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7 19:50:14阿莉仔
批評與反對
這兩天來,在ptt的兩岸交流版看到兩岸學子你來我往的一番對話好不精采。
不過整體的感覺只有兩個字,誤解,還是誤解。我說的誤解,不單是指雙方對彼此的誤解,而是對概念的誤解。我不談民主的概念,因為這個概念談一輩子也談不完。就拿批判這個概念來說,最大的誤解是錯把批評當反對。
會到這個版的人,相信都自我期許能夠勇於批判。批評共產黨的腐敗、批判中國社會種種不平等現象、批連戰、批阿扁...但是批判與社會運動是不同層次的問題。想想澄社那群富有批判精神的大教授們,為什麼只能偶爾發表一些批判的白皮書,說政府這裡不好,那裡不夠,如何如何...但是有多少人會在意他們的批判,老實說,我從來沒有仔細讀過他們的白皮書,除非,我寫報告要收集資料才會勉強讀一讀。
批評是人的天性,沒讀過幾年書,還不是照樣會批判。
批評也不需要什麼深奧的理論,用不著擔心有沒有道理。
批評別人作的事,行動權根本不在你,也就用不著有什麼實際作為。
反對作為一種社會運動尤其是民主運動是需要理論與實踐的。
不是舉舉標語,罵罵共產黨的腐敗,寫幾篇文章要求平反六四就是民主運動,也不是罵罵阿扁白賊,或者阿扁致詞時在台下喊聲不要作秀,或是帶著幾千幾萬人上街頭就是反對運動。台灣選後的衝突,卻導致連宋光環盡失,就是最好的說明。2000年民進黨取得政權,對台灣社會運動而言,是空前的喜訊,也視危機。這代表著舊的社運時代已經終結,新的社運世代,將面臨議題整合的挑戰,隨之產生的,是社運、學運、工運或原運人士各佔山頭,人民的力量分散,當然社運的改革力量,也就很難凝聚。結果所謂的改革力量,就只能隨著執政者起舞。這種現象,馬克斯已經說得很清楚為什麼德國的小資產階級是最難動員的革命力量,Gramci在獄中筆記中,把這種現象說明的更為詳細。民進黨懂這個道理,反對黨卻不懂。想想泛藍的群眾運動為什麼虎頭蛇尾,國親兩黨有能力號召五十萬人走上街頭,為什麼沒有能力改變民進黨的粗糙的兩岸政策,為什麼大家都心知肚明連宋兩人氣數已盡。這是很可笑的反對運動,這麼有民意的反對運動領袖,不到幾個月就死在自己所發動的反對運動的手中。告訴你,連宋兩人根本不懂得如何反對,只會批評,絕不是社會運動。社會運動要有正當性,但是只要不爽大家都可以隨意批評,再由別人來批評你的批評,批評是沒有出口的迴圈,可悲的是,連宋將他們廣大的支持者,帶進了這個永無止盡的迴圈。歸根究底,還是錯把批評當成反對運動,許信良和侯校賢的民主學校,說是要教台灣民眾怎麼反對,先知卓見,只是師資如何恐怕就很難說。
說個故事給大家參考,我自己也是這兩年才悟出這個道理。
念研究所,所裡來了一位1990年中正紀念堂廣場前的學生運動總指揮之一。
學運之後,就一直留在社運界,從工運到原運,都是幕後的黑手之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我們在清大鬧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學運。
起因是: 他在校內非法停車,學校把他的車子鎖了。
訴求是: 學校違法。
理由是: 學校並非執法單位,不可在當事人不同意甚至未獲告知前,侵占私人財產權。
乍看之下,好像是胡鬧,為這種是鬧革命,怎麼不先檢討自己呢?當時,雖然我參加的很起勁,心理卻還是懷疑這個訴求的正當性。直到最近,我才完全懂了,一件事情,如果一開始就錯了,並不能因為大家都這麼做,就可以取得合法性。(題外話,林佳龍最近對廣電媒體大舉整頓,倒頗有學運鬥士之風,不愧是1990年學運的智囊)
他說了一個故事,在1980年代的輔大學生很強悍,一天到晚跟學校要求東要求西,搞得校長學務長都很難為。後來,換了一個校長,一改作風,什麼都準。
從此之後,輔大的反動學生,就越來越少了,這位輔大校長,還因此為當時的輔大換得校風自由開放的美名。到了我現在這個年紀,總是在想:
當一個學生,絕對不要當可以被收買的反動學生
當一個校長,絕對要效法這位英明的輔大校長
最後,先問問自己是校長還是學生,是主政者還是老百姓,
階級永遠是對立的,認清自己的角色,再來盡自己批判的義務。
