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軒(30).笑口常開
笑常開
「口」字最早出現是在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文象一含笑的口形,篆文、楷書字形變成四方,笑口不見了。許慎對「口」字評曰:「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實際上,在甲骨文裏,除了是「口」的象形外,在不少漢字的結構中,還代表有容器、坑洞、處所、物品、語音、動作等含義。根據《說文解字》,「口」部共收字180個,屬近代常用字為96個,即為:口、右、召、叫…… (詳見附註1)。近代常用漢字字典中,「口」部漢字則有256 個,除上述字外,新增的字為160個,其中由《說文解字》的其他部首併歸過來的有35個,就是:可、古、司、叵…… (詳見附註2) ;而成字期或較後的漢字有125個,計有:叮、叨、叼、叩…… (詳見附註3)。
在近代漢字字典中,《說文解字》中的部首被取消而併入了「口」部的為數不少,分別是:
一.「告」部。「告」最早源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徐中舒對「告」字甲骨文的解釋為:「象仰置之鈴,下象鈴身,上象鈴舌,以突出鈴舌會意為舌,古代酋人講話之先,必搖動木鐸以聚眾,然後將鐸倒置發言。」該部收漢字兩個,但只有一近代常用字,就是:告。該部首取消後,「告」併入「口」部。
二.「吅」部(音宣)。「吅」最早見於甲骨文,圖形是;金文中未見記錄,其篆文的字形是。「吅,驚嘑也。从二口。」該部有漢字六個,但近代常用字只有三個,即是:嚴、單和咢。該部首取消後,此三字均併入「口」部。
三.「哭」部。「哭」最早見諸篆文,字形是。「哭,哀聲也。从吅獄省聲。」該部有兩個漢字,就是:哭和喪。該部首取消後,此二字俱併入「口」部。
四.「㗊」部(音及)。「㗊」最早見自甲骨文,圖形是;金文中未見記錄,其篆文的字形則是。「㗊,眾口也。从四口。」該部收漢字六個,屬近代常用字只為兩個,即為:囂和器。該部首取消後,此二字俱併入「口」部。
五.「可」部。「可」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 該甲、金、篆文從口從丂,或為「呵」本字,後引申為許可之義。「可,肯也。从口丂,丂亦聲。」該部有漢字五個,其中四個為近代常用字,就是:可、哥、叵和奇。該部首取消後,「可」、「哥」和「叵」併入「口」部,「奇」併入「大」部。
六.「古」部。「古」最早源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文從中從口,中象盾牌,口象處所,會固守之義,是固字的初文;篆文變作從十從口,較難看出初衷。該部收漢字兩個,只有一個近代常用字,即是:古。該部首取消後,「古」併入「口」部。
七.「司」部。「司」最早源於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徐中舒對「司」字的甲骨文解釋為:「從從,象倒置之柶,柶所以取食,以倒置之柶於口上,會意為進食,自食為司,食人食神亦稱司,故祭祀時獻食於神衹亦稱司,後起字為祠。氏族社會中食物為共同分配,主持食物分配亦稱司。」該部有兩個漢字,即為:司和詞。該部首取消後,「司」併入「口」部,「詞」併入「言」部。
八.「号」部。「号」最早見自篆文,字形為。「号,痛聲也。从口在丂上。」該部有兩個漢字,就是:号和號。該部首取消後,「號」併入「虍」部,「号」併入「口」部。
九.「后」部。「后」最早源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后」字由甲骨文之「毓」衍變而來。徐中舒謂在母氏社會,酋長乃一族之始祖母,稱之為「毓」,「毓」乃象婦人產子形(為倒子形,數小點乃羊水) ;「后」從人、一、口,而一、口亦為倒子位於人後。該部收漢字兩個,近代常用字只有一個,即:后。該部首取消後,「后」併入「口」部。
十.「喜」部。「喜」最早源於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壴從口,以鼓聲會歡樂意。「喜,樂也。从壴从口。」該部有三個漢字,屬近代常用字為兩個,就是:喜和嚭。該部首取消後,此二字俱併入「口」部。
十一.「員」部。「員」最早見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文從口從鼎,口象鼎正視圓口之形,故為圓字的初文;篆文訛作從口從貝。該部收漢字兩個,只有一個是近代常用字,即:員。該部首取消後,「員」併入「口」部。
十二.「嗇」部。「嗇」最早源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來或秝從㐭 (音凜,意為倉庫),象藏禾麥於㐭之形。該部有兩個漢字,就是:嗇和牆。該部首取消後,「嗇」併入「口」部,「牆」併入「爿」部。
十三.「只」部。「只」最早見自篆文,字形為。「只,語巳詞也,从口,象气下引之形。」該部收漢字兩個,只有一個為近代常用字,即:只。該部首取消後,「只」併入「口」部。
