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0 13:50:27river old
「台灣意識」金曲獎
台灣的流行音樂,跟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很相像。
二者都是該文化的工業重鎮,而且其產品也都能跨國界,超越民族領域的限制。台灣的流行音樂,實在是我們非常有利的資產,只是現在看到的仍只是任由市場隨意運作,無論是公部門或民間社團,都沒有刻意要形成什麼共識與價值。於是,一個屬於台灣追求『自我肯定』難得的機會,也可能化為一片烏有。
比較金馬獎、金鐘獎、金鼎獎,金曲獎所受到的歡迎與矚目都是有目共睹的,這足以證明我們的流行音樂文化,至今還是非常蓬勃、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台灣成了華語音樂的中心,所有想藉流行歌曲出頭天的人,都必須加入這個戰場,都需要透過台灣音樂市場的洗禮,才有機會傳播到其他華人的世界裡去,這在目前仍是現況,也是我認為台灣非常可貴的優勢。
只是,這個優勢能撐多久?我們還剩多少資源?
二者都是該文化的工業重鎮,而且其產品也都能跨國界,超越民族領域的限制。台灣的流行音樂,實在是我們非常有利的資產,只是現在看到的仍只是任由市場隨意運作,無論是公部門或民間社團,都沒有刻意要形成什麼共識與價值。於是,一個屬於台灣追求『自我肯定』難得的機會,也可能化為一片烏有。
比較金馬獎、金鐘獎、金鼎獎,金曲獎所受到的歡迎與矚目都是有目共睹的,這足以證明我們的流行音樂文化,至今還是非常蓬勃、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台灣成了華語音樂的中心,所有想藉流行歌曲出頭天的人,都必須加入這個戰場,都需要透過台灣音樂市場的洗禮,才有機會傳播到其他華人的世界裡去,這在目前仍是現況,也是我認為台灣非常可貴的優勢。
只是,這個優勢能撐多久?我們還剩多少資源?
這幾天重複看著金曲獎的頒獎轉播,情不自禁地跟著喜歡的歌星得獎而流淚。
謝金燕得獎了,我竟一個人在房間高興得跳起來大叫!她是我的Diva!
我到現在還不是很清楚,為何那麼喜歡她;也許她的美貌,也許她的身世,也許她的性格,也許她的工作態度,無論如何,人們藉助歌星的台前演出,講出我們無以明說的自己。她唱的歌,她自從幾年前變了曲風後,我就對她另眼相看,沒想到這幾年來,她還是可以堅持在這樣的一貫風格下(,到目前共出有四張這同類型專輯),試圖走出一條台語歌曲的路線,而且孤獨得僅此一人時,你還真是不得不被這種莫名堅持而深深打動。無論這是市場機制,還是個人意願,展現眼前的,就是一種愉悅官能、提振精神士氣的『藝術』作功!
施文彬也得獎了!看著他要紅不紅,穿梭在要死不死的台語流行世界裡,還能聽到他持續不墜,一張接一張地創造出這麼有品質的作品,這個幾乎是遲來的榮耀,我也情緒亢奮地跟著歌星,在自己房間的沙發上對著螢幕,高舉勝利的雙手!
還有李玖哲,這麼棒的韓籍音樂創作者和歌聲,也在我們這個無限包容的環境裡發光發熱!
還有陳建年,一位專職警察業餘歌手,也能在這多元的環境裡,走著純淨無污染的路。這是何等可喜可賀呀!
還有蔡依林,感謝的竟是不看好她的人!
還有羅志祥…
說自己喜歡流行歌曲,還是感覺有些尷尬。
一方面是我現在這個四十幾歲的年齡,還好像很愛作夢的長不大;一方面是仍依戀在感官刺激的世界裡,沒能超渡到放棄享樂慾望的自由。流行歌曲是年輕人的專利,無論是寫歌的人、唱歌的人,還是歌裡描述的對象,也多是年輕人的心聲,我們這種年齡的心情,從來不是主流。於是,聽流行歌曲對我而言,不再是尋找情緒的慰藉,而多是欣賞精神的共鳴。
本來流行歌曲就不該有年齡之分,只是社會的習性都是這般告訴我們:聽流行歌曲是年輕時候的事;年紀大了,還在聽流行的東西是會被另眼看待的。然而有趣的是,我這個年齡層的朋友,聽的大都是以前他們年輕時聽的歌曲,所以近來許多早期歌手都辦起演唱會,也說明著我這年齡層雖不是音樂的主流聽眾,確有著自己的消費能量。
這樣說來,台灣人都是聽流行音樂長大的。
台灣沒什麼古典樂。
我所謂的古典不光是指西洋的古典樂,還包括地方的傳統樂曲。從大陸流行樂手的某些創作中,還是可以感受到傳統樂曲的影響,台灣的則不。台灣的流行從來都是與世界接軌,台灣自動放棄傳統,台灣永遠寧可選擇未來,這就是台灣流行音樂之所以具有指標的原因之一。
就像好萊塢以自己龐大的市場,不斷吸收來自世界的電影菁英,無論導演、演員、編劇等,無一不以最誘人的環境條件,把人才收編過去。台灣的流行音樂也類似。雖然台灣沒有像好萊塢直接提供創作的資金與資源,但本來音樂的製造條件成本就比較單純,而重要的是這個市場的性格。
有一次我看DISCOVERY介紹張惠妹時,訪問了李宗盛。他分析台灣近代流行音樂的蓬勃,其原因來自七0年代的校園民歌運動(他自己便是來自那時代),將一群知識份子的能量,帶進流行音樂的世界裡,以致音樂這原本只靠『本能』就可稱起一片天的藝術,還加入了菁英腦袋的貢獻。讓台灣整個流行音樂環境,有了更豐富多元且自省自助的能力。
台灣流行音樂的能量,不若島國政治向內的故步自封,相反的,卻表現出自由國家該有的視野,將眼光望向全世界!(也許這還真是台灣政治現實的困境,所得來的無形庇蔭呢!)
