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3 03:16:46阿莉仔
制憲正名:選舉語言創造獨立的條件
台長新注:這篇文章寫於一年前,今日再讀,更加確認千萬別讓像我這種人,當上領導人或是幕僚,有創見但沒遠見。當當打手,倒是挺合適的。2005/11/17
-----------
或許這一仗打下來,扁政府挫敗,證明台獨路線不可行,諸如此類的言論,一夕之間成了民意的主流,正名、制憲,似乎只是少數台獨份子所操弄的情緒語言。持平而論,此次立委選舉,泛藍陣營的勝利,是對選情過度悲觀的僥倖﹔而泛綠陣營的挫敗,是對選情過度樂觀的失落。充其量,只不過是跌破眼鏡。反倒是陳水扁總統於此次選舉所拋出的正名與制憲等議題,後勢的發展值得期待,若是泛藍陣營與少數統媒將此結果,解讀成台獨路線的挫敗與台灣民眾反獨的表現,恐怕是過度詮釋。
選舉所拋出的議題,價值恐怕不在選舉本身,而在其可被累積的效應,老帥李登輝,絕對是此次選舉的大贏家,台獨更是未來不可擋的潮流。我的理由很簡單,請您仔細想想,在這麼多大大小小的選舉戰役中,不論為何而選為何而戰,不論是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或是沒沒無聞的市井小民,這可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我們可以大膽的討論獨立建國的願景。縱使,這樣的願景,無法抹滅中產階級知識份子對扁政府執政的失落感,也無法撫平泛藍群眾自三二0以來對扁政府的不信任,這樣的願景無法改變選民結構與樁腳文化的社會事實,這樣的願景,卻讓更多的人相信台灣獨立不是洪水猛獸,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以是未來的一個選項。
選舉最大的好處是教育群眾。選舉議題的發酵,不在於選舉當下的成敗。試想,早年的黨外份子,用激進的選舉語言突顯蔣氏政權獨裁的荒謬性,二十年後,當年的選舉語言成為今日一般民眾的基本常識,獨裁者的神話,在選舉中被打破﹔同樣的,正名、制憲與獨立,是今日最激進的選舉語言,或許無法成為左右選情的議題戰,一場接一場的選舉造勢活動,逐漸的將台灣人從恐共依美的桎咎中釋放出來,那是一種潛藏在台灣人心裡的焦慮,一種無法被正視的恐懼,焦慮與恐懼禁錮了理性與選擇的可能性。終於,有了一個出口,陳水扁總統登高一呼,李前總統身先士卒走入群眾,中國,不再巨大的無法想像,不再因為無法想像而無法掌握,恐懼與焦慮因為獲得了合理的解釋,得以逐漸釋懷﹔獨立建國的願景被清楚的勾勒出來,成為你我可以想像的未來,就像想像未來一樣,平淡無奇,只是你我生涯規劃中一部分,當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今日對現狀的挑戰,只不過走向未來必經的過程。
或許你可批評陳總統像個跳樑小丑,哪時不提制憲正名,偏偏在選舉前才提,擺明了就是光說不練,選舉語言大家聽聽就好,不必當真。或許正因為如此,你就不得不對國家領導人的智慧感到佩服,或許他是無心插柳,或許他的原意果真就只是為了鞏固泛綠的選票,事實是,假如沒有選舉活動這樣的場合,假如沒有選舉語言這樣的情境,在任何情況下提出正名與制憲的後果,不僅會引起嚴重的台海危機,更重要的是,根本不可能引起民眾的興趣,我們會因為美國的反對中國的打壓很快的否定或贊成,錯失了進行認真討論自我反省的可能性。我所謂認真討論與自我反省,不是只那些在人民的授權下,本來就應該關心國家大事的執政黨或是在野黨,相反地,我說的是諸如你我一般平凡的市井小民,算計著柴米油鹽,面對上司與部屬老婆與小孩,游走於學校工作家庭,什麼美中台三角關係,只會反應在股市的加盤指數,什麼中華民國在台灣或是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只會出現在護照上或是考試題目中,只有通過選舉,我們參與國家大事。因為正名與制憲的議題成為選戰中藍綠攻防的核心,我們開始思考獨立建國的可能,正名與制憲的迫切性,不管贊成與否,不論藍綠選民,不可否認的,獨立建國的議題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你此刻的選擇,你此刻的思考,將會永遠的烙印在你的生命中。
我們創造了歷史的趨勢,卻也在歷史的潮汐中隨波逐流,三十年前,你在總統府前揮舞著中華民國國旗,撼動激勵著全國軍民的愛國情操,三十年後,你仍舊在總統府前揮舞著中華民國國旗,你隻身對抗潮流,妄想撲滅被點燃的熱情,只不過當虛假的謊言被拆穿,就再也無法變成真的。歷史的潮流,說穿了或許就只是一連串揭露虛假的過程,歷史是前進的,只是因為無法回頭。既然無法回頭了,台灣獨立的願景,已是未來不可擋的潮流,縱使,獨立只是另一個等待被揭露虛假的真實。將來不管結果是獨立、統一或是戰爭,台灣人已經走在選擇的路上,無法回頭。選擇,不意味著我們有絕對的選擇權,我們是做決定的也是被決定的,誰也無法預測,無法評估。只有等待三十年後,我們才會知道你我此刻的選擇如何決定你我三十年後的未來。