十四.「句」部。「句」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口從丩,會言語相糾相連之意。該部有四個漢字,其中三個是近代常用字,就是:句、拘和鉤。該部首取消後,「句」併入「口」部,「拘」併入「手」部,「鉤」併入「金」部。
十五.「吕」部。「吕」最早源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文象銅錠之形,原字義為金屬;篆文才變作兩口相連。該部有兩個漢字,即是:吕和躬。該部首取消後,「吕」併入「口」部,「躬」併入「身」部。
十六.「史」部。「史」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象手(又)持「中」形物,為上古史官形象。該部有兩個漢字,就是:史和事。該部首取消後,「史」併入「口」部,「事」併入「亅」部。
十七.「㕯」部(音訥)。「㕯」最早源自甲骨文,圖形是;金文中未見記錄,其篆文的字形是。該甲、篆文從內從口或曰。「㕯,言之訥也。从口从内。」該部收漢字三個,但近代常用字只有兩個,即為:商和矞(「矞」現只作為表音部件)。該部首取消後,「㕯」和「商」併入「口」部,「矞」併入「矛」部。
十八.「品」部。「品」最早見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三口,三為眾,口象器皿物件。「品,眾庶也。从三口。」該部有有漢字三個,其中近代常用字為兩個,就是:品和喿(「喿」現只作為表音部件)。該部首取消後,此二字均併入「口」部。
十九.「嘼」部(音畜)。「嘼」最早見於金文,圖形是,其篆文的字形則是。該金、篆文從單從口,「單」是在樹干前端绑有尖銳石片的武器,以會打獵之義;「嘼」字的初期金文同「單」,後期金文才加「口」。該部有兩個漢字,就是:嘼和獸。該部首取消後,「嘼」併入「口」部,「獸」併入「犬」部。
查近代漢字字典,「口」部首內有相當多的表音字,茲列舉如下:
(1).「口」字。「口」出處如上述。以「口」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扣、叩和釦。
(2).「可」字。「可」出處如上述。「可」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坷、苛、蚵、呵、軻、何、河、荷、柯、阿、啊、哥和歌。
(3).「古」字。「古」出處如上述。「古」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估、咕、姑、沽、菇、蛄、辜、鈷、鴣、牯、罟、詁、固、錮、個、故、涸、苦、枯、骷、怙、胡、蝴、湖、猢、糊、瑚、葫、葫和鬍。
(4).「右」字。「右」古字同「又」,最早見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又或加從口,原義是右手。以「右」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佑、祐、若、諾、惹、偌、匿和慝。
(5).「司」字。「司」出處如上述。「司」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詞、伺、祠、飼和嗣。
(6).「句」字。「句」出處如上述。「句」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拘、鉤、狗、苟、夠、佝、駒、枸、劬、齣和煦。
(7).「同」字。「同」最早出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文從凡從口,「凡」是鑄模,「口」是鑄件,會鑄形相同義;篆文訛作從𠔼從口。「同」在《說文解字》中原屬「𠔼」部(音卯),「𠔼」部取消後撥歸「口」部。以「同」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恫、洞、胴、峒、桐、筒和銅。
(8).「各」字。「各」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夊從口,「夊」是向下的足趾,「口」是洞穴,會自外而降之意,或為「落」之本字。「各」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咯、酪、絡、洛、落、烙、雒、駱、賂、略、格、骼、閣、鉻、胳、擱、客、喀、恪、貉、額、路、露和鷺。
(9).「名」字。「名」最早出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夕從口。「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名」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是茗、銘和酩。
(10).「合」字。「合」最早見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象器盖相合之形,當為盒之初文。「合」在《說文解字》中原屬「亼」部,「亼」部取消後撥歸「口」部。以「合」作為表音和會意部件的字有:鴿、蛤、閤、頜、給、盒、龕、恰、洽、拾、哈、荅、答、撘和歙。
