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4 00:00:00兩果

說文軒(148).桃李不言


桃李不

    人人都得說話,故「言」字應是最初期的漢字了。「言」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
;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骨文象口吹喇叭類樂器之形,《爾雅•釋樂》云:「大簫謂之言。」故「言」原為發聲之意。金、篆文訛為從口從䇂(音千)。「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根據《說文解字》,「言」部共收字253個,屬近代常用字有106個,即為:信、言、計、訂…… (詳見附註1)。近代常用漢字字典中,「言」部收字為122個,新增加的字有16個,即是:訃、訛、註、評、詫、詼、認、誘、諂、諮、謊、謠、譚、讚、詹和變,其中「詹」和「變」是由《說文解字》中的其他部首中撥歸過來;而原有的「信」字則撥歸「人」部。

    在近代漢字字典中,《說文解字》中的部首被取消而併入了「言」部的還有「誩」部(音競)。「誩」最早出自篆文,字形是
。該篆文從二言,會二人競言之意。「誩,競言也。从二言。」該部收漢字4個,屬近代常用字為2個,即:競和善。該部已告取消,「競」字撥歸「立」部,「善」字撥歸「口」部。

    「言」部雖是大部首,但部內表音字廖廖可數,茲分述如下:
    (1).「言」字。「言」出處如上述。以「言」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唁和這。
    (2).「詹」字。「詹」最早見自篆文,字形是
。該篆文從言從八從厃(音危) ,會話語 喋喋不休之義。「詹,多言也。从言从八从厃。」徐鉉進一步解釋:「厃,高也;八,分也,多故可分也。」「詹」在《說文解字》中原屬「八」部,後才撥歸「言」部。「詹」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擔、膽、澹、蟾、贍和簷。
    (3).「䜌」字。「䜌」音孿,最早見自篆文,字形是
。該篆文從言絲 ,會不斷之義。「䜌,亂也。一曰治也。一曰不絕也。从言絲。」段玉栽註解:「亂也。一曰治也。與爪部𤔔,乙部亂音義皆同。一曰不絶也。别一義从言絲。治絲易棼。絲亦不絶。故从絲會意。」「䜌」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變、戀、巒、欒、鑾、鸞、孿、攣、彎和灣。

    除上述表音字,「言」部還有一些獨體字,分列如下:

    1).「設」字。「設」最早見諸篆文,字形是
。該篆文從言從殳,殳是武器,會以言使人留意於殳。「設,施陳也。从言从殳。殳,使人也。」
    2).「訴」字。「訴」最早出自篆文,字形是
。該篆文從言從厈(音罕) ;楷書時,字形才變作從言從斥。「訴,告也。从言,厈省聲。《論語》曰:『訴子路於季孫。』𧪜,訴或从言朔。愬,訴或从朔、心。」
    3).「計」字。「計」最早源於篆文,字形是
。該篆文從言十,會計數之意。「計,會也。筭也。从言从十。」

    「言」部首的字,值得一提的還有個別歷史較悠久的形聲字,分別為:
    1.「誨」字。「誨」最早見自甲骨文,圖形是
;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骨文借用「每」;金文同「每」,或加從言;篆文則定為從言每聲。「誨,曉教也。从言每聲。」
    2.「訊」字。「訊」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
;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文從口從人,或加從幺,會人被反縛雙手口訊之義;篆文則變為從言卂聲。「訊,問也。从言卂聲。」

    「言」部絶大多數漢字均屬標準形聲字,有關該等字表音部件的出處,可查閱其相關的部首,此處不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語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附註1.《說文解字》中「言」部首內已有之近代常用漢字:
言、計、訂、記、訐、討、訌、訕、訊、託、訓、訖、訪、訝、訣、訥、訟、許、設、詠、詞、詁、詔、詛、詐、詆、訴、診、該、詳、試、詩、詰、誇、詣、誠、話、誅、詭、詢、詮、詬、誦、誌、語、誣、誡、誓、誤、說、誥、誨、誑、誼、諒、談、諄、誕、請、諸、課、諉、調、誰、論、諍、諛、諦、諺、諫、諱、諜、諧、諾、謁、謂、諷、諭、謎、謗、謙、謐、講、謝、謄、謨、謹、謬、譁、譜、識、證、譎、譏、議、譬、警、譯、譴、護、譽、讀、讓、讒、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