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3 00:00:00兩果

說文軒(193).膠鬲之困

之困

    「鬲」字你認識嗎﹖恐怕搖頭者居多。「鬲」原音力,現音隔,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為
;其金文是,篆文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象鬲形,是一種下有三足,中可容物的陶器炊具。「鬲,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根據《說文解字》,「鬲」部有13個漢字,屬近代常用字有3個,為:融、鬲和鬳(「鬳」音驗,現多用作漢字表音部件)。近代常用漢字字典中,「鬲」部收字只有1個,即:鬲;而「融」則撥歸「虫」部。

    在近代漢字字典中,《說文解字》中的部首被取消而併入了「鬲」部的有:「䰜」部(音歷)。「䰜」最早源自篆文,字形是
。該篆文從鬲從曲線,鬲為煮食器皿,曲線代表氣味;楷書後訛寫成弓。「䰜,㽁也。古文亦鬲字。象孰飪五味氣上出也。」 該部收漢字13個,屬近代常用字只有一個,即:粥。該部首取消後,「粥」撥歸「米」部。

    「鬲」部雖只有一個漢字,但也屬表音字,以「鬲」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隔、嗝、膈。


    「膠鬲之困」一語典自《孟子•告子下》:「膠鬲舉於魚鹽之中。」講的是賢者生逢亂世,惟退隱江湖,韜光養晦,侍機而起。故孟子進一步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這是多數聖賢所需經過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