(11).「呈」字。「呈」最早見諸篆文,字形是。該篆文從口從𡈼,會事物顯露之義。「呈,平也,从口𡈼聲。」 「呈」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程、逞、聖和郢。
(12).「吕」字。「吕」出處如上述。「吕」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侣、櫚、閭、铝和莒 。
(13).「吳」字。「吳」最早出自金文,圖形是;其篆文的字形是。該金、篆文從口從夨,夨音仄,象人傾頭之形。「吳,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大言也。从夨口。」「吳」在《說文解字》中原屬「夨」部,「夨」部取消後撥歸「口」部。以「吳」作表音部件的字有:虞、誤、娛和蜈。
(14).「告」字。「告」出處如上述。「告」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誥、梏、鵠、靠、酷、窖、造、糙和浩。
(15).「周」字。「周」最早源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文象界劃分明的農田形,其中小點象稼禾之形,會姖周生息於岐山下之周原之意;篆文有所訛變,不易看出原委。以「周」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週、凋、彫、碉、雕、鵰、鯛、倜、啁、惆、稠和綢。
(16).「咸」字。「咸」最早見於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戌從口,戌屬一種儀仗武器,加從口會操練時步伐口號整齊劃一之義;「咸」或為「喊」之初文。「咸,皆也,悉也。從戌從口。」「咸」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喊、憾、感、撼、緘、減、鹹和箴。
(17).「員」字。「員」出處如上述。以「員」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損、圓、隕、殞、韻和勛。
(18).「單」字。「單」最早見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楷書與之近似。該甲、金文象捕獸狩獵之器具形,或為「戰」之初文;篆文變作從吅、𠦆。「單」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簞、戰、鄲、彈、憚、嬋、禪、蟬、闡和撣。
(19).「嗇」字。「嗇」出處如上述。以「嗇」作為表音部件的字只有:穡。
(20).「喬」字。「喬」最早出自金文,字形是;其篆文的字形是。該金文是在高字上加一曲劃,屬指事字,意亦為高;篆文訛為從夭从高省。「喬,高而曲也。從夭,从高省。」「喬」在《說文解字》中原屬「夭」部,「夭」部取消後撥歸「口」部。「喬」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蕎、嶠、僑、橋、嬌、驕、矯和轎。
(21).「噩」字。「噩」不見於《說文解字》,但漢字中,「噩」、「咢」、「桑」和「喪」字同源,其最早見自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金文從㗊從木或屰,「屰」為木形之訛變,聞一多謂桑噩初係一形而異義異讀,從木會意為桑,從㗊會意為噩。以「噩」作表音部件的字只有:鱷。
(22).「唐」字。「唐」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從口庚聲,古字同啺(音湯) ,為漢字早期的口語字,卜辭用作人和地名。以「唐」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塘、糖、搪和醣。
(23).「史」字。「史」出處如上述。「史」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駛、吏和使。
(24).「喜」字。「喜」出處如上述。「喜」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熹、嘻、禧、嬉和囍。
(25).「召」字。「召」最早見於甲骨文,圖形分簡繁體,分別是或;其金文的圖形是或,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刀從口,或加從、酉、、人;象酒尊置火爐之上,主人以雙手持匕柶挹酒,會主人宴客互相介紹之義,是「紹」的初文。以「召」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超、苕、迢、昭、招、詔、照、沼、韶、劭、邵和紹。
(26).「号」字。「号」出處如上述。以「号」作為表音部件的字只有:號。