搞不清楚這點,批判是很容易變盲目的,也很容易輕易的被收買
不過整體的感覺只有兩個字,誤解,還是誤解。我說的誤解,不單是指雙方對彼此的誤解,而是對概念的誤解。我不談民主的概念,因為這個概念談一輩子也談不完。就拿批判這個概念來說,最大的誤解是錯把批評當反對。
會到這個版的人,相信都自我期許能夠勇於批判。批評共產黨的腐敗、批判中國社會種種不平等現象、批連戰、批阿扁...但是批判與社會運動是不同層次的問題。想想澄社那群富有批判精神的大教授們,為什麼只能偶爾發表一些批判的白皮書,說政府這裡不好,那裡不夠,如何如何...但是有多少人會在意他們的批判,老實說,我從來沒有仔細讀過他們的白皮書,除非,我寫報告要收集資料才會勉強讀一讀。
批評是人的天性,沒讀過幾年書,還不是照樣會批判。
批評也不需要什麼深奧的理論,用不著擔心有沒有道理。
批評別人作的事,行動權根本不在你,也就用不著有什麼實際作為。
反對作為一種社會運動尤其是民主運動是需要理論與實踐的。
不是舉舉標語,罵罵共產黨的腐敗,寫幾篇文章要求平反六四就是民主運動,也不是罵罵阿扁白賊,或者阿扁致詞時在台下喊聲不要作秀,或是帶著幾千幾萬人上街頭就是反對運動。台灣選後的衝突,卻導致連宋光環盡失,就是最好的說明。2000年民進黨取得政權,對台灣社會運動而言,是空前的喜訊,也視危機。這代表著舊的社運時代已經終結,新的社運世代,將面臨議題整合的挑戰,隨之產生的,是社運、學運、工運或原運人士各佔山頭,人民的力量分散,當然社運的改革力量,也就很難凝聚。結果所謂的改革力量,就只能隨著執政者起舞。這種現象,馬克斯已經說得很清楚為什麼德國的小資產階級是最難動員的革命力量,Gramci在獄中筆記中,把這種現象說明的更為詳細。民進黨懂這個道理,反對黨卻不懂。想想泛藍的群眾運動為什麼虎頭蛇尾,國親兩黨有能力號召五十萬人走上街頭,為什麼沒有能力改變民進黨的粗糙的兩岸政策,為什麼大家都心知肚明連宋兩人氣數已盡。這是很可笑的反對運動,這麼有民意的反對運動領袖,不到幾個月就死在自己所發動的反對運動的手中。告訴你,連宋兩人根本不懂得如何反對,只會批評,絕不是社會運動。社會運動要有正當性,但是只要不爽大家都可以隨意批評,再由別人來批評你的批評,批評是沒有出口的迴圈,可悲的是,連宋將他們廣大的支持者,帶進了這個永無止盡的迴圈。歸根究底,還是錯把批評當成反對運動,許信良和侯校賢的民主學校,說是要教台灣民眾怎麼反對,先知卓見,只是師資如何恐怕就很難說。
說個故事給大家參考,我自己也是這兩年才悟出這個道理。
念研究所,所裡來了一位1990年中正紀念堂廣場前的學生運動總指揮之一。
學運之後,就一直留在社運界,從工運到原運,都是幕後的黑手之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我們在清大鬧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學運。
起因是: 他在校內非法停車,學校把他的車子鎖了。
訴求是: 學校違法。
理由是: 學校並非執法單位,不可在當事人不同意甚至未獲告知前,侵占私人財產權。
乍看之下,好像是胡鬧,為這種是鬧革命,怎麼不先檢討自己呢?當時,雖然我參加的很起勁,心理卻還是懷疑這個訴求的正當性。直到最近,我才完全懂了,一件事情,如果一開始就錯了,並不能因為大家都這麼做,就可以取得合法性。(題外話,林佳龍最近對廣電媒體大舉整頓,倒頗有學運鬥士之風,不愧是1990年學運的智囊)
他說了一個故事,在1980年代的輔大學生很強悍,一天到晚跟學校要求東要求西,搞得校長學務長都很難為。後來,換了一個校長,一改作風,什麼都準。
從此之後,輔大的反動學生,就越來越少了,這位輔大校長,還因此為當時的輔大換得校風自由開放的美名。到了我現在這個年紀,總是在想:
當一個學生,絕對不要當可以被收買的反動學生
當一個校長,絕對要效法這位英明的輔大校長
最後,先問問自己是校長還是學生,是主政者還是老百姓,
階級永遠是對立的,認清自己的角色,再來盡自己批判的義務。
搞不清楚這點,批判是很容易變盲目的,也很容易輕易的被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