台灣人多麼想得到『肯定』!
一方面是我現在這個四十幾歲的年齡,還好像很愛作夢的長不大;一方面是仍依戀在感官刺激的世界裡,沒能超渡到放棄享樂慾望的自由。流行歌曲是年輕人的專利,無論是寫歌的人、唱歌的人,還是歌裡描述的對象,也多是年輕人的心聲,我們這種年齡的心情,從來不是主流。於是,聽流行歌曲對我而言,不再是尋找情緒的慰藉,而多是欣賞精神的共鳴。
本來流行歌曲就不該有年齡之分,只是社會的習性都是這般告訴我們:聽流行歌曲是年輕時候的事;年紀大了,還在聽流行的東西是會被另眼看待的。然而有趣的是,我這個年齡層的朋友,聽的大都是以前他們年輕時聽的歌曲,所以近來許多早期歌手都辦起演唱會,也說明著我這年齡層雖不是音樂的主流聽眾,確有著自己的消費能量。
這樣說來,台灣人都是聽流行音樂長大的。
台灣沒什麼古典樂。
我所謂的古典不光是指西洋的古典樂,還包括地方的傳統樂曲。從大陸流行樂手的某些創作中,還是可以感受到傳統樂曲的影響,台灣的則不。台灣的流行從來都是與世界接軌,台灣自動放棄傳統,台灣永遠寧可選擇未來,這就是台灣流行音樂之所以具有指標的原因之一。
就像好萊塢以自己龐大的市場,不斷吸收來自世界的電影菁英,無論導演、演員、編劇等,無一不以最誘人的環境條件,把人才收編過去。台灣的流行音樂也類似。雖然台灣沒有像好萊塢直接提供創作的資金與資源,但本來音樂的製造條件成本就比較單純,而重要的是這個市場的性格。
有一次我看DISCOVERY介紹張惠妹時,訪問了李宗盛。他分析台灣近代流行音樂的蓬勃,其原因來自七0年代的校園民歌運動(他自己便是來自那時代),將一群知識份子的能量,帶進流行音樂的世界裡,以致音樂這原本只靠『本能』就可稱起一片天的藝術,還加入了菁英腦袋的貢獻。讓台灣整個流行音樂環境,有了更豐富多元且自省自助的能力。
台灣流行音樂的能量,不若島國政治向內的故步自封,相反的,卻表現出自由國家該有的視野,將眼光望向全世界!(也許這還真是台灣政治現實的困境,所得來的無形庇蔭呢!)
台灣人多麼想得到『肯定』!
很『藍』的朋友告訴我,他看到鄭進一在金曲獎裡放炮,很不以為然!鄭以頒獎人直接向大會抱怨:今年典禮的整個流程,什麼族群都表演到,甚至還有鄰邦日韓的音樂,就是沒台語歌的演出。朋友認為這是音樂是藝術的盛會,跟政治何干?何必要挑起族群矛盾?
我卻以為鄭的說詞,是把我們台灣目前人民內在的痛,給明示出來了。我們的流行音樂只有歡樂,沒有痛!我們的流行音樂只有享受幻想的美好,不顧真實世界的殘酷與痛楚!我們的流行音樂只選擇了逃避躲藏,不想真正勇敢真正面對挑戰!
台灣因為歷史因緣,大多數的媒體界與娛樂界都比較傾『藍』,流行音樂的人才若硬要分類,狀況也是如此。於是,一個『綠』政治人物代表的新聞局長,在這個音樂嘉年華裡致詞,顯得多麼彆扭又格格不入。(問題是我們又沒有獨立的單位撐起這個事業!)
台語歌沒有在典禮中被演出,確實是一個疏忽,但這又說明了台灣『藍綠』意識型態惡鬥下的隱性現象。
無論如何台語歌終究不是目前流行音樂的主流,(雖然曾多次很蓬勃,)但也一直不曾成為主流,而且彷彿多是唱給藍領聽的。
藍領的,能說什麼?
能有什麼資格什麼機會說自己要的是什麼音樂??
台灣流行音樂一方面活力無限,一方面也無比變態!也許是政治現實的苦悶,台灣人的心聲必須要藉由歌唱去抒發內在的不平衡,可是唱出來的內容卻又遠遠離棄了現實,拼命往不實在的幻覺裡鑽,結果我們的音樂是又棒又不實在!
...↑↑廣東三水西南影劇院↑↑.........↓↓廣西梧州香菸雜誌攤↓↓...
多個族群促擠在這個島上,
讓台灣成為一個很愛唱歌,又很會唱歌的地方。
無論如何,對愛流行音樂的人,我們是無比幸福的。
(希望幸福長遠!)
觀自在菩薩
2007-06-24 22:02:16
河老
回覆的很棒喔
比原文更具印象的味挑
太喜歡
尤其最後一段的最後三句話
經典.....
Bravo!
版主回應
好問題引好反思囉!
2007-06-25 13:58:39
我覺得,蔡依林會感謝那些不看好他的人,這種台詞,只有處女座的人才說得出口。(我本人就是這種太在意別人的處女座啦~)
這感想很像來鬧的吧.... ^ ^
這解讀還真偏僻入裡呢! 2007-06-25 13:57:43