(27).「嚴」字。「嚴」最早出自金文,字形是;其篆文的字形則是。該金、篆文從吅𠪚聲,會敦促之義。「嚴,教命急也。」「嚴」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巖和儼。
(28).「咼」字 (音夸)。「咼」最早見諸篆文,字形是。「咼,口戾不正也。」「咼」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渦、鍋、過、撾、禍、蝸、媧、萵和窩。
(29).「啚」字(音鄙)。「啚」最早見於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囗從㐭,象有圍墻的倉廪形。「啚,嗇也。从囗丶㐭;㐭,受也。」「啚」在《說文解字》中原屬「㐭」部,「㐭」部取消後撥歸「口」部。以「啚」作為表音部件的字只有:鄙。
(30).「咠」字(音緝)。「咠」最早出自篆文,字形是。「咠,聶語也。从口从耳。《詩》曰:『咠咠幡幡。』」「咠」作為表音部件影響到的字有:戢、楫、輯、緝和揖。
(31).「咢」字(音鍔)。最早見諸金文,圖形是,篆文的字形是。「咢,譁訟也。」「咢」作為表音部件牽涉到的字有:鍔、愕、萼、鄂和顎。
(32).「㕣」字(音沿)。「㕣」最早見於篆文,字形是。該篆文從八從口,八為水,口為山谷,象山谷口沼澤之形。「㕣,山間陷泥地。从口,从水敗皃。」以「㕣」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沿、船和鉛。
(33).「台」字(音宜)。「台」最早見自篆文,字形是。「台,說也。從口㠯聲。」該字在近代楷書中有另一分支發音為「臺」。「台」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苔、胎、抬、枱、跆、颱、怠、殆、治、笞、始、飴、怡、貽和冶。
(34).「喿」字(音澡)。「喿」最早見諸金文,圖形是,篆文的字形是。「喿,鳥羣鳴也。从品在木上。」。「喿」在《說文解字》中原屬「品」部,「品」部取消後撥歸「口」部。以「喿」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澡、藻、操、噪、燥和躁。
(35).「只」字。「只」出處如上述。「只」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枳和咫。
(36).「向」字。「向」最早源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宀從口,口象壁上戶牖之形,本義為北向窗户。「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向」在《說文解字》中原屬「宀」部,後才撥歸「口」部。以「向」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晌和餉。
(37).「吉」字。「吉」最早源於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士從口;士象斧鉞,口象處所,或會刀槍入庫兆吉祥之義。「吉」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結、拮、桔、詰、頡和髻。
(38).「后」字。出處如上述。「后」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垢、逅和詬。
(39).「咎」字。「咎」最早見於篆文,字形是。該篆文從人從各,以人相違會災禍意。「咎,災也。从人从各。各者,相違也。」「咎」在《說文解字》中原屬「人」部,後才撥歸「口」部。以「咎」作為表音部件的字只有:晷。
(40).「啇」字(音帝或赤)。「啇」最早見諸金文,圖形是,篆文的字形是。該金、篆文是從口帝聲的形聲字。「啻,語時不啻也。从口帝聲。一曰啻,諟也。讀若鞮。」「啇」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謫、鏑、適、滴、摘、嫡、敵和嘀。
(41).「咅」字(音剖)。「咅」最早見自篆文,字形是。該篆文從丶從否,會口角之義。「咅,相與語,唾而不受也。从丶从否,否亦聲。」「咅」作為表音部件影響到的字有:倍、蓓、焙、培、賠、陪、剖、部和菩。
(42).「囊」字。「囊」最早見於篆文,字形是。「囊,橐也。从㯻省,襄省聲。」「囊」和「橐」都是口袋,小而有底曰橐(音駝),大而无底曰囊。「囊」在《說文解字》中原屬「㯻」部(音耿),「㯻」部取消後撥歸「口」部。以「囊」作為表音部件的字只有:囔。
43).「品」字。出處如上述。以「品」作為表音部件的字只有:闆。
(44).「吹」。「吹」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為,篆文字形則是。「吹,出气也。从欠从口。」以「吹」(吹省)作為表音部件的字只有:炊。
(45).「𠯑」字。「𠯑」音瓜,最早見諸金文,圖形是,其篆文字形則是。該金、篆文從氐從口;漢字隸變後寫成「舌」。「𠯑,塞口也。从口,氒省聲。𤯁,古文从甘。」「𠯑」(舌)作為表音部件影響到的字有:括、話、刮、聒、颳、活和闊。
值得留意的是,在「口」部中,還有相當多的獨體字。分述如下:
