在很刺耳,到現在我還是一直想不透為什麼阿扁流利的國語卻是那麼的難聽。我經常忍不住要懷疑,那些蒙扁接見國際友人會不會被他那種詭異的聲調嚇到,也許一些有經驗的國際友人早就懂得準備耳塞,以避免耳膜受傷。言歸正傳,阿扁說台語肯定比說國語要好聽多了,用好聽的語言向人民報告,當然會有加分的效果,至少受不了轉台的人會少一點。沒錯,我早已經認定阿扁適合說台語,因此,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說台語這件事,有那麼深奧的政治意涵,是阿扁向支持者心戰喊話的戰術運用之ㄧ,這點我是後知後覺。
再說另外一個故事,我的父母都是那種沒有行動力的忠實扁迷,從小我家只說台語,雖然小時候我可是校內外國語演講比賽的常勝軍。那天,聽到我媽竟然用國語在教訓她的小孫子,我差點笑倒在地,當然她講的國語很台,但那不是我想笑的原因,畢竟很台也沒什麼不好。我想笑是因為她正經八百的模樣,像極了持著教鞭的老師,教訓才上幼稚園中班的小孫子寫作業不專心,連第三個和三個的區別都搞不清楚。平常幾乎不說國語的人,竟然在教小孩寫作業的時候,堅持一定要用國語,用自己不熟悉的語言,這不是很奇怪嗎?不過,這也沒那麼奇怪,想想我經常也有這個毛病,明明英文不是很好,卻總是喜歡在講理論時秀兩句英文,雖然我自己深以為鑑,還是很難不夾雜一兩句,往往一不小心就說出了,把理論名詞翻成中文,好像就失去了它精準與深刻的描述潛力。
這三件看起來沒有太大關聯的生活瑣事,唯一的共同點就只是語言—什麼人在什麼場合用什麼語言說話,我無意過度解釋語言的意識形態,當流行文化所能發揮的影響力,比任何政治機構教育單位都要強烈時,語言就已經失去了統一的價值標準,反而語言的適當使用與否必需由情境來決定。
今天晚上,我又不可免俗的觀看了難得一件的八點檔大戲,阿扁的獨白,老實說,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阿扁講了幾句國語解釋為何向人民報告不向立法院報告,就開始改用台語向民眾解釋總統反對罷免的理由,直到轉台無意中聽到某位政論家說阿扁用台語,擺明了就是講給支持他的民眾聽的,我才意識到阿扁用台語向人民報告。當然,我不是要突顯阿扁的台語有多流利,至少比起馬英九彆扭的台語,用台語向人民報告,阿扁可是佔盡了主場優勢,不過,我想有更多的人,或者應該說更多說台語的群眾和我ㄧ樣,壓根地就不覺得陳水扁會說國語,他講國語的聲音像機器人在說話,第一次聽到他用國語的就職演說,差點讓我嚇出一身冷汗,忍不住的捂上耳朵,實在很刺耳,到現在我還是一直想不透為什麼阿扁流利的國語卻是那麼的難聽。我經常忍不住要懷疑,那些蒙扁接見國際友人會不會被他那種詭異的聲調嚇到,也許一些有經驗的國際友人早就懂得準備耳塞,以避免耳膜受傷。言歸正傳,阿扁說台語肯定比說國語要好聽多了,用好聽的語言向人民報告,當然會有加分的效果,至少受不了轉台的人會少一點。沒錯,我早已經認定阿扁適合說台語,因此,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說台語這件事,有那麼深奧的政治意涵,是阿扁向支持者心戰喊話的戰術運用之ㄧ,這點我是後知後覺。
再說另外一個故事,我的父母都是那種沒有行動力的忠實扁迷,從小我家只說台語,雖然小時候我可是校內外國語演講比賽的常勝軍。那天,聽到我媽竟然用國語在教訓她的小孫子,我差點笑倒在地,當然她講的國語很台,但那不是我想笑的原因,畢竟很台也沒什麼不好。我想笑是因為她正經八百的模樣,像極了持著教鞭的老師,教訓才上幼稚園中班的小孫子寫作業不專心,連第三個和三個的區別都搞不清楚。平常幾乎不說國語的人,竟然在教小孩寫作業的時候,堅持一定要用國語,用自己不熟悉的語言,這不是很奇怪嗎?不過,這也沒那麼奇怪,想想我經常也有這個毛病,明明英文不是很好,卻總是喜歡在講理論時秀兩句英文,雖然我自己深以為鑑,還是很難不夾雜一兩句,往往一不小心就說出了,把理論名詞翻成中文,好像就失去了它精準與深刻的描述潛力。
這三件看起來沒有太大關聯的生活瑣事,唯一的共同點就只是語言—什麼人在什麼場合用什麼語言說話,我無意過度解釋語言的意識形態,當流行文化所能發揮的影響力,比任何政治機構教育單位都要強烈時,語言就已經失去了統一的價值標準,反而語言的適當使用與否必需由情境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