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4 02:00:00兩果

說文軒(73).月是故鄉明

是故鄉明

   「月」字在甲骨文的圖形為;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字形為。該甲、金、篆文均象半月之形。「月,闕也。大陰之精。象形。」但值得留意的是,「月」和「肉」字在篆文和楷書的字形基本類同,較易混淆。那麼,這兩個部首的字到底該如何區分是從「月」部還是「肉」部呢?基本來說,與月亮有關的字從「月」;與身體或肉類有關的字從「肉」。據《說文解字》所載,「月」部共有10個近代漢字,屬近代漢字為7個,計有:月、朔、朗、期、朦、朧和霸。近代常用漢字字典中,「月」部收字為12個,新增漢字有6 個,為:服、朕、有、朝、望和朋,分別是由《說文解字》的「舟」、「有」、「倝」(音幹)和「𡈼」(音挺)等部首中併歸而來;而原有的「霸」字則撥歸「雨」部。

    在近代漢字字典中,《說文解字》中的部首被取消而併入了「月」部的有:
    一.「有」部。「有」最早見於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為,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骨文象牛頭之形,蓋古以畜牛為有,故借牛頭表有義;後期甲骨文訛寫為(又) ;金、篆文再訛從又持肉為有。該部有3個漢字,屬近代常用字只有一個,就是:有。該部首取消後,「有」字因楷書字形相近而併入「月」部。
    二.「朙」部。「朙」(明)最早見於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文均有從月從囧或日兩種字形,從囧者會月光照進窗戶而明亮之義,從日者則以月未落而日已出會意;篆文從月從囧,漢字楷化後改回從月從日。「朙,照也,从囧(音炯,意為窗戶)从月。」該部只有一個近代常用字,就是:朙。「朙」在《說文解字》原屬「朙」部,該部首取消後,「朙」併入「月」部,而俗字「明」則併入「日」部。

    查近代漢字字典,「月」部首內的表音字有:
    (1).「朋」字。「朋」最早見自篆文,字形是。該篆文以鳳羽翼張開發的聲音會「朋」意。「朋」在《說文解字》中未見記錄,應是遺漏了。以「朋」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棚、崩、鵬、硼和繃。
    (2).「有」字,「有」出處如上述。「有」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宥、囿、賄和郁。
    (3).「朝」字。「朝」最早見諸金文,字形是;其篆文字形則是。該金文從屮、日、水,表示日出和潮汐之關係;篆文形訛為從倝舟聲。「𦩻,旦也。从倝舟聲。」「朝」在《說文解字》中原屬「倝」部,後才撥歸入「月」部。以「朝」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嘲、潮和廟。
    (4).「朕」字。「朕」最早見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為,篆文字形則是。該甲、金文象兩手奉器治舟之形;篆文從舟、廾、火,亦為從舟灷聲的形聲字。其原意本指舟中的縫隙,後以其幾甚微引用作天子自謂。「朕,我也。」該字在楷書中是一些字的表音部件,但上端不出頭,不知是否有某些忌諱。以「朕」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騰、縢、滕、謄、藤、螣、勝和籐。

    在「月」部首內有兩個歷史較長需要說明的形聲字,即:
    1.「服」字。「服」最早見於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為,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均為從舟𠬝聲的形聲字,本指舟兩旁的夾木;楷書中,舟訛作月。「服,用也。一曰車右騑,所以舟旋。从舟𠬝聲。」「服」在《說文解字》中原屬「舟」部,後才撥入「月」部。至於其表音部件「𠬝」字出處,可參閱「又」部解釋。
    2.「望」字。「望」最早出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骨文從臣、𡈼,臣為眼睛,𡈼象人站在土堆之上,會遙望之義;金、篆文加從月,後期漢字更將臣改為亡作音符,而「望」終成從月亡音的形聲字了。

    除上述字外,「月」部首餘下者均屬標準形聲字,不贅。

   「月是故鄉明」一語出自杜甫《月夜憶舍弟》,全詩為:「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自古以來,月亮就代表了親情愛意,在思鄉人的眼裏,故鄉的月色總是格外明亮呀﹗


augwqfcyds 2012-11-17 20:35:23

qumbutao
http://blog.xuite.net/hxwubzfv/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