-----------
或許這一仗打下來,扁政府挫敗,證明台獨路線不可行,諸如此類的言論,一夕之間成了民意的主流,正名、制憲,似乎只是少數台獨份子所操弄的情緒語言。持平而論,此次立委選舉,泛藍陣營的勝利,是對選情過度悲觀的僥倖﹔而泛綠陣營的挫敗,是對選情過度樂觀的失落。充其量,只不過是跌破眼鏡。反倒是陳水扁總統於此次選舉所拋出的正名與制憲等議題,後勢的發展值得期待,若是泛藍陣營與少數統媒將此結果,解讀成台獨路線的挫敗與台灣民眾反獨的表現,恐怕是過度詮釋。
選舉所拋出的議題,價值恐怕不在選舉本身,而在其可被累積的效應,老帥李登輝,絕對是此次選舉的大贏家,台獨更是未來不可擋的潮流。我的理由很簡單,請您仔細想想,在這麼多大大小小的選舉戰役中,不論為何而選為何而戰,不論是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或是沒沒無聞的市井小民,這可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我們可以大膽的討論獨立建國的願景。縱使,這樣的願景,無法抹滅中產階級知識份子對扁政府執政的失落感,也無法撫平泛藍群眾自三二0以來對扁政府的不信任,這樣的願景無法改變選民結構與樁腳文化的社會事實,這樣的願景,卻讓更多的人相信台灣獨立不是洪水猛獸,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以是未來的一個選項。
選舉最大的好處是教育群眾。選舉議題的發酵,不在於選舉當下的成敗。試想,早年的黨外份子,用激進的選舉語言突顯蔣氏政權獨裁的荒謬性,二十年後,當年的選舉語言成為今日一般民眾的基本常識,獨裁者的神話,在選舉中被打破﹔同樣的,正名、制憲與獨立,是今日最激進的選舉語言,或許無法成為左右選情的議題戰,一場接一場的選舉造勢活動,逐漸的將台灣人從恐共依美的桎咎中釋放出來,那是一種潛藏在台灣人心裡的焦慮,一種無法被正視的恐懼,焦慮與恐懼禁錮了理性與選擇的可能性。終於,有了一個出口,陳水扁總統登高一呼,李前總統身先士卒走入群眾,中國,不再巨大的無法想像,不再因為無法想像而無法掌握,恐懼與焦慮因為獲得了合理的解釋,得以逐漸釋懷﹔獨立建國的願景被清楚的勾勒出來,成為你我可以想像的未來,就像想像未來一樣,平淡無奇,只是你我生涯規劃中一部分,當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今日對現狀的挑戰,只不過走向未來必經的過程。
或許你可批評陳總統像個跳樑小丑,哪時不提制憲正名,偏偏在選舉前才提,擺明了就是光說不練,選舉語言大家聽聽就好,不必當真。或許正因為如此,你就不得不對國家領導人的智慧感到佩服,或許他是無心插柳,或許他的原意果真就只是為了鞏固泛綠的選票,事實是,假如沒有選舉活動這樣的場合,假如沒有選舉語言這樣的情境,在任何情況下提出正名與制憲的後果,不僅會引起嚴重的台海危機,更重要的是,根本不可能引起民眾的興趣,我們會因為美國的反對中國的打壓很快的否定或贊成,錯失了進行認真討論自我反省的可能性。我所謂認真討論與自我反省,不是只那些在人民的授權下,本來就應該關心國家大事的執政黨或是在野黨,相反地,我說的是諸如你我一般平凡的市井小民,算計著柴米油鹽,面對上司與部屬老婆與小孩,游走於學校工作家庭,什麼美中台三角關係,只會反應在股市的加盤指數,什麼中華民國在台灣或是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只會出現在護照上或是考試題目中,只有通過選舉,我們參與國家大事。因為正名與制憲的議題成為選戰中藍綠攻防的核心,我們開始思考獨立建國的可能,正名與制憲的迫切性,不管贊成與否,不論藍綠選民,不可否認的,獨立建國的議題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你此刻的選擇,你此刻的思考,將會永遠的烙印在你的生命中。
我們創造了歷史的趨勢,卻也在歷史的潮汐中隨波逐流,三十年前,你在總統府前揮舞著中華民國國旗,撼動激勵著全國軍民的愛國情操,三十年後,你仍舊在總統府前揮舞著中華民國國旗,你隻身對抗潮流,妄想撲滅被點燃的熱情,只不過當虛假的謊言被拆穿,就再也無法變成真的。歷史的潮流,說穿了或許就只是一連串揭露虛假的過程,歷史是前進的,只是因為無法回頭。既然無法回頭了,台灣獨立的願景,已是未來不可擋的潮流,縱使,獨立只是另一個等待被揭露虛假的真實。將來不管結果是獨立、統一或是戰爭,台灣人已經走在選擇的路上,無法回頭。選擇,不意味著我們有絕對的選擇權,我們是做決定的也是被決定的,誰也無法預測,無法評估。只有等待三十年後,我們才會知道你我此刻的選擇如何決定你我三十年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