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30 14:45:52river old

孕育個人新世界觀的最好場所

▲Michelangelo-The Sybil of Delphi




我在社區大學任教已經是第四年了,我從沒想過自己會經歷這檔事。

由於是不小心的,所以基本上是沒有任何『目的』性。我沒有要完成什麼重要的教育理念,從來我對教學就沒有過任何『理念』『理想』『責任』或『義務』,一切本來就不是預期的。這就像我曾經不小心出了第一本書時,寫的一段話:我是在當了爸爸後,才開始學做爸爸的。(我沒當爸爸啦,我是指自己出了書,才當作者的。)

沒錯!我是在當了老師後,才開始學做老師的。


在還沒到社區大學任教時,我曾去過社區大學上過課,那個經驗告訴我:這樣的上課的方式與環境,非常適合我的個性。於是在當時,就暗暗埋下了我想到社區大學任教的期待。果然一年之後,我就因為某種巧妙的機緣,來到社區大學。

在年輕人就讀的一般大學,與在成年人就讀的社區大學,上課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在社區大學上課時的幸福感,與在一般大學任教時的責任感,兩相比對之下簡直就是天堂與地獄!



▲Michelangelo-The Sybil of Libyan



與其說是『來教書』,我覺得真正吸引我投入的是來...『帶動唱』吧~
說真的,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可以教什麼給別人,你想學的東西都可以自己從書本上、電視上、或甚至直接問別人就可以得到答案了,我不以為『教』會對人有任何的作用。

可能是對『教』的本質性懷疑,也造成我對『學』的某些反感。現在市面上尤其充斥一堆標榜『美學』、『設計學』、『幸福學』、『快樂學』等等的商品,更令我個人相當不以為然。

學『美』就可以獲得『美』?
學『幸福』就可以獲得『幸福』?

教書的人反對教書的作用,這樣的事也許自己一直得不到解答,或這樣的矛盾情緒不斷纏繞著我個人。直到讀了黃武雄寫的《學校在窗外》,才終於給困惑找到了出口。

他說:「社區大學不是一般由知識份子在教育民眾的成人學校,而是知識份子與一般人民相互啟蒙,雙向交流經驗的場所。它的核心任務,在於提供一個思辯討論,密集互動的環境,使每一個人重新認識自己與世界。」

在社大上課的幸福感,確實是在『不小心』放棄了教與學的義務目的後,才真正開始的。那是一種人與人簡單交流,便會生發的滿足愉悅感。透過每個人不同年齡、不同族群、不同工作、不同生命經驗的交流,我們才認出這個世界的真實樣貌,也才清楚自己的位置。

成熟的智慧是需要透過辯證才能釐清的。
社大便是這樣的一個場所,
一個提供多元視角去探詢的世界,
一個因而可以找到自己,甚至再創自己的一處樂園。


以上,
絕對不是文宣,
是一個老師單純的真心話!




▲Michelangelo-The Prophet of Ezekiel







Ps.

1.黃武雄寫的《學校在窗外》都六刷了,好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42826

2.黃武雄關於社大的一些文獻:
http://220.130.195.75/napcu/Faith/napcu_faith_List.php




歡喜就好 2008-06-18 07:26:13

看你們又談教又快樂學的,好生羨慕。不教也不學的我可不可以鬧場一下,河老如果要當爸爸,我可不可以登記第一號當孩子的媽ㄋㄟ?(很多你的美麗女學生都要派人來刺殺了) >)(<

版主回應
>)(< >)(< >)(<


人生苦短,快樂就好~
2008-06-20 18:36:06
觀自在菩薩 2008-06-12 23:12:40

當老師比當學生要學得更多
就如同
當主持人比當聽眾要學得多一樣
^_^

版主回應
顯然菩薩也樂在工作^_^ 2008-06-13 13:22:59
李小玲 2008-06-06 11:12:22

老師說的幸福感,不只老師體會的到,身為學生感受亦然。
如同黃武雄老師說的:「創造的動力,是依賴於人與世界的互動...
更是基於內在創造的熱情,基於內心與世界互動的期望。」
我想,老師把我們那股熱情點燃了,更把這互動連結的任督二脈打通了...
於是,學習的幸福愉悅才能在空氣中流竄
(至少班上的笑聲頻率足以證明幸福感的指數居高不下)
而我也是在當了建築班的學生後才真正體悟到「學習的幸福滿足感」!
感謝上天!感謝老師!
感謝一路上建築好好玩班的這一群人!

版主回應
感謝你辛苦的幫腔答腔!

哇哈哈~~~

沒啦,
真的是一群同好群聚的快樂爾。
2008-06-13 13: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