1).「囂」字。「囂」最早見諸金文,圖形是;其篆文的字形是。該金、篆文從㗊從頁,會眾口喧鬧義。「囂,聲也。气出頭上。从㗊从頁。頁,首也。」
2).「器」字。「器」最早見自金文,圖形是;其篆文的字形是。該金、篆文從㗊從犬,據說上古農人耕食於壠畝,多用犬守護食具。「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3).「商」字。「商」最早源於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辛從內或加從口,原義不詳,從辛字義看或與奴僕中的技藝行業有關;亦有學者認為該甲骨文象祭祀上帝之形。而商賈之「商」原從貝,字形是「𧶜」,後才合而為一。「商,从外知内也。」「商」在《說文解字》中原屬「㕯」部,「㕯」部取消後撥歸「口」部。
4).「叵」字。「叵」最早見自篆文,字形是。該篆文是可字反過來寫,以會否義。「叵,不可也。从反可。」
5).「命」字。「命」最早見於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亼從卩,「命」與「令」在甲骨文中同源同義,後期金文再加口以區分。「命,使也。从口从令。」
6).「喪」字。「喪」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骨文從眾口桑聲,口會哀號義;金文加從亡,篆文再訛變從哭從亡。「喪,亡也。从哭从亡。會意。」
7).「嚏」字。「嚏」最早見自篆文,字形是。該篆文為形聲字。「嚏,悟解气也。从口疐聲。《詩》曰:『願言則嚏。』」「疐」從叀從足,字義為「礙不行也。从叀,引而止之也。」
8).「另」字。「另」不見於《說文解字》,成字期較晚。該字從口從力,《五音集韵》:「另,割开也。」
9).「呆」字。「呆」字出處不詳,或認為其古字同「孚」或「某」,仍待專家論証。
10).「吊」字。「吊」古字為「弔」,最早見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有關「弔」字出處,可參閱「弓」部解釋。
11).「吠」字。「吠」最早見於篆文,字形是。該篆文從口從犬,會狗叫之義。「吠,犬鳴也。」
12).「咒」字。「咒」不見於《說文解字》,成字期不詳。該字從吅從几,古字同「呪」,本義為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語。
13).「哭」字。出處如上述。
14).「售」字。「售」最早見諸篆文,字形是。該篆文本為形聲字。「售,賣去手也。从口,雔省聲。」
15).「嘴」字。「嘴」古字同「觜」,「觜,鴟舊頭上角觜也。一曰觜觿也。从角此聲。」後加從口,變成人也可用了。
16).「噬」字。「噬」最早見自篆文,字形是。該篆文本為形聲字,字義為咬。「噬,啗也。喙也。从口筮聲。」而「筮」從从竹從巫,為卜卦用蓍之義。
17).「啣」字。「啣」古字為「銜」,最早見諸篆文,字形是。有關「銜」字出處,可參閱「行」部解釋。
18).「吝」字。「吝」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金文中未見記錄,其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篆文從口從文,會恨惜之義。段玉栽註曰:「按此字葢从口文會意。凡恨惜者多文之以口。非文聲也。」
漢字中,「口」部是個大家庭,「口」部內大多數漢字均屬標準形聲字,有關該等字表音部件的出處,可查閱各相關的部首。
俗語說,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倘若人在逆境中仍豁達自如,保持笑口常開,那麼還有甚麼困難不可以克服呢?
附註1.《說文解字》中「口」部首內已有之近代常用漢字:
口、右、召、叫、叱、台、吉、吐、各、名、吃、吒、吝、吞、吾、否、呈、君、吹、吻、吸、吮、吠、呀、含、吟、味、咀、呻、呷、咄、咆、呼、呱、呶、和、周、命、哀、咨、哉、咸、咦、咳、哇、咽、哆、咷、哨、唐、唁、哲、哺、唉、哮、哦、哽、啄、啞、唱、問、唯、唸、售、啜、唬、唳、啁、喝、喘、喔、喟、唾、喚、啾、喙、嗜、嗑、嗔、嗥、嘆、嗷、嘖、嘮、嘲、噓、噎、噴、嘯、嘰、噤、噱、噬、嚏、嚨、嚶。
附註2.從《說文解字》中其他部首併歸「口」部之近代常用漢字:
可、古、司、叵、只、史、句、吏、同、向、合、后、吳、呂、告、咏、品、咫、哥、咎、哭、員、商、喜、喪、單、喬、嗇、嗣、嘗、嘉、器、嚴、囂、囊。
附註3.「口」部內成字期或較後之近代常用漢字:
叮、叨、叼、叩、另、叭、吊、吋、吁、吆、吭、吧、呆、呃、吩、吵、吶、吼、吱、呵、咖、呸、咕、咒、咐、咚、呢、啪、咋、咬、哎、哂、咪、哄、哈、咯、咱、咻、咧、唷、哼、唆、唔、哩、哪、唧、哧、啦、啡、啃、啊、啕、啤、啣、啥、唰、喀、喧、啼、喊、喂、喇、喋、喃、喳、喲、喻、喉、喵、嗟、嗨、嗓、嗦、嗎、嗤、嗯、嗚、嗡、嗅、嗆、嗉、嗝、嘀、嘛、嗽、嘔、嘍、嘎、嘟、嘈、嘓、嘻、嘹、嘿、嘴、嘩、噗、噁、嘶、噙、噹、噩、噸、噪、噥、噶、噯、噢、嚎、嚀、嚐、嚅、嚇、嚕、嚮、嚥、嚷、嚼、囁、囀、囈、囉、囌